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開門紅
旅游市場活力充沛
春節期間,國內旅游熱度持續高位運行,各大景區忙碌“不打烊”。很多游客選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出門旅游歡度新春佳節,“冰城”年味濃、人氣旺。同時,火熱的旅游業態有力拉動城市節日消費。
熱鬧非凡的文旅市場春節“熱”的背后,藏著新現象及新趨勢值得思索。
“最熱”新春檔
旅游經濟蝶變繁花
8天的超長假期方才結束,各地文旅紛紛交出了“開門紅”成績單,長短線旅游全面開花,“旅游過年”成為流行新年俗……在新年倒數的鐘聲里,全國文旅市場迎來了“史上最熱春節檔”。
卷出新花樣隨著哈爾濱的出圈爆火,河南、河北、山東、四川等多地文旅局也借著熱度紛紛“卷”上熱搜,宣傳當地特色。通過在社交平臺高頻率發文吸粉、請明星來為家鄉代言、為游客花樣送上當地特產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推動文旅行業發展。
因為哈爾濱的火爆出圈,各省份之間終于有了一個共同的話題來展開一場盛大的流量爭奪戰,這促進了往昔難以高效互動的區域聯動,在信息層面實現了交互式的輸出與循環,在客源市場上也實現了交互式的互動。
反向旅游成熱點
特別的是,這個春節有年味的地方就有游客,眾多游客從大城市走進小城“反向旅游”。一座座古村古鎮用極具地方特色的年俗,帶領著游客尋找記憶里那一抹年味。
非遺熱再成熱門
打卡博物館、石窟、寺廟等歷史文化場所也成為今年春節出游的一大亮點。游客們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游覽,而是在專業講解的帶領下,深入體驗文化的魅力。
多地將在春節期間打造“非遺+旅游”“演藝+旅游”新形式,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線上線下同發力,推動非遺融入家庭團聚、社區交流中,豐富民眾春節文化生活、戲曲迎新春走基層系列演出、惠民演出、梨園戲元宵演出周等活動,還有一系列創新劇目,讓文藝戲曲走進尋常百姓家……
愛特立愛獨行
消費需求多元化
旅游方式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在今年春節表現的更加突出,過去通過提供一個產品,一個好的5A景區吸引游客,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選擇一些新方式。
強體驗將成為未來旅游的主流趨勢,過去北方有好產品:東北的民俗、冰雪,自然會吸引游客,現在更重要的是靠服務,冰雪“冷經濟”與“熱服務”的結合,借助哈爾濱的這次實踐,有了進一步提升。
現在的年輕人都希望有個性,從社會的供給端來講,更容易去捕捉這種個性化的需求,我國人口眾多,每一個很小的細分市場,都可以做出一個很大的產業。
今年春節,熱門旅游城市依然熱門,一些三四線城市開始慢慢的“冒出頭來”,旅游發展起來以后帶來了收入、帶來了城市的品牌提升,帶來各個方面消費的增長,各地都在想辦法豐富這些產品與業態。
春節旅游其實不是要去看這些明星城市、明星景區,年輕人更傾向于就是希望找一個非慣常環境以外的地方,或獨處或和家人一起,去體驗一段快樂的時光。
旅游經濟新引擎
文創賦能新春二銷
全國各地旅游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無論是傳統的名勝古跡,還是新興的文創景區,都吸引了無數游客駐足。在這旅游市場的火爆背后,文創產品及其所推動的文旅融合功不可沒。
全國各大城市旅游伴手禮,不但承擔著傳播城市文化的社會責任,也成為了文化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旅游消費。
近年來,文創產業在旅游市場中異軍突起,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文創產品不僅具有藝術性和文化內涵,更融入了創意元素,讓游客在欣賞風景的同時,能夠深度體驗當地的文化。
文創的多元價值
1. 文化傳承:文創產品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通過創意設計,將歷史、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使游客在游玩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2. 提升旅游體驗:與傳統旅游商品相比,文創產品更注重個性化和獨特性,滿足了游客對于新鮮、獨特體驗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旅游滿意度。
3. 促進產業融合:文創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推動了文化與旅游、創意與市場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產業間的互利共贏。
4. 創造就業機會:文創產業的發展,為設計師、手工藝人等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旅游最終帶來的美好感受一定與文化相關。一座旅游城市缺少獨有的文化氛圍,游客的體驗感就會很差。同樣,文化是要靠文創載體的“流動性”才能傳播得更遠,通過旅游業來提高城市知名度。
回歸鄉土
非遺文創促進鄉村消費振興
作為文化傳承之脈、文藝創作之源、文創設計之魂,無數非遺瑰寶為文創行業的迅猛發展注入了靈魂:剪紙、年畫、燈彩……各種各樣的常見的物品在非遺工藝的加持下華麗變身,展現出自身美輪美奐、精妙絕倫的器具之美。
鄉村文創展示了厚重的鄉土年俗文化,深度彰顯鄉村旅游在推進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消費、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積極作用,隨進一步帶動鄉村消費、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是春節年俗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地方。以“文創+”為載體展現底蘊深厚、獨具特色的年俗得到多方面呈現,消費者可以在互動、體驗中,沉浸式感受春節文化。
從“田間”到“舌尖”的特色農副產品,承載傳統技藝、連接現代設計的手工文創產品,讓有形的產品搭建起聯結城鄉、融合文旅的無形橋梁,多角度呈現鄉村旅游助力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成果。
抖音文創推出鄉創“100般手藝”系列產品:廣東魚燈、瑞昌竹編、甲路紙傘等。通過鄉村手工藝體現了生生不息的民間美學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演繹的成果。
從中可以窺見積極尋找鄉村手藝不失為一個可深度延展的方向,深度挖掘推廣其中承載的鄉村文化內涵。并以文創產品為載體,把傳統手藝變成可供更多人消費的文創產品,助力鄉村手工藝傳承。
如何活用傳統文化資源
讓春節更有“年味兒”
人們在煙火氣里感受越來越濃的年味,體驗濃濃的鄉土風情。從消費趨勢來看可以結合以下幾點作為未來景區經營的發力點。
深入“文創互聯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互聯網&文創與旅游融合或將成為景區打造核心競爭力的路徑之一。以景區文創內涵為核心,以現代科技為手段,實現文化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的創新,催生新的產業業態,打造景區硬核競爭力。
產品在地化融合
我國旅游資源豐富,景區要加強與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度研究非遺所在的時代背景、誕生發展過程等,做到心里有數。其次,要請行業專業咨詢機構專業把關,畢竟術業有專攻。只有這樣,塑造文化旅游場景才能更具特色,更好的吸引消費者的到來。
當下,“文創+旅游”已成為各大景區、景點的“傳統節目”。如今隨著文旅行業的復蘇熱度重現,這也意味著景區需要在未來以更將開闊的思維,更全面的視角在“文創+旅游”這一傳統旅游產品上打造新的價值。
結語:春節假期的國內文旅市場開了個好頭,不論“網紅”還是“長紅”,“流量”還是“留量”,只要持續不斷推出優質旅游產品,總能吸引到游客“雙向奔赴”。相信在新的一歲,各地文旅將“龍行龘龘”,迎來“前程朤朤”。
文章來源:風景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