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過去了,我一點也不懷念!
放眼未來,2022年有哪些趨勢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人和企業的努力只有契合了趨勢,才能事半功倍。甚至率先把握趨勢紅利,成為“風口上的豬”。小編結合多位行業大咖和研究機構的成果梳理了以下10大趨勢,供你參考。
趨勢1:市場回暖,前低后高
經歷了2021年的房企暴雷及維權事件,上面也意識到太強硬的政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所以從去年年底開始,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今年市場回暖指日可待。
中國社科院認為:2022年中國樓市將從整體降溫轉向分化回暖。明源地產研究院認為:地產支柱產業的內核不變,地產仍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2022年的地產市場將明顯轉好。丁祖昱認為:預計未來五年行業規模年均10.6-12.7億平方米,房地產仍將是壓艙石和支柱產業。
盡管市場即將回暖,但是貝殼研究院預測,2022年市場走勢將出現前低后高。不管怎樣,經濟引擎即將重啟,房地產行業將迎來至暗反彈,未來可期。
趨勢2:地產數字員工元年
在即將迎來2022新年之際,萬科郁亮發了一條朋友圈,成為引爆整個地產圈和科技圈的重磅炸彈。萬科評選了一位2021年年度優秀員工“崔筱盼”竟然是個數字人。
知名營銷機構藍色光標發布了數字虛擬人蘇小妹,數字員工熱潮一觸即發。
數字化、智能化的初心是解放生產力、釋放創造力,把重復、確定性的工作交給具有人設和人情味的數字員工。2022年,是房地產數字員工元年,我們要習慣與數字員工做同事。
趨勢3:元宇宙大爆發
數字員工只是更宏大未來圖景元宇宙的一部分。元宇宙去年非常火熱,全世界的互聯網巨頭都在布局,甚至All in 全宇宙。典型的是Facebook,直接把公司名字都改了。國內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也都在積極布局。
現在房地產客戶可以在線上用VR看房、選車位等,幾乎全生命周期客戶互動都可以在線上真實發生,可以說房地產行業已經半只腳踏進了元宇宙。
房地產新房業務賣的多是期房,元宇宙不僅僅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混合現實技術提升看房體驗,還可再現未來生活場景,對于文旅項目、海外地產、返鄉置業也非常實用。
在未來,元宇宙不僅僅是娛樂或者現實的輔助工具,而是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人們將有一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元宇宙里,金地商置就正在積極打造虛擬社區。
趨勢4:地產營銷數字化整體升級
元宇宙是未來圖景,進入元宇宙的第一步是先開啟數字化升級。疫情之后房企紛紛加速了數字化的進程,但是大部分還是基于工具和應用場景的升級。2022年數字營銷將開啟整體升級的進程。
數字化進程緩慢,有投入周期長,見效慢,很難堅持長期主義的原因。更有自上而下不重視的原因。
集團層面,希望靠營銷十幾個人的團隊,去運營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客戶,太難了。項目層面,銷售團隊對線上認同度不夠,置業顧問花在線上營銷的時間不足10%,而分銷中介有超過50%的時間都在線上。
數字營銷的整體升級,可以幫助房企解決獲客難題。去年某百強房企,純線上獲客,也就是客戶記錄早于其他任何渠道的純線上客戶成交額已經超過30多億,誰說沒效果?
