2013年,在上海靜安寺商圈,靜安嘉里中心以藝術靜安、文化靜安的主題切入市場,攜領眾多時尚、輕奢品牌陸續開業,當時可謂眾所期待。顧客尚未踏入靜安嘉里中心,便已被這樣一個在上海核心城區內鬧中取靜的建筑群所吸引,香格里拉酒店高聳入云,三棟寫字樓和嘉里公寓高低錯落,商場臨近南京西路的小廣場上被一個個巨大的花壇簇擁著,祥和華麗但又流光溢彩。
不知不覺中,你不禁走近靜安嘉里細細打量。逾80家國際時尚品牌聚集于靜安嘉里中心,其中多數不乏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潮流設計師品牌,如Karl Lagerfeld、3.1 Phillip Lim等,Loewe、Burberry、Michael Kors、Tory Burch、Hugo Boss、Abercrombie & Fitch等在靜安嘉里中心開設了旗艦店。
兩年過去了,iziRetail發現Loewe一層已經縮減了3/4的面積,關閉了整個2樓的面積,將1樓的區域砍掉了一半,只是聰明的Loewe將原來的雙層外立面依然保留著。今年9月,Issey Miyake在Loewe讓出來的一層一半的位置上開業,Loewe在二層的位置則已經退租。Hogan縮減了一部分面積,Paul Smith、Marc Jacobs、Karl Lagerfeld、CH、Etro、Moschino等品牌縮減店鋪面積甚至離開可能都是遲早的事。B1層40%的品牌,比如CK 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Penny Black則已經離開。服裝品牌經營慘淡,電影院、餐飲人氣稍高一些,品類雖廣泛但品牌卻不全,再加上一個個品牌縮減面積甚至離開,不禁讓人唏噓,曾經一個奪人眼球的項目開業2年后,有這樣的現狀。
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到底為何?
1、高租金水平,低銷售表現,圍城中的品牌難以承受,圍城外的品牌排隊在等候
租金不降,銷售額不高,造成品牌虧損嚴重,這是導致品牌縮減店鋪面積以及離場的根本原因。因為姣好的物業條件和項目區位,靜安嘉里中心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對租金的高追求。國內奢侈品特別是服裝品牌的銷售額大多下挫,面對高租金,品牌公司實在無能為力,不得不做出即使單方面違約,也執意離場的決定。
圍城中的品牌不惜違約離開,但是未能進入靜安嘉里的品牌卻在高墻外翹首以待,希望能夠得到欽點入“宮”。因為靜安嘉里的華麗外表、在上海灘屈指可數的高大上檔次、光鮮的物業條件,成為了許多品牌朝圣之地,對他們來說,進入靜安嘉里是對品牌檔次的一種認可。
2、好的項目,卻開在“不好”的時代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壞的時代。回顧這兩年的商業環境,國內的購買力減弱,緊接著的下挫、暴跌不絕于耳,靜安嘉里中心又恰巧在環境低頭的時間點開業,實在不是上選。不過,相信業主方也有其開業壓力,一切就當作“緣分”驅使吧。
3、建筑格局較為分散,動線不通暢
靜安嘉里中心整個項目總體量45萬平方米,但商業部分僅為8.6萬平方米,占整個項目的20%左右。
靜安嘉里中心的建筑格局一直都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大牌云集的北區,被A&F和Tory Burch灌滿的東區,躲在背后、空間狹小的東區。廣場上因為餐廳外擺還有一些客流,但是太過分散,場內常年冷清。
4、嘉里集團在商業運營上有巨大改進空間
說到嘉里集團的背景,糧油進出口發家,香格里拉酒店、嘉里寫字樓等都做得很不錯,在業內享有較高的聲譽,但商業項目也并不多,商場管理方面有待加強,營銷推廣方面一直都沒有什么大起色。品牌入駐靜安嘉里之后,業主作為不大,與品牌聯動推廣少之又少,對于品牌銷售額幫助不大。
據爆料,靜安嘉里中心從開業以來,商場管理人員包括高層的波動較大,開業2年至今,已經換了兩撥人,有高層被挖去恒隆地產、復興地產。
目前嘉里集團旗下在商業方面,包括北京國貿(占股50%),同時還有天津、杭州兩個項目在籌備,據說天津項目因為所在位置尷尬,情況并不十分樂觀。
5、品牌豐富度不夠,無法滿足顧客需求
處在上海主要商圈南京西路的靜安嘉里,周邊商業實力都相當強,業態、品牌品類都非常全。比如餐飲業態,靜安嘉里的餐飲大多為西餐、粵菜等,價格相對比較貴,商圈內以及項目本身的客流都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分流到Reel以及新開業的晶品等。而零售業態,雖然靜安嘉里的品牌檔次都比較高,但品牌豐富度上明顯不夠。從這點看來,靜安嘉里中心的吸客能力并不強。
6、長遠來看,靜安嘉里中心非常有競爭力,只是看這頭雄獅何時會發威
一般來說,一個商場在開業時就應該按照每個店鋪的合同期來做一個整體的調改計劃。但是,據了解,靜安嘉里中心的調改計劃比較被動,并沒有備選方案,只是用“填空”方式來完成品牌更替,在有品牌不惜違約離場后,讓業主方措手不及,這也是導致每層品牌定位不清晰的根本原因。
整個南京西路商圈,長遠來看,靜安嘉里中心其實非常有競爭力,只是看這頭雄獅何時會發威。
目前來看,梅、泰、恒始終是客流集聚地,久光百貨風光依舊,夾在中間的芮歐百貨和靜安嘉里中心處境尷尬。諸如靜安嘉里中心這樣大體量、高品質商業,雖然資金雄厚,但缺乏強有力的運營管理,依然在競爭力方面顯得不足。建筑結構太分散、定位太高、太小眾,在目前的零售大環境里,生存質量可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