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品牌調整與業態升級指導
來源:贏商網 作者:贏商網 時間:2015-01-28
核心提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購物中心而言,前期的定位、規劃、招商到開業只是起點,項目開業后伴隨始終的品牌調整和業態升級才是永恒的課題。目前,大量購物中心進入品牌調整與業態升級季,調整升級的原則和方向是怎樣的?當下知名購物中心是如何試水的?有何執行要點?本專題全面分析購物中心品牌調整與業態升級要點,深刻剖析品牌調整策略、業態升級技巧,并對當下知名購物中心成功升級經驗進行解讀,有助于運營管理者從中汲取更為可行的實操經驗與技能。
一、購物中心品牌調整與業態升級要點
調整升級原因分析
1、部分經營項目面積偏大,同類型品牌重疊;
2、部分經營項目原先定位逐漸與項目的整體定位產生偏差;
3、營業額偏低,租戶較大規模出現虧損,退租情況較嚴重;
4、部分經營項目設置的樓層與周邊其他經營項目不能有效產生互動;
5、需要增加其他種類的經營項目,以完善配套功能或商品結構;
6、更高級別的品牌進駐而引發的品牌經營位置和樓層的換位調整;
7、同行之間的競爭而引發的錯位經營需要;
8、經營項目業績增長有較大市場空間;
9、項目開業前種種原因導致的缺漏或上一次不成功的調整。
調整升級時機選擇
調整升級時機分為兩方面,一種為自我主動調整,主動調整是因購物中心成長的需要,購物中心包括百貨公司,在經營過程當中都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很多人認為購物中心應當在淡季進行調整,但以經驗來看,秋冬季到來之前,也就是8月進行調整,國慶節前調整完,這是最好的調整時機,新增加的品牌迎來最旺的銷售時段,對于商家和品牌供應商都是非常好的合作時機。
另一種為被動調整,受市場和競爭對手影響,商家迫不得已而進行調整。競爭對手在某一個時點上進行調整,在這個時候如果自身不調整,可能所需要的優勢品牌就會加入到競爭對手一方。這時,要隨時做好提前結束和某些供應商合約的準備,把自己需要的品牌引入到購物中心中來。
調整升級前必須考量的內容
1、購物中心定位的檢討;
2、購物中心項目配套和組合的完整性、適應性及可持續性;
3、市場同業的錯位經營和對抗性;
4、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5、購物中心常客的消費行為、習慣和消費水平分析;
6、原有租戶的經營狀況、租約履行時間狀況;
7、市場營銷推廣策略的得失及未來方向;
8、擬引進租戶的市場拓展方向和市場布點情況;
9、業務團隊的思路、業務能力和人員配備;
10、調整、提升前后租金收益比較。
11、配合調整提升的工程技術改造可行性或由此所必須進行的公共空間、設施或動線改造工程的可能性;
12、調整提升的時間節點安排;
13、資金投入預算:改造費用,推廣費用及招商費用。
調整升級執行細化
1、專職團隊的組建和業務要求;
2、目標租戶的資料收集、分析和篩選;
3、中介機構的選擇及專職團隊的分工;
4、調整項目裝飾設計機構的選定和方案設計;
5、重點租戶的市場拓展情況分析、需求及招商策略;
6、調整升級項目的概念創立和市場前景,未來營銷推廣方案;
7、調整升級項目的裝修設計方案及公共部分改造方案效果展示;
8、靈活的合作方式和租金收益平衡預算;
9、原有租戶的去留問題;
10、調整部門的配合及分工;
11、調整的時間節點確定;
12、明確的部門工作責任制和嚴密緊湊的工作安排;
13、推廣策略的實施;
14、租戶維護和管理服務。
二、購物中心品牌調整策略
第一階段:培育期
工作重點是“吸客”,即吸引“陌生”客流。
1、以品牌導入為核心;
2、以消除影響顧客消費行為的負面因素為標準;
3、以提高顧客消費概率為目標,盡可能縮短培育期的時間。
第二階段:成長期
調整重點是“穩客”,即穩住“回頭”客流。
客流貢獻優于租金貢獻原則:租金因素不能作為一個唯一的參考因素,更不能作為最優因素。一個客流很少的品牌,不僅會影響到自身的持久經營,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租戶的經營,影響到購物中心的整體氛圍。而有些租金水平不高,但客流量卻比較大的商戶,它對購物中心整體的客流貢獻比其自身的租金對業主的貢獻要大。
顧客需要優于品牌需要原則:購物中心里有的租戶是知名品牌,但它跟購物中心的目標客群并不相符,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引進其他更能滿足顧客需要的品牌,而不惜淘汰舊有品牌。在滿足顧客需要與購物中心的品牌需要之間,顧客需要優于品牌需要。
