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商氣“火”起來。近年來,發展夜間經濟成為各地促進文旅產業發展和消費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圍繞“食、游、購、娛、體、展、演”,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夜游經濟”的相關舉措,喚醒消費市場活力。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天津、重慶、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均已推出了有關推動夜經濟發展的系列支持政策與方案。近日,福建、廣州、商洛、佛山等地又相繼推出促“文旅”“夜經濟”發展政策及方案。
福建省出臺10項舉措促進文旅消費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精神,落實落細《新形勢下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激勵措施》,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的措施》,出臺10項具體有力舉措,推進全領域、全行業、全要素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消費質量水平,推動全省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措施》提出,拓展文旅消費新空間,舉辦文旅促消費活動,豐富文旅產品有效供給。圍繞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響“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品牌,建設環武夷山、泰寧丹霞、福建土樓、鼓浪嶼、泉州古城5個世界遺產地文旅集聚區,拓展紅色文化、綠色休閑、藍色海絲等3條旅游帶,建設沿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沿福建濱海風景道、沿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沿戴云山森林步道、沿古驛道、沿江河、沿綠道等文旅線路和產品。支持各地打造文旅標志性產品項目,創建更多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等。持續推進20個智慧景區示范建設。支持景區深化文旅融合,講好“福”文化故事,培育沉浸式非遺體驗。支持全省5個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11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走前頭、做表率,舉辦文旅促消費活動,創新文旅消費場景,豐富文旅消費業態。對符合要求的項目,安排省級文旅專項資金予以支持。支持開通“清新福建”旅游專列,對區域協同舉辦的文旅促消費活動,安排省級文旅專項資金給予牽頭市縣文旅部門補助。
《措施》要求,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升文化場館消費功能,鼓勵創排精品旅游演藝。持續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創新舉辦福建音樂舞蹈節、百姓大舞臺、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福建鄉村音樂會等文化惠民活動。推動夜間經濟繁榮發展,加快對傳統商圈改造提升,挖掘特色美食,策劃精品夜游,延伸文旅消費鏈條。加大對戲劇節、音樂節、藝術節、民俗節、特色市集等文旅活動的支持力度,鼓勵各地將其納入財政相關補貼和鼓勵消費范疇。鼓勵引導演出場所和公共文化場館進行功能性改造和創意性提升,打造集圖書閱讀、輕食餐飲、展示展覽、文創售賣等于一體的公共文化新型空間。引導各地利用工業遺址等資源培育具有當地歷史文化底蘊、鮮明特色,以服務游客為主的沉浸式旅游演藝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省級服務業引導資金。鼓勵各地把演唱會門票與景區、飯店等聯動銷售,推出專屬優惠活動。
《措施》提出,擴大鄉村文旅消費規模,引導金融支持文旅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提升文旅消費服務品質。開展文旅特派員試點工作,支持文旅企業等與試點村結對幫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支持增建10個全域生態旅游小鎮、20個省級金牌旅游村。落實“百城百區”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支持中國銀聯實施文化和旅游領域“紅火計劃”,支持各地聯合銀行、平臺、商家等發放文旅消費券,共同讓利促銷,激發消費潛力。鼓勵帶薪休假與傳統節日、特色活動相結合。除法定節假日,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試點安排在職人員錯峰休假、分段休假、彈性作息,開展省內休閑度假。鼓勵各級工會充分利用本省文化和旅游資源,組織開展勞模和一線職工療休養、春秋游等活動。打造“福建數字文旅綜合平臺”,拓展優化“暢游八閩”APP服務功能。支持各地開展機場、碼頭、車站、旅游集散服務中心與景區的無縫接駁服務。加強文旅市場信用監管,整治“不合理低價游”等市場頑疾,落實“放心游福建”服務承諾,讓游客來得方便、游得舒適、回得滿意。
廣州出臺羊城夜市先行區措施
8月9日記者獲悉,為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最大限度釋放消費潛力和活力,助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近期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關于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區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措施》,從夜間消費載體、夜間經營監管、夜間活動組織、夜間配套支撐四方面,提出18條促進廣州夜間消費的具體措施,擦亮“羊城夜市(Young城Yeah市)”城市夜間消費品牌。其中包括打造30個全市夜間經濟集聚區,打造社區微夜市示范點,簡化外擺審核流程,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管理試點,打造分時制步行街等。
