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農村集體經濟。
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22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5,需要持續提高農民收入。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21年全國已建立鄉、村、組三級集體經濟組織近90萬個,有集體賬面資產7.7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5萬億元,這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所在。
但是,目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中存在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的建設,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尤為迫切。
因地制宜選擇有助于提高自生能力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途徑
新型集體經濟發展途徑是根據組織自身自然資源稟賦與經濟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長效可持續發展路徑,重于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身的發展運營能力,構建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我增收”的造血新模式。在對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的調研中發現,盡管自身條件不同,但各村都根據現有資產、資金以及資源開辟了獨具特色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一是依托村集體原有物質基礎或整合現有資源發展物業經濟路徑。物業經濟因其開展門檻低、增收效應強,不少村均有發展物業經濟項目,主要是將村閑置廠房、學校、辦公樓等資源出租給企業經營或自主經營實現獲利增收,以資產經濟和地租經濟為主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二是與周邊企事業單位等達成合作協議,通過為相關企事業單位提供配套設施服務獲得收益發展服務經濟。這些地區圍繞周邊企業提供安保、保潔等配套后勤服務模式,該類型為服務經濟的最主要模式,既提升了村集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又解決了當地居民就業問題。同時,一些社區也正在將物業服務延伸到企業,將本村的閑置勞動力再利用,實現二次價值創造。
三是依托各村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建立,各村自主經營的項目經濟。項目經濟一般投資額較大,建設門檻較高,但建成之后對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增收帶動能力強,并能形成集聚效應,帶動其他項目發展。調研中看到正在開展的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10億元,占地2600畝,項目以四百余畝玫瑰花海為基礎,集農旅觀光、產業發展、康養度假為一體。也有社區依托當地區位優勢,著力打造的特色農業文化品牌,深挖優勢資源市場價值,探索項目經濟路徑自主發展農村旅游模式的重要體現。
四是依托多產業多業態融合發展的融合經濟。融合經濟作為一種新型集體經濟路徑,目前發展該路徑的試點村較少,但融合經濟這一發展路徑符合市場需求的導向,因此能帶來可觀的集體經濟收益。各試點村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馬廠社區的融合經濟模式,探索生產服務、電商、物業等產業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態。創電商平臺,開設創投基地。充分利用網上銷售渠道快速便捷的特點,將教學儀器銷售體系擴大至網上,進一步拓寬集體增收渠道。
構建有利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和人才保障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以良好的體制機制為基礎保障。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很多村通過與外部力量相結合,往往能取得比本村獨自發展更加出色的經濟效益。調研中主要涌現出以下四種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和保障:
一是村村抱團機制。該地區雖然農產品種類豐富且品質較高,但由于缺乏足夠自己支持,許多農產品并未進行深加工與品牌化建設。于是通過整合全鎮范圍內的農產品優勢資源,積極打造地區公共品牌,未來走小規模高端化經營路線,賦予農產品更高的附加值。這種村村抱團式的發展路線更容易集中各村的資源與優勢,發揮規模經濟的作用,帶動各村整體發展。
二是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構建合作機制共同開發運營村級各項資源資產的村企合作機制。在村企合作機制中,一些村集體集資共建廠房并與企業合作加工農產品,企業稅收作為村集體收入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另一些地區由企業為村集體提供資金、技術、市場、人才、渠道等資源,村集體則發揮自身土地、勞動力等優勢,雙方資源互補,開展產銷合作,在這一機制下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取得了較村集體經濟獨自發展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還有些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托村集體資金融資國有平臺機制進行投資,這一發展機制適合村集體賬面資產較充裕的村社,將村集體閑置的賬面資金直接投資到國有融資平臺,具有風險小且收益穩定的優勢。
三是職業經理人招聘機制。通過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組織管理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相關項目發展運營,可以幫助村集體經濟組織構建長效可持續發展格局,有效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調研地區部分村集體已完成職業經理人招聘工作,公開招聘流程正逐步程序化發展,利用職業經理人的人脈資源和工作項目經驗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帶來效益。有的村集體招引民營企業家作為職業經理人在本村發展農業項目,村股份合作社和政府共建蔬菜大棚進行蔬菜種植和市場營銷,并且正在探索抖音等電商平臺擴大銷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益快速提高。有的村集體招聘的職業經理人目前主要負責中藥材種植單一項目,以菊花和黃蜀葵種植為主。
四是鄉賢第一書記人才下鄉幫扶機制。通過區級層面組織有情懷、有經驗、有資源的鄉賢對象,委派到一些村集體。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扮演著職業經理人的角色,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資源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