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造夢”,同樣離不開商業的加持。
當中國城市極化趨勢漸顯之際,以商業造“城市生活夢”,開始成為縣城“留人”、促發展的必選項。
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到,2022年,中央財政在服務業發展資金中安排約25億元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安排約38億元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
政策利好之下,小城市商業潛力的挖掘刻不容緩。事實上,一些知名商業地產企業如萬達、世茂、恒太等,很早便深入縣城,于下沉市場中探索新的增長引擎。
隨之而來的縣域商業綜合體,確實滿足了小鎮青年們對品質生活方式的渴望。然而,與成熟的大城市商業體系相比,縣域商業尤其是位處落后縣域的商業體,仍面臨著諸多難題與挑戰,迫切需要新的解題思路。
縣域商業的多重困局
龐大的消費市場,疊加政策利好,小縣城宛如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商業地產開發商與品牌商不斷入局。
與此同時,小縣城消費層級低、知名連鎖品牌下沉市場滲透率低、高消費人群涌向大城市等,嚴重阻礙了縣域商業快速前進的步伐,加上一些商業項目或爛尾停工,或開業不斷延期,或空置率不斷上升,經營虧損,導致優質購物中心極度匱乏。
可以說,縣域商業的現狀不容樂觀。
這其中,一些物業由于運營商不重視、不專業、產權分散、資金等問題,陷入“開業難”、“經營難”的困境,成了縣城商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最大阻力。
據《2022中國商辦資產發展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1.29億平方米,同比大減28%,竣工面積0.61億平,同比大減30%。
統計數據則顯示,2022上半年,因為多地反復的疫情影響,購物中心開業深受影響,今年前5月全國購物中心平均開業率較疫情前下降近30%,延期開業情況日益嚴重,5月當月延期開業率超70%,不乏頭部企業旗下項目延期開業。
究其原因,在于整體環境稍顯低迷下,主導商業地產的政府、開發商、運營商出現了問題。
不少物業前期缺乏專業性規劃控制引導,運營過程中又未全面考慮長期利益,導致持續經營困難。
這同時意味著,政府、開發商、運營商需三位一體、協同驅動,以長遠利益為出發點,以專業運營能力為“利器”,方能促進城市商業的健康發展。
而達成這一目標,實現多重難題迎刃而解的前提,莫過于專業運營團隊的鼎力相助。
縣域商業有了新的解題思路
正如上文所述,專業的運營商是破解困局的關鍵,不僅能夠為商業項目的開發、運營難題提供相應的解題思路,某種程度上還決定一個項目能夠良性循環和投資回報率的問題,甚至決定一個城市的商業格局。
這一點,諸多項目已經有了成果顯著的實踐:萬象匯落地星沙,為所在縣城帶來首個現代意義的一站式購物中心;長沙保利廣場、長沙松雅湖吾悅廣場、長沙百聯奧特萊斯廣場入市后,書寫了體驗式商業在中小城市的興盛;中茂城的開業,則將集購物中心、商業街、寫字樓、酒店及公寓的商業綜合體帶到縣城內,提升當地的商業能級。
同樣具備這一實力的,還有自成立便深耕于中小城市的恒太商業。
多年的積淀,造就了恒太商業定制化商業、集團化運作的核心競爭力及一套獨特的商業打法。這一核心競爭力能夠保障項目持續良性運營,并在持續運營的前提下保障利潤最大化,為陷入困局的業主方解決燃眉之急。獨特的商業打法,則為整個城市商業帶來活力,為當地居民創造美好生活。
核心競爭力,保障項目持續良性運營
中小城市購物中心大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商圈,但地段很好的物業,也會因為專業能力無法維持項目的良性運營,尤其是疫情加劇了資金鏈斷裂、品牌掉鋪等現象,亟需專業團隊介入。
恒太商業之所以能夠幫助這類項目解決難題,關鍵在于具備兩大核心能力:定制化商業與集團化運作。
首先是定制化商業方面,能夠針對城市基本面、項目所在地、目標消費者、在地文化、商圈和競爭對手、業主訴求等方面進行分析,尋找相應的市場機會點,以適配不同城市對于商業的需求。
