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房企逐漸開始調整自己的產業布局,從單純的住宅開發開始切入存量資產服務。
“我們關注到越來越多海歸回國創業,他們創業的領域很多與金融科技有關,因此我們開始創建一個G5創投平臺。這個平臺依托于我們的綜合體EFC,通過與初創企業、風投機構、創業天才、科技專家和大企業合作,整合資源將其打造成全球創投孵化平臺。”浙江建工執行副總裁陳凱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包括綠地、華潤等房企都開始不斷探索產業服務平臺,并探求更多的商業模式。
“現在海歸創業潮是大背景,國家戰略需要創新創業,因此我們的綜合體也是向這個趨勢靠攏。EFC里面的核心是寫字樓,其次還有35%住宅、18%酒店公寓和配套商業,通過這樣的業態配備可以直接打造一個國際社區,讓海歸創業者可以在這里創業、生活。”陳凱宇告訴記者。
按照浙江建工的構想,EFC定位是一個創新創業金融圈,用這個物理載體為核心,希望能輻射周圍。這一點,國外很多創新創業空間也有類似的理念。比如wework在打造創新辦公空間的同時也打造welive產品,希望讓生活和工作能夠打通,并沒有那么清晰的界限。
“海歸創業者時間很寶貴,他們對于社區的需求不只是一個辦公空間,還有一種生活方式。比如下樓能不能像國外一樣有很多公共空間進行交流,比如是否有很多咖啡可以選擇。”陳凱宇提道。
不只是浙江建工,綠地也同樣依托自己的商辦優勢,開始打造企業服務平臺。綠地一直在不斷打造智慧辦公模式,希望從一般性寫字樓服務升級成為幫助企業解決自身瓶頸難題的企業服務平臺。目前,這個企業服務平臺已在北京、合肥、西安、長沙和鄭州等地實施。通過不斷迭代,目前綠地的服務平臺有6大板塊和19個服務功能。
考慮到綠地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綜合布局,其內容都可以接入到綠地的企業服務平臺。“未來房地產就是一個消費行業,通過一個空間為基點,將產生更多的服務價值。”一位綠地高管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去年華潤也提出“華潤置地借助母公司資源,向產業地產領域拓展和延伸”的內容。去年,天安數碼城簽約合作深圳龍華新區大浪中心區項目,采用“城市更新+產業升級”模式,除了傳統舊改的拆遷、住宅和商業配套開發流程外,還將發揮集團產業資源優勢。并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希望培育出豐富的產業,有利于華潤置地產業地產產品線的完善。
克而瑞一份報告指出,開發商為商辦物業的業主提供融資理財、招商、政務搭橋、海外服務,并設立一些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實際上是在布局未來的服務領域。如果這些在這些企業成長后,開發商同樣能優先獲得他們的資源,如創新科技產品和技術,優質商品的對外出口等。
對于房企而言,可以通過住宅銷售和租賃辦公樓獲得收益,還可以通過創投基金進行投資,獲取多元的收益,并實現業務調整。
世邦魏理仕的一份報告指出,以科技、新媒體及通信行業為代表的TMT行業租戶十分活躍,其快速發展得益于TMT行業持續正向的發展,其中網絡媒體、互聯網及手機平臺、以及通訊產業的累計租賃面積均較前次統計倍數成長,反映出在經濟轉型驅動下的行業創新增長會帶來一系列的新增需求。
易居中國(企業)CEO丁祖昱表示,目前房企作為中國支柱產業的一個主體,已經進入到了各個相關領域。隨著未來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增量的市場空間變小,企業還將加強對于這些相關領域的探索來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本文來源于第一財經APP作者羅韜,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