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至花紅綠,蝴蝶飛舞草色濃,這畫面,仿佛是這個季節“熱門打卡地”的標配!今年的賞花旅游從“林芝桃花節”拉開帷幕,花海成了“朋友圈”熱門話題。每一張美照都自帶流量,引來點贊和評論。很多地方發布了賞花地圖,賞花經濟吹綠了大地,也讓地方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
賞花經濟是將風景、物產、歷史和人文融為一體,創造具有沉浸式和體驗感的消費場景,從而滿足游客的觀賞休閑和精神文化需求,并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經濟活動。它的本質是體驗經濟,通過提供多元化服務,為游客帶來新鮮、舒適、愉快的情緒價值。
賞花類景區作為一個以花卉觀賞為主要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其打造要點涵蓋多個方面:
有起伏的場地:有些地方正在新建規劃花海景區,更多的地方可以依托現有資源進行整體提升,或者在已有景區中更新出一處子景區。不論是何種情形,選址都至關重要。花海應選在具有優美自然環境的地方,相互映襯。花海景區亦有山地、水面、林地。山地的起伏地勢和遠近層次,為花海增添立體感和深度;水面則能倒映出花海的絢爛景象,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染上了花的顏色;林地可提供更豐富的視覺效果層次。
大美與小美的種植: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花卉品種,注重花卉的觀賞價值和生態效益。旅游市場中更受游客青睞的是單一花卉主題的成規模花海,是“大美”的賞花旅游目的地。比如云南羅平油菜花、貴州畢節百里杜鵑。而新打造的小規模花海景區,更注重“小美”的種植,注重開花季節和顏色搭配,通過選擇不同開花季節的花卉品種,盡可能確保景區四季都有花可賞,為游客提供豐富的觀賞體驗。還可以通過顏色搭配,營造出熱烈、寧靜、浪漫等不同的氛圍,讓游客在花海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
凹造型的景觀設計:花海景區的景觀設計是打卡點的關鍵。是景區“凹造型”,建立識別度的重要手段。要注重景觀的整體感和層次感,還要注意局部拍照的構圖。通過不同的花卉組合和景觀元素的搭配,營造出獨特的景觀效果和氛圍。例如,可以設置景觀小品如花門、花架、觀景臺等,為游客提供休憩和觀賞的場所。同時,可以利用燈光、音樂等元素營造浪漫氛圍,增強游客的感官體驗。
從古至今,賞花一直都是人們追求浪漫與雅致的活動。但賞花經濟也有季節性強,產業鏈短,配套不完善等問題。賞花景區還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擴展收入來源。為了進一步發展賞花經濟,一些地區推出了“賞花+”的模式,但由于受用地類型的限制,“賞花+”模式大都是輕資產重內容導向。
賞花+節事,需要景區與各類社會團體組織加強合作,在推動賞花經濟發展的同時,為游客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體驗,使單一的賞花行為升華成一場集文化、娛樂、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盛宴。從節事的類型來看,可涵蓋多種形式,諸如攝影大賽,live house,音樂會,花藝講座等,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為賞花經濟增添活力。
賞花+國風,為游客帶來獨特的文化體驗,游客可以在賞花的同時,參與漢服表演、攝影等活動,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增加投壺,飛花令,詩酒會,插花,點茶等業態,給予賞花一個文化自信的情緒價值。這些互動性的元素可大大增加游客參與度和滿意度,也能為當地藝術家和手工藝人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促進景區衍生相關主題產品業態,從而豐富產業鏈內容,提升賞花產品的吸引力。
賞花+農業,在適合種油菜花、向日葵等農作物的鄉村,通過“土地輪作”方式,大力發展糧游產業,在適合種蘋果、桃子、梨等果樹的鄉村,推動林果作物種植與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業態融合發展,打造“賞花經濟”。比如:北京平谷桃花、江西婺源油菜花,甘肅禮縣蘋果花。不僅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還助力鄉村振興。
花花世界為生活增色不少,未來仍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不負旖旎美景,推動賞花經濟的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巔峰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