趨勢5:回歸產品價值營銷
由于前些年房價一路高歌猛進,購房者也更多關注產品的增值屬性,對于產品價值反而不是很在意。而且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高周轉模式,加上房子不愁賣,房企也不重視產品。用丁祖昱的話說就是“概念有余,創新有限”。
如今市場逐漸回歸理性,行業將回歸產品價值營銷。地產營銷人一方面,要積極介入極致產品的打造。另一方面,就是做好產品價值呈現,比如打造所見即所得的示范區,打造會說話的售樓處。
未來產品的一大趨勢就是,改善全齡化。現在年輕人有上一輩支持,一上來就是要住好房子。而中老年,加上三胎政策,更是改善的主力軍。這里的改善,不僅僅是面積的改善,更是產品品質的改善,也更是居住體驗的改善。
趨勢6:重視客研,從客戶需求出發
回歸產品價值營銷的基礎是客研,不從客戶需求出發的產品打造都是“自嗨”。
客研方面,有幾個房企值得學習。比如融創每個一個項目啟動前期,都會做一個至少兩三千客戶的訪談;龍湖要求客研部門沉浸到客戶每分每秒的生活中去,去觀察和記錄客戶的生活習慣,房間怎么分配空間和利用等等;萬科客研貫穿于整個房地產開發的各階段,并借鑒快消行業進行客戶細分。
隨著數字化程度的加深,可以還可以充分借助大數據的能力。比如CDP聚合了房企內外部多維度數據,可實現對任意目標區域、目標維度人群大數據分析,為客戶研提供定制化數據分析服務,輔助項目前期市場調研及產品設計定位。
趨勢7:向制造業學習,賺慢錢、賺小錢、賺長錢
經歷了去年的嚴酷寒冬,房地產的土地紅利、金融紅利時代結束了。萬科郁亮曾多次喊出向制造業學習,如今終于引得同行的重視。
房地產不能再賺土地升值和金融杠桿的錢了,而是要通過勞動掙加工制造和服務的錢,賺慢錢、賺小錢、賺長錢。
因此房企需要將服務做得更精細,結合科技服務和用戶體驗進行改進,這些都是營銷可以發力的地方。
以往地產營銷“重殺不重營”,一味追求拓新客。未來的市場,新客一客難求,必須做好客戶服務和客戶關系經營,從存量中去挖掘增量。
趨勢8:組織架構調整,中央集權,管理紅利
一開年,就傳來碧桂園內部啟動了2022年組織架構調整的消息,原來的106個區域公司,合并成了65個。其實去年很多房企都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去年年底更是達到了高潮,很多百強房企區域數量減少了30%-50%。因此,2022房企將加強中央集權,區域的權力將越來越小。
面對新的市場情況和生存境況,是需要新的組織結構去應對,需要降低成本和提升效能。當然,也有人說大公司才叫組織架構調整,小公司那叫裁員。所謂提升效能,一專多能,就是要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
組織架構的調整一方面要應對淡市,另一方面也要適應趨勢。未來的營銷組織也需要變革,需要打破策劃、銷售、渠道、客服、技術等職能的傳統界限,以數字化思維為底層邏輯,重塑營銷架構。
此外,房企還可以借助數字化工具與大數據,賦能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收獲管理紅利。
趨勢9:區域深耕,降低費用
市場艱難,越來越多的房企選擇區域深耕。
區域深耕可以幫助房企降低費用,因為區域內項目密度高,可以降管理費用和營銷費用。比如,一個團隊兼管多個項目,減少人力成本;營銷資源(如售樓處)共用,降低營銷費用。
區域市場積累的口碑和品牌效應也有利于節省成本,不需要從零開始。基于對本土客戶需求的了解,也更容易保證去化和回款速度。
房地產行業一直以來,地域性就比較強。很多龍頭房企,曾經都是區域房企,而且即使在今天,很多本土房企依然能活得很滋潤。
選對城市,區域深耕,對于營銷來說更省力也更好發力。
趨勢10:做強自渠,減少渠道依賴
2021年因為市場急凍,很多房企都靠分銷才勉強生存。丁祖昱的觀點是,地產營銷,全靠渠道。
一項覆蓋數百家房企成交占比的統計顯示,渠道成交占比平均值達到了47%。也就是說,去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房子都是靠渠道賣的。
渠道效果雖然在下降,但是渠道成交占比和渠道成本卻一直在上升。2021下半年有54%的城市在繼續加大渠道使用。
雅居樂集團副總裁張中略在2021中國房地產數字營銷峰會上說,依賴渠道,就是把生命交給別人。因此,房企要做大自渠,掌握拓客主動權,重新將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
隨著2022年市場的回暖,希望房企能真正的做強自渠,減少對渠道的依賴。
結語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所有未來,皆可期待!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2022年應該抓住趨勢,乘勢而為,讓地產營銷重新回到舞臺中央!
文章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