經營需要優于管理需要原則:只有不斷的堅持調整,購物中心的品質才可能得到不斷的提升,也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才能在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租戶調整基于整體經營的需要。
第三階段:成熟期
調整重點是“留客”,即培養固定的“忠實”客流。
1、以品牌提升為工作主線,做好品牌維護和管理工作,促進購物中心的品牌擴張和社會影響,樹立中心的良好公共形象,包括開展有社會影響的大型活動和多主題、多形式的整體營銷活動;
2、以培養顧客忠誠度為核心,追求客流最大化。強調一站式超值服務,會員式服務。
3、以提租為主要目的,采取靈活多樣的記租、收租方式。通過經營分析得到的客觀數據,嚴格執行末位淘汰和違紀淘汰制度,實現租金不斷遞增的經營目標。
品牌調整評估
第一,這個品類的坪效和毛利是否得到了穩步的提升;
第二,核心顧客的購買率是否得到了提高;
第三,對關聯性商品的銷售,它的影響度是否也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說,原來賣得不好的品類當中,由于引進了新的商品,對其他的品牌和商品是否有關聯性的購買提升,如果滿足了這三方面,調整的效果就是比較好的。
前瞻:國際品牌在購物中心的發展趨向
1、目前,約有60%的國際奢侈品品牌進入購物中心,占據高端消費品地位;
2、有超過100個國際知名品牌進入購物中心,開設1000余家專賣店,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內地工業化、資源型城市;
3、國際中高端品牌在零售市場持續強勢,保持較快速度的發展,或供不應求;
4、國際品牌正在加快向二、三線城市拓展。
三、購物中心業態升級技巧
業態升級6大核心要素
商圈:升級一定是為了使這個商圈品牌的結構更加完整。一個商圈的優化才有利于商圈中每個成員共同成長。
周邊競爭者:在周邊的競爭者調節當中,要形成業態結構和品牌上的互補。
差異性:即使有著相同的定位,但在商品結構和品牌上一定要有自身特色和差異。
自營品牌:為了保持差異性,在聯營和租賃品牌的前提下,拿出一定的面積,甚至拿出最好的面積做自營商品,只有自營商品才能實現和經營伙伴的差異化,而且能夠控制價格。只有自己采購的商品,才有定價權,才有主動贏得競爭的機會。
控制坪效:在調整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整體坪效,不能因為調整使坪效越來越低,要保持坪效的供應性。
保持品類的租賃關系:不能因為要增加主力業態,擴大聯營和扣率的抽成,而縮減了休閑業態,影響顧客和消費者到購物中心的體驗。一個完整的購物中心要帶給顧客一種購物體驗,形成自己的氛圍,這比賣一件產品更重要。
業態升級研判
1、周邊競爭性項目研判:甄別競爭性項目中的業態組合,避免與之產生沖突,導致惡性競爭。
2、自身項目商業業態研判:通過對項目所在區位條件、目標市場定位的初研判,甄別項目潛在的業態組合,并進行相關市場測試。
3、業態屬性甄別
專屬性業態:高端奢侈品牌,同一個城市的品牌布局不具有連鎖性,對地段物業的要求較為苛刻。
排他性業態:一般指一些主力店,例如百貨、影院、超市賣場等,在業態升級中因認真分析競爭性項目中的業態。
互補性業態:在同一個商圈中,可以考慮與競爭項目形成差異化的業態,主要集中在餐飲類、娛樂類業態。
大眾化業態:定位大眾,連鎖品牌,可復制性,強調區域內消費,例如一些大眾時尚、餐飲、服務類品牌。
業態升級3大技巧
產品再定位
每個購物中心中心脫胎換骨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認知和把脈市場趨勢。日常生活中,我們最怕的就是對市場趨勢的漠視和錯判,對微觀市場特征的模糊認知。產品定位的本質是:我的客戶是誰?我有什么與眾不同?客戶為什么會來買單?
業態優化
優化調整業態,是建立在大量的預招商和財務數據分析工作基礎上的。業態優化的決策必須以財務數據模型為依據,以強有力的備選業態及品牌庫作為支撐。
技巧1:利用商圈分級,優化業態組合
處于傳統商圈、CBD商務區、城市郊區,主流顧客群是不同的,業態自然也不相同。應對所在商圈進行深度分析,不斷嘗試、探索、完善適合自己的業態組合。
技巧2:兼顧業態的共享和相容
在各種業態、各種品牌的客流之間產生橫向聯系。你的定位是什么,你的客群是誰,需要搭配什么樣的業態組合。
技巧3:一站式業態功能配備
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朝著復合式、感生化方向發展,如購物、休閑、聚會等一體,一站式可滿足人們多元化需求,創造愉悅的購物體驗。
技巧4:差異化、特色化業態配備
對于成熟的購物中心而言,今后的發展趨勢將必然是在結合區域特色和商圈屬性的基礎上,完善其差異化、特色化業態配備。
