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國內數字技術助力沉浸式鄉村傳統文化留存的成功案例,探討沉浸式鄉村打造過程中,數字技術如何展現其對于鄉村文化資源、歷史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的保護作用。
一、數字技術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
數字技術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助力是一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過程。數字技術不僅為鄉村本土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優渥土壤,而且對鄉村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改善、鄉村本土農產品生產加工機械化以及鄉村品牌IP品牌的打造發揮著重要助力作用。
一來,以杭州市長埭村的數字化改革建設為例看數字技術對當地的茶產業發展以及產業智能化發展的助力作用。對于長埭村當地世代以種茶謀生計的村民來說,數字技術出現前,他們的生產經營模式時相對單一傳統的。
近幾年來,隨數字技術的引入與活化,當地茶農可憑交易卡在自助機上領取印有真偽查詢電話、重量以及防偽碼等重要產品信息的西湖龍井茶“產地證明標識”,為自家產出的優質西湖龍井茶領取獨一份的“身份證”。由此一來,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全流程便有了公開透明的了解渠道,從而更容易對產品產生信任感。
具體來說,消費者可以對于擁有“身份證”的每一片茶葉進行追根溯源,充分全面的了解其種植栽培環境、土壤土質狀況,由此一來便能有效增強消費者對于產品的信任。而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在龍井茶品牌保護、產地銷量增長方面有重大促進作用。這也是擁有身份證明后的茶產品能取得年銷量每年提升10%-20%,2021年整體超6500萬元好成績的原因所在。
二來,以杭州市長埭村的數字化改革建設為例看數字技術對當地居民生活便利度的提升作用。數字技術對當地居民生活便利度同樣有相當顯著的提升。無論是籃球場邊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還是免費體檢、進行健康風險評估管理的醫療健康一體機,又或是24小時為民服務自助機的設立,都在節省人力物力時間成本的同時,讓鄉村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煥發出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方便本地居民生活的同時,也對于吸引外地游客,給予游客更為舒適宜居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長埭村自助機
綜上,一方面來說,數字化技術在鄉村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上具有重要助理助推作用,其相關產品防偽標識、身份證明的研發,讓消費者在魚龍混雜的市場購物環境中,也可以憑借防偽標識輕松區分真品偽品,從而增強對擁有身份標識品牌的信任度與好感,更容易發展成為長期用戶。而立足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生活服務系統搭建,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民生,節省人力物力成本,使村民們的看病買藥、超市購物、醫療檢查等日常事物同樣搭上數字技術的快車,遠離繁瑣低效。
二、數字技術助力鄉旅項目換新顏
數字技術的助力下,聲光電等元素將加入到鄉村景觀搭建的過程中,從而為其解鎖出更為有料有趣更有心的沉浸式新玩法,而對于一些早已存在的傳統項目,也可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從而更契合于年代年輕人追求時尚、潮流、娛樂的總體品味。
以2016年的夜探徽州祖源夢鄉村民宿群為例,該民宿群便是利用數字技術發展夜間經濟的成功一例。“夢鄉村民宿群”利用顏色各異的彩燈以及霓虹燈群映襯出該地標志性徽派建筑的雅致精巧以及民宿小院的古色古香,讓游客沉浸于“夢鄉村民宿群”中不同于白天喧囂的寧靜之美。
徽州祖源夢鄉村民宿群
綜上所述,在數字技術的助力下,鄉村原有的特色內容、項目以及活動得到了另一步解綁,以更為有聲、有光、有電的配套設施以及更為鮮活、絢爛、互動的內容展現在游客面前,給予他們更為沉浸式的食宿玩購全體驗。
三、數字技術助力鄉村IP走出去
數字技術的助力對于鄉村IP的定位、打造以及宣傳三方面均具有重要助力作用。一來從定位來說,數字技術賦能下的IP產品具有更為智能化、數字化、現代化的屬性,擁有了附加特點,更好被定義與凸顯;二來從打造來說,數字技術助力視覺呈現的同時,傳統項目可以進行轉型升級,新式項目如光敏、聲敏、觸敏的互動裝置應運而生,可以為鄉村項目注入新的活力,打開新思路;三來從宣傳來說,數字技術同互聯網傳播的有很好的契合度,可以在網絡上進行碎片式、沉浸式、裂變式傳播,以圖文視頻、相關話題等多種形式在眾多主流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鄉村IP的宣傳預熱。
以贛東江西金溪游墊村推出的研發出品的“游園聽夢”沉浸式展演為例,該活動便是利用數字技術撬動文化資源、東方美學元素以及鄉建品牌的成功一例。其策展團隊以游墊古村為載體,充分挖掘該村的歷史文化資源,在數字技術助力下,創作并傳播了一系列展現游墊古村文化、民間技藝、鄉土人情、田園風貌以及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數字文化產品。除此之外,在線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研發上,創作團隊充分運用數字藝術、知識服務等產業形態,將明式美學與新媒體藝術巧妙融合,讓二者在相輔相成下呈現出一個全新的IP,即數字科技古村。
在數字科技古村的場景搭建里,數字化、智能化的身影處處可見,比如民宿房間是數字化的。房間圍繞住、食、織、書等部分建設施工,通過多媒體投影技術與互動裝置,不僅還原出一個個散落在舊時光中的生活場景,而且向游客傳達出有溫度的“家”之概念。民俗內設花園和茶廳兩大部分,“花園”是浪漫主義情懷的實體化載體,是沉浸的美感以及托物言志的情感抒發,溫柔而肆意,生命力旺盛而馥郁芬芳香氣,是解壓打卡好去處;“茶廳”則更多了一份寧靜致遠以及以茶會有的社交屬性,游客們在民俗中的交流交往活動,一起喝茶聊天,也更賦予了這里家一般的溫暖感和舒服感。又如“數字游墊”這一全新戶外展覽形式,通過其雙故事線的設計方式:在古建筑里用數字技術看老故事,用白天看古村,用晚上看夜景,以此來打破傳統舞美燈光布景以及服化道的固有模式。從而將觀眾引入到特定場域進行綜合體驗,更有助于激發、強化觀眾的感官與思考。正是這一大膽創新,為古村取得了2021年春節期間,5.7萬人次客流量,163.8萬元收入;同年清明假期期間,3.6萬人次客流量,82.5萬元收入的好成績。
江西金溪游墊村數字游墊
綜上所述,數字技術本身便可作為鄉村的一個亮眼IP,從而在鄉村IP的打造過程中展現生命力,項目延展上重點發力,融入新技術,在宣傳方面把握好互聯網這一線上宣發陣地,建立起品牌官號、長久的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信譽。
結 語
沉浸式鄉村的打造問題是體量大、內容多、針對性強的,在每一個打造藍本的背后,都是創意團隊腳踏實地調研后有落地性創意的投放以及經市場檢驗后才能獲取的成功?,F如今,在數字技術的加持助力下,沉浸式鄉村的村落環境以及項目都能夠進行全新的升級與擴寬,但與此同時,打造者必須明確數字技術和村落文化間的主次關系。數字技術是服務于村落文化的,即為文化產品的開發錦上添花。打造者必須要明確:沒有優質的內容,再好的數字技術都是空洞、雜亂的炫技,從而避免落入“為了技術而技術”的窠臼。
文章來源:沉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