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持有6.39%股份的“內房股”綠景(中國)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綠景中國)(00095.HK)終露家底。
8月3日早間,綠景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的票據,但票據本金、利率、付款日期等詳情尚未最終落實。
發行票據體現了綠景中國對資金的渴求,但更重要的是,綠景中國2015年在香港以“借殼”并反向收購的形式完成上市之后,控股股東的資產彼時并未一次性全部注入,綠景中國的真正實力也被低估。
借著擬發票據的公告,綠景中國以其他資料的形式透露,于8月2日,公司控股股東黃康境、以及其實際控制的綠景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景集團)表示,愿意在適時向公司轉讓其位于深圳、珠海、東莞等地的土地儲備,合計約1200萬平方米。
目前綠景中國所有在發展項目總建筑面積僅有125萬平方米,因此這些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巨量土地儲備,能夠滿足綠景中國未來多年的開發需求。公告同時表示,這些土地資產的價格、付款形式仍未落實,待公司的進一步公告,控股股東的意向也并非具有強制性效力。
綠景集團由現年55歲的黃康境于1995年創立,20多年的發展讓其累積了巨額財富,“新財富500富人榜”顯示,2016年黃康境的財富規模為260億元,同年同榜單,碧桂園集團的楊惠妍財富規模為276.6億元。
2015年,黃康鏡在香港收購“殼”公司新澤控股,將其更名為綠景中國,并安排彼時僅27歲的女兒黃舒敬進駐董事會“掌舵”。隨后,綠景中國以137.85億元的價格,向黃康境收購其在內地的主要地產開發平臺,同時向萬科、平安等投資者配售股份。
在一系列交易完成之后,黃康境最終持有綠景中國75%的股份,萬科及平安各自耗費6.6億港元各持有6.39%的股份,其余股份由機構和公眾投資者持有。
“借殼上市”時137.85億元的資產注入,并不是黃康境所有家底,這讓綠景中國的實力被低估。2016年年報顯示,綠景中國去年僅實現營業收入45.9億元,上市公司股東所占盈利約為8億元,銀行存款為45.31億元。
此次票據的發行,或是綠景中國在為收購資產做準備,但以目前的實力,1200萬平方米的土地資產并不能一次性“吃”下,大概率是逐步收購并輔以靈活、多樣的付款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綠景集團在深圳以“舊城改造”起家,目前其在深圳、珠海兩地介入多個大型舊改項目,其中位于深圳南山區核心地段的城中村“白石洲”舊改項目,以體量大、房地產開發價值高引人注目。
最新資料顯示,“白石洲”舊改項目已經進入專項規劃草案的公式階段,同時間進行的還有與原村民的談判補償。綠景集團從2011年開始介入該項目的前期工作,未來大概率將成為該項目的開發商,這一資產如果未來注入上市公司,將極大刺激綠景中國的業績。
規劃草案透露,白石洲舊改項目擬拆除用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擬開發建設用地面積30.3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高達348萬平方米,進行地產開發之后,項目貨值將高達數千億元。
在黃康鏡表示愿意將進行資產注入的當日,綠景中國聯合永泰能源(3.810, -0.03, -0.78%)、華信能源、泰康藥業等6家企業,共同簽署《一帶一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人出資協議書》,其中綠景中國旗下子公司擬出資2.9億元,占股10%。
此前在年報中,綠景中國表示參與發起上述保險公司能與公司地產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擴大收入的同時可以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綠景中國也曾參與上海銀行(18.980, -0.04, -0.21%)股權投資,持股約0.4%,2016年上海銀行成功上市,綠景中國錄得收益1.63億元。
至8月3日收盤,綠景中國地產報2.17港元/股,全天跌1.36%,總市值101.85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