商洛出臺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十條措施
為進一步挖掘城市消費潛力、激發城市活力,近期,商洛市出臺《商洛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意見》,提出了十條具體措施,推動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夜間購物”聚集區。依托萬達廣場、大都匯購物中心等商業綜合體和大型商超,在全市重點打造50個夜間購物集聚區。鼓勵服裝、文化用品、旅游商品、特產店及24小時便利店等按規定開展夜間外擺經營,打造“深夜不打烊”夜購場所,便利群眾和游客夜間購物,促進夜間購物消費快速持續增長。
打造“夜間餐飲”聚集區。結合城市規劃和夜食消費習慣,依托蓮湖美食街、洛南花溪弄等夜間美食街區,在全市重點打造30個夜間餐飲聚集區。引導當地特色小吃店、燒烤店等開展24小時營業和適度外擺經營,滿足市民和游客夜食需求,促進餐飲業市場發展,拉動餐飲消費增長。
打造“夜間旅游”打卡地。對各縣區所有城市公園、口袋公園開展夜景提升工程。在主城區打造15個夜游網紅打卡地,其它縣區各打造7個夜游網紅打卡地和1個以上夜間旅游景點,增加游客和市民旅游樂趣,擴大旅游消費收入。
打造“夜間娛樂”聚集區。依托縣區劇院、文化廣場、小廣場等50個公共場所,常態化開展商洛傳統經典戲曲、歌曲、電影等文藝演出活動,豐富市民和游客娛樂消費需求,促進娛樂產業發展壯大。
打造“夜間讀書”書屋。豐富夜間文化學習平臺,利用全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及品牌書店、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咖啡書屋等30個場所,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夜讀服務,促進文化消費提檔升級。
完善“夜間健身”設施。依托商洛體育館和各縣區體育場館,積極爭取舉辦國省級夜間籃球、排球、羽毛球等體育賽事活動。完善各縣區河岸、公園等健身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延長開放時間,打造60個夜間運動場所,引導市民和游客夜間外出鍛煉身體、觀看賽事,拉動體育消費增長。
建立夜間經濟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市級部門和各縣區責任分工,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推動夜間經濟各項工作高效開展。
完善夜間經濟配套設施。加大公共廣場、商業街區、水系河岸、旅游景點品質提升;健全夜間經濟集聚區的水電氣供給、污水收集排放、餐飲油煙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等相關配套設施;完善食品安全、治安、消防、應急救援、停車服務、公交線路、公共廁所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務功能,保障夜間經濟有序快速發展。
強化夜間經濟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各類政策支持,用足用活扶持政策,加大對夜間經濟集聚區、示范項目建設,扶持夜間經濟發展,促進高品質夜間經濟項目快速落地見效。
加大夜間經濟宣傳推介。將夜間經濟納入城市宣傳內容,通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加大對“22℃商洛”“吃、住、行、游、購、娛”等夜經濟業態的宣傳推介力度,引導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轉變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積極參與商洛夜間經濟活動,促進全市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
佛山禪城發布促進夜間經濟六條措施
近日,《佛山市禪城區促進夜間經濟六條措施》(下稱《夜經濟六條》)正式發布。
內容包括支持商業外擺、豐富城市夜生活、發展夜秀夜游、夜景亮化美化等多個方面,將進一步釋放“佛山之心”夜經濟活力,打造具有強大吸聚引流效應的特色消費業態,實現集聚人氣、消費引流、鏈接資源,為建設“六最”現代化禪城注入“夜”動力。
措施一
點燃城市煙火氣,支持商業外擺
商業外擺,是創造消費場景從而刺激消費的一種方式。在不影響消費安全、交通通行、建筑物采光通風、市容面貌等情況下,規范有序的商業外擺不僅是城市亮麗的風景線,還能助力商圈增顏值、聚人氣,為推動消費復蘇注入新動能。
《夜經濟六條》提出,要支持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夜間經濟示范點開展特色商業外擺,舉辦車展、美食節等主題活動,打造多層次疊加反應、多業態有機銜接、多元化需求滿足的綜合性集聚區。
嶺南天地
此外,禪城還將規范、合理設置和管理臨時擺賣點,對經營范圍、區域和行為進行規范,對劃定區域內商販進行掛牌登記,引導流動便民商販有序擺賣,燃起城市中心煙火氣
有關部門介紹,該措施目前僅針對有物業管理的商業載體實行,外擺方案經所屬鎮(街道)審核,報區城管辦備案后可在限定時間、限定區域內經營范圍適當外延。
措施二
豐富城市夜生活,延長營業時間
為進一步釋放夜間消費活力,《夜經濟六條》提出,將加強引導文化、體育、餐飲、商超、特色街區、商業綜合體等場所適當延長營業時間,鼓勵具備條件的場所實施 24 小時營業,支持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開設深夜營業專區、24 小時便利店以及深夜食堂。
此外,為方便廣大市民游客夜間出行,無憂享受多彩夜生活,根據《夜經濟六條》,禪城將完善夜間公共交通服務保障,重大節慶活動期間延長地鐵、公交運營時間,試行適當放寬文旅消費集聚區和夜間經濟示范點在夜間時段的交通管制。
措施三
激活文旅新業態,發展夜秀夜游
粵夜粵美“嗨足禪城25H”夜經濟活動將于8月12日啟動,“粵夜粵美”廣東省2023年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主會場活動也將在8月于禪城舉辦。
《夜經濟六條》提出,“粵夜粵美”活動期間,禪城將舉辦不少于 100 場夜秀活動,全年舉辦不少于 1000 場文體活動;全年新建改造不少于 100 個社區體育公園,鼓勵市民朋友、經營主體、企事業單位利用公共文體空間“設景造節”。