同時,企業具備“多元產品線”思維,能夠適配存量市場下各類非標商業產品的新特點,以自身的獨特標簽與其他項目形成明顯差異化,進而實現商業項目的價值最大化。
集團化運作方面,通過集團12個中心部門,聯同6大業務中心賦能與管控全國門店,以強大的后臺支撐前臺;通過解構區域商業資源、品牌資源,在區域內形成各門店協同發展。
項目分類階段性打法,全方位解決縣域商業難題
打造不同定位的商業項目,只是定制化的一面。另一面,針對籌備期、調改期、營運期等不同時期的商業項目,要有不同的商業打法應對。
籌備期打法:全方位管控,保障節點
對于籌備期項目而言,能夠如期開業,無疑是該項目獲得市場好評的第一步。現實中,小城市中的商業項目延期開業,卻成了一種常態。
對此,恒太商業建立了標準系統化管控,通過招商、工程雙輪驅動,保障各個節點的順利進行,確保項目如期、高品質開業。
以今年6月26日開業的河南固始恒太太平洋為例,由于疫情原因,項目籌開過程中不得不面對“裝修了一半停工不能施工”、“品牌商現場考察被隔離”、“員工招商出不了城”、“總部出差固始被遣返”等種種問題。
對此,項目在不違反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系統化管控,嚴格保障節點,盡一切辦法約談客戶、跟進裝修、招聘員工,最終取得了“招商簽約率98.3%,開業率95.1%”的成果。
固始唯一全業態的購物中心、超50%品牌首駐固始,重新定義了固始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滿足了固始人對于城市級購物中心的向往,開啟固始商業新時代。
此外,結合當地政府發放的消費券活動,政企協同促進當地消費信心的恢復。
調改期打法:穩場+招調,突破預期
改造升級,幾乎是每一個存量商業的必經之路,對于體量較小,競爭環境激烈的商業項目而言,更是不小的考驗。
在此方面,恒太商業有著自己的解題思路:通過全面盤點、團隊優化、營運+調改、落地活動等,突破預期目標。
開業不到一年掉鋪率超警戒線的長興恒太九匯城,便是在被恒太商業接管后,達成快速穩場,得到明顯提升。
據悉,恒太商業接管該項目后,調集了全國各類招商資源填空鋪。基于對當地消費者需求的分析,以“首店經濟”、“生活方式”、“兒童親子”以及“新能源”為關鍵詞,主動招調100余個品牌,招調面積近40%,實現扭虧為盈。
其中,收益同比提升300%,客流同比提升20%,銷售同比提升24%。
考慮到縣域商業在首店經濟上的相對缺失,及當地消費者在此方面的渴求,項目引進了長興首家華為MSC首店及自創首店,引領當地消費升級。
成長期打法:打樣項目管理創新
對于進入營運期的項目而言,通過改造升級實現項目價值持續提升只是第一步。在改造過程中開創新玩法,為項目調改提供模板,則是企業的重要目標。
立足于為行業解決現實問題的恒太商業,以實際行動建立了創新試點,打造人才培育基地,為全國其他門店提供實訓帶教基地。
這一地級市標桿之作便是位于江西的新余恒太城。
開業三年多的時間里,隨著新余市年輕家庭客群比例的攀升和新中產消費力的崛起,新余恒太城對核心客群進行二次細分,從品牌業態升級、營銷多元創新、會員服務優化三方面進行精細調改:
通過打造首店品牌矩陣、匹配全年齡客群的不同需求、加大生活服務業態等,實現銷售與租金雙贏;頻繁造節,以多元創新營銷增強顧客黏性;結合線上平臺“恒太薈”,持續提供專屬權益和服務。
三年時間,新余恒太城累計調整170余個品牌,保持年更替 30%左右的速度,達成銷售復合增長率 12% ,日均客流同比提升 52%,完成了從家庭消費向品質時尚的定位升級。
結 語
小城市,大未來,縣域商業毋庸置疑是充滿潛力的。
而在通往都市夢的過程中,縣域商業良莠不齊,唯有時刻把握新消費趨勢、具備相應實力的專業運營商,能夠使其從困局中掙脫出來,并逐漸趨向精細化、個性化。
于尚未開出或經營不善的縣域商業而言,尋找商業理念同頻的運營商,合理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也是打造優質商業項目的重要一環。這給予了以恒太商業為代表的商業地產運營商彰顯實力的機會。
透過恒太商業運營的縣域商業項目不難看出,一個優秀的運營商,不僅能夠為業主方解決“拿不到地”、“沒有錢開發”、“開業開不出來”、“項目資金無法平衡”等難題,更能為一座城市的生活帶來改變,通過滿足縣域消費者對于美的向往,刺激城市商業不斷向上生長。
文章來源:商業地產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