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商業的出現,是商業從標準化到個性化的轉變驗證。本文,從眾多已經面世的非標商業中提煉非標商業的打造要素和可能性,總結非標商業的“專業玩家”的商業打造邏輯。
品牌組合的獨特性
1/策展型
前有上海淮海TX,后有成都COSMO,這兩個策展型商業項目已經成為了小體量商業如何破圈的經典案例。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常變常新的內容,通過內容力、社群文化去影響當下的年輕消費。
2/孵化新業態/品牌
搜羅街邊小店、孵化線上品牌、做自己的自營品牌等,都是商業項目為爭取品牌差異化而做出的努力。近幾年,孵化新品牌業態的方式更多,不局限于招商工作,舉辦市集、策展、做主題街區等等的方式都可以孵化當下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牌業態。
3/門店的獨特性
非標商業的品牌門店通常會選擇線下首店、旗艦店、城市門店、共創空間的聯名店、業態差異的創意店等等。通過幫助品牌升級的一些手法,來創造具有差異化的品牌矩陣。
4/融入升級后的專業市場
通過合理的項目策劃定位,以升級專業市場,而彌補項目業態,也是非標項目在業態上制造差異化的方式之一。
如上海武夷路MIX,經過升級調改,升級原本的農貿市場,變身為6000平的精致小資消費場,升級后的菜場和各類新興業態,也再次強調了項目的“混搭MIX”定位。
西安的叁伍壹壹由舊工廠改造,變身“創意更新場”后總面積3萬平,擁有200多家品牌。而這200多家里,就包含一部分升級后的花鳥魚品類,通過年輕化的設計、傳播,目前花鳥魚業態已變成西安叁伍壹壹的核心IP。
空間場景的開放性
1/創造商業中的“生態”
如成都源野regular,是在成都大源中央公園的下面建造的,一個下沉廣場建成的商業項目。充分融入了地面上的公園基因,在下沉廣場的中庭中創造公園式造景,這樣的空間也成為了源野regular最大的亮點。
再如,在生態中去制造商業,街區項目是最好的代表。如剛剛開業的杭州玉鳥集,還有風靡網絡的鄭州普羅市集,開放、生態、自然、藝術成為著這些街區商業的標簽名詞。
2/創造建筑形態的自由度
隨著近幾年消費趨勢的轉變,“馬路邊”、“巷子里”、“公園下”......這些原本很具有生活氣卻脫離商業氛圍的空間代名詞被多次提起,這里也成為一些新興品牌的首選地。例如開在北京胡同里的觀夏旗艦店、開在成都寬窄項目中的品牌旗艦店等。建筑形態的自由度給予品牌更多的空間創造性。
這樣的趨勢回歸線下實體商業,打開街邊店的墻、放低窗戶的高度、設置外擺延伸、利用動線規劃做視線遮擋等,都是為了在空間里創造更自由有趣的空間體驗。
3/與品牌共同創造空間新體驗
在非標商業中,運營方和品牌方是深度的雙向選擇關系,選擇價值觀相同的合作伙伴,保持親密感,這些從所奠定的基礎到呈現,越來越關注品牌理念的消費者是看得清的。因此非標商業需要聯合契合的品牌伙伴,一起共創有價值的場景,為新一代的消費者創造與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
結 語
非標商業的出現,是近些年存量商業改造的新解題思路,反映出了市場對商業創新的期待。非標商業最本質的改變是:由供應端驅動,徹底變成了由消費者需求驅動。新的商業,不僅僅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而是為人們創造聚集和社交的場景,讓靜態的消費場所變成時時刻刻有新鮮事發生的城市社交空間。
而未來的非標商業更要注重:垂直細化消費群體及精準定位、以美學為驅動力,以精彩紛呈的活動持續續航。
也許未來的非標商業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出行,但能預見的是,尊重消費者、深度運營是一切創新的基礎。
文章來源:暢碩商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