值得一提的是,該措施還提出,禪城將打造“漫游禪城”城市品牌,推出佛山古鎮夜游、嶺南水鄉休閑游等特色夜游路線,夜游夜賞蓮升、東華里等歷史文化街區。
措施四
打造消費新地標,持續美化亮化
該措施提出,禪城將圍繞重點商圈打造地標性燈光景觀,豐富各類公共場所夜場活動和夜間亮化工程,對于新建美化亮化景觀的商圈給予補助;鼓勵電競、元宇宙、LiveHouse 等新型夜間消費業態發展,釋放年輕人消費新潮流,對于新業態突出、消費引流明顯的商圈或商業街區給予補助。
措施五
創建品質夜生活,提升城市格調
自2021年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以來,佛山創意產業園熱度不斷攀升,近日更成功獲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成為禪城重要的夜經濟載體之一。
創意產業園
乘勢而上,《夜經濟六條》提出,將重點圍繞佛山創意產業園、嶺南非遺天地等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加快周邊節點微更新、微改造,打造不少于 100 個微藝術空間,以微藝術空間串聯成熟商圈就近融通、相互引流,開展不少于 100 場商圈(街頭)文藝活動,以精彩文藝推動商業街區向城市風景和服務空間轉變。
措施六
引領夜間新潮流,點亮東平水軸
2020年5月,佛山吹響東平河水軸線建設號角。三年過去,禪城已建成半月島濕地公園、瀾石公園、新港碼頭、佛山青年公園等。東平河沿岸已成為市民群眾休閑的好去處。
東平河沿岸
延續東平河水軸線建設熱度,《夜經濟六條》提出,要打造東平河水軸夜生活走廊,建設集餐飲、娛樂、體育、休閑于一體濱水活動空間,塑造水岸經濟新“夜”態。還將鼓勵舉辦潮流藝術、特色餐飲、體驗性商業等方面會展和演出,持續舉辦啤酒節、威士忌節等夜間活動,將佛山青年公園打造成為潮流音樂基地,激活“青年”圈層亮點和活力,發展共享體驗式夜間文化。
總結
夜間經濟的發展對城市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以及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的豐富都具有重要意義。很多城市都將夜間經濟作為吸引人才和投資的重要因素,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和發展計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表示,發展夜間經濟既是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升級需求的基本目的,也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手段,成為各地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舉措之一。
“隨著各地經濟的不斷回暖,以及國人消費信心的逐漸修復,人們夜間出行消費意愿持續增強,由此使得夜間經濟又重新回歸大眾視線。”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說道。
在劉向東看來,發展夜間經濟已逐步成為城市展現經濟活力的晴雨表,不僅有助于提升城市發展的活躍度,推動消費升級,有利于增加高品質供給,促進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豐富產業業態,還有利于增加創業就業,緩解城市就業壓力,為城市居民增收創收提供渠道支撐。
付一夫表示,除進一步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外,夜間經濟還有助于提升城市軟實力。夜間經濟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生活質量、開放活躍程度、投資軟環境以及文化底蘊的重要指標。有特色的夜間經濟,可以讓人領略到該城市文化與生活的縮影,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從各地情況來看,都結合了自身特色,發展風格不同、特色鮮明的“夜經濟”。8月4日,淮安市2023“一蝦兩園,嗨游淮安”夏夜消費節暨萬人盱眙龍蝦宴在清江浦廣場漕運門舉行;同日,為期5天的“炫蠣潘涂夜·逛海蠣夜市”在廈門市同安區美林街道潘涂海蠣夜市啟動;8月6日晚,2023溧水洪藍首屆歌手大賽第一場初賽在南京市洪藍埠溧水區夜市大戲臺舉行,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夜間文旅服務。
“各個城市都在發揮各自優勢,激發夜間消費活力,打造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特色街區、便民生活圈、商業綜合體等,開設24小時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新的亮點。”劉向東認為,當前我國夜間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綜合多元、特色鮮明的新業態新模式,有的城市甚至使用大數據手段完善不同偏好的細分市場,提供更多貼合的升值服務。
付一夫表示,總體來看,我國夜間經濟的發展依然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只有少部分城市的夜間經濟初具規模,多數地區還不具備發展這一經濟形態的條件和能力,并且夜間經濟主要業態仍集中在購物、餐飲等傳統領域,消費供給與消費場景相對匱乏,商品質量缺乏有效監督等等。
對于如何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間經濟生態系統,劉向東認為,一方面要完善好夜間的基礎設施,保障城市夜間的便利平安,增強夜間消費的便利度、活躍度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需對從事“夜經濟”的個體工商戶或企業群體,從政策上給予支持。鼓勵自主創業增收,給予相關培訓支持,優化市場監管模式,簡化外擺審核流程,引導規范經營,讓城市有更多煙火氣。
付一夫建議,有關部門應在支持城市夜間消費市場的同時進行科學規劃,包括致力于解決城市空間布局、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處理等一系列問題,改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以方便市民出行等,如此既能滿足居民在夜晚的生活與消費需求,又能平衡從業者與其他居家人群的利益,確保城市各方和諧共處。
文章來源:全聯旅游業商會文旅夜游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