跨界經營
購物中心與藝術、文化、健康等方面的聯姻是當前最常用業態優化、升級手法。
業態選擇類型
租金收益型(收益保障):女裝、鞋、化妝品、休閑運用服飾等暢銷業態品牌;
人流貢獻型(聚客效應):超市、餐飲、影院、KTV等聚客能力較強業態品牌;
代表定位型(領頭羊效應):時尚零售業態、時尚集合店;
新鮮血液型(獨有前沿):首次進駐業態品牌。
業態落位策略與技巧

四、知名購物中心調整升級成功案例
北京朝陽大悅城
成功經驗:打造“悅界 JOY YARD”主題街區,掀起購物中心業態革新潮流;引進家居業態,與HI百貨相互補充,實現業態的跨越式升級。
百貨回歸,讓主題體驗革新商業:引入精品生活百貨革新者“HI百貨”,按照生活功能和場景進行分區,強調對個體的重視,營造情景體驗空間。
探索類型化主題街區:將位于項目北側5、6層的高位停車場重新改造,開辟出一個將商業與自然、藝術相互交融的主題街區——“悅界 JOY YARD”。
零售實力再升級,優化品牌組團、補充家居業態:針對新興中產及年輕家庭對生活品質、家庭生活的關注,與HI百貨相互補充,實現了家居業態的跨越式升級。
北京新光天地
成功經驗:增強高端零售、加碼餐飲,繼“去LOGO化”之后,掀起“去品牌化”,注重產品品質與價格間的性價比,推動業態發生轉型。
引進大量高端零售品牌,加碼餐飲品牌:B1層則加碼了大眾餐飲,改造為美食街新裝亮相;6F引進了南小館、隱泉之語、羲和小館小輝哥火鍋、翡翠酒家、王品臺塑牛排、鹿港小鎮、鼎泰豐、鼎鼎香等眾多餐飲品牌。
開辟女鞋專區,單品類零售打通O2O閉環:在繼奢侈品消費者促成行業的“去LOGO化”之后,掀起“去品牌化”,注重產品品質與價格間的性價比,推動業態發生轉型。
上海正大廣場
成功經驗:以中產階層家庭為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并向時尚女裝、潮牌和個性化品牌靠攏,突出家庭娛樂功能,形成更加穩固的持續性消費。
重新規劃客源:牢牢把握住可持續消費和粘度都高的中產階層家庭,讓正大廣場變身為一個中產家庭消費、娛樂、生活的購物中心,獨辟蹊徑的定位規劃,讓正大廣場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向時尚女裝、潮牌和個性化品牌靠攏:將正大百貨的客流拓寬并形成更加穩固的持續性消費。為了突出家庭娛樂功能,引進全球最大的玩具及嬰幼兒用品專門零售商“玩具反斗城”、華東地區最大的湯姆熊游樂中心等。
上海龍之夢
成功經驗:分為起步期、困境期、轉型期、穩定期4大調整階段,餐飲、娛樂、服務比例大幅增加,并對品牌檔次進行提升和主力店更替。
起步期調整:采用零租金的捆綁式招商,其中超市、百貨、書店以及美食4大業態為開發商自主經營。
困境期調整:百貨業比例縮小,餐飲、娛樂、服務業比例大幅增加。
轉型期調整:引進5星級電影院,并增加購物中心的休閑娛樂設施。將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性業態提升到40%。
穩定期調整:品牌檔次繼續調整、主力店更替。
廣州正佳廣場
成功經驗:縮減零售,增加餐飲、動漫、兒童業態,使“體驗”成為吸引人氣的法寶,并形成了商業與體驗融合、與藝術跨界的新型發展模式。
縮零售、強體驗:通過縮減零售比例來增加餐飲、動漫、兒童體驗業態,使購物中心面貌煥然一新,在HI百貨后引進“走心生活館”,并籌備建設海洋館、兒童科技館和藝術館等,走上了一條商業與體驗融合、與藝術跨界的新型發展道路。
強體驗和跨界藝術后,打情感牌:引進小型診所、文化藝術表演小型劇坊、異國食品節、夏威夷風情區、手游大屏幕競賽區、親子套裝配飾、兒童專屬餐飲區等,即與社區接軌、與民眾生活更接地氣的突破性做法,強化情感互動的營銷手段,帶旺購物中心的每個角落。
餐飲業態貫穿始終:負一層的翠華餐廳、七層的表兄港式茶餐廳,餐飲業態占比大幅提升。同時,近年來不斷增加的體驗業態、兒童業態同樣成為吸引人氣的法寶。
深圳萬象城
成功經驗:加碼快時尚品牌及品牌集合店,年均品牌調整率約為15%,平均每3年品牌調整率約為43%,大眾、高端餐飲逐漸被清理出局。
“外奢內輕”,引進快時尚品牌及品牌集合店:2013年品牌調整引進了約40個新品牌,男女服裝、珠寶首飾、個人保健品等3大業態成為重點引進對象。
品牌保持較高更替率:年均品牌調整率約為15%,平均每3年品牌調整率約為43%。鐘表、珠寶、飾品業態品牌調整較大,品牌檔次提高明顯。
餐飲是調整重頭戲:引進時尚元素較強和人氣較高的特色品牌,普通大眾餐飲和高端餐飲逐漸被清理出局。
增強體驗感,娛樂業態面積大幅增長:由于嘉禾影院的擴建,娛樂業態面積增長約4900㎡,總面積達到約8900㎡,包括橙天嘉禾影院及冰紛萬象滑冰場兩大次主力店。
本文來源于贏商網,部分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