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歐元債1.75%的利率,創造了中國上市房企境外債的最低利率——僅相當于中國國內三到五年期貸款利率(5.25%)的三分之一,也遠低于萬科、龍湖和恒大等房企境內債的利率。這也是中國地產商首次發行歐元債。
這次發行得到了多家境外投行的支持。這次發債的總申購金額達到9.3億歐元(約合63.66億元人民幣),中國農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星展銀行、匯豐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是此次發行的聯席全球協調人。中國建設銀行 、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及瑞士銀行為聯席承銷商及簿記行。
中海一位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稱,首次歐元債能成功發行,顯示了境外投資者對中海的信心,也反映了公司在財務能力上的實力和市場認可度。
這并不是中海首次創造上市房企境外發債低利率的記錄。在房地產業融資困難的2012年,中海就在香港發行過一筆7.5億美元(約合46.56億元人民幣)的5年期債券,利率僅為4.875%,這一水平與香港老牌房企恒基兆業同期發債的利率相當,更遠低于同期在香港發債的融創、雅居樂10%左右的利率。
2013年10月,中海還曾一次性發行3檔不同年期的美元債券,總額達15億美元(約合93.12億元人民幣),并創記錄的得到131億美元(約合813.27億元人民幣)的超額認購,這是當時中國房企在美元債市場上金額最高的發債個案,同時在這次發債中,中海還成為首家發行30年期美元債券的中國房企。
去年上半年美國QE逐步退出及人民幣匯率波動,房企海外發債利率有明顯上升,但中海仍然在境外發行了共計20億美元(約合124.16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并且期限靈活——既有5年期也有20年期的長限債券,同時依然保持了較低成本,平均利率約5%。受投資者青睞的龍頭房企,萬科、保利、綠地和華潤等同期發債利率均在6%以上。
除在境外美元債券市場多次創記錄外,中海在境外的港元銀團貸款也曾取得令人羨慕的成績。2014年11月,中海曾與13家國內外銀行組成的俱樂部簽訂一項140億港元(約合112.14億元人民幣)貸款。當時中海原計劃的貸款規模是100億港元(約合80.08億元人民幣),但由于各銀行的熱情回應和支援,最終決定將貸款規模增至140億港元(約合112.12億元人民幣),這成為中海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貸款。
這家房企為什么屢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一位長期關注中海的投行人士稱,這一切源于這家房企與投資者打交道多年,跟投資者的關系太熟太好了,資本市場上中海的資信也高,一直以財務狀況穩健、盈利能力超強聞名。
海外資本市場最為看重企業的資信記錄。一位接近中海高管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十年前中海地產主席郝建民去紐約路演時,沒有幾個投資者會搭理。但十年后郝建民再帶著投行去路演,反響特別熱烈——這一切都拜跟境外大財團的良好合作關系,有著長時間打交道記錄,業績也很好,并且有著國企身份。
作為一家成名于香港的中資房企,中海從1984年就開始涉足房地產業,并于1992年8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這是當時中資企業首次以香港本地業務資產直接上市,2007年12月,中海還被納入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過去31年發展的經驗,讓中海成為中國房地產業的標桿,并成為近幾年萬科、碧桂園、龍湖等房企拼命挖角的對象。
目前中海有著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和惠譽給予的香港上市房企最高評級。相比絕大多數上市房企采取的高杠桿、高負債策略,中海一直堅持穩健的財務政策,截至2014年底負債率僅為32.49%,絕對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中海資金成本控制能力也極為出色。2013年平均融資成本僅為4%左右,盡管2014年上升達到4.3%,但這仍然是所有內地房企中的最低值。龍湖集團曾以6.4%的綜合平均利率,成為內地在港上市民企里借貸成本最低的公司,但他們與中海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同時中海還是業內公認的最會賺錢的房企。在過去13年中,這家公司實現了凈利潤39.9%的復式增長,并且在2008年凈利潤超越萬科后,一直保持行業絕對領先。在2014年行業利潤率普遍下滑的趨勢下,中海依然保持了23.1%的凈利潤率,遠高于同規模房企保利地產、碧桂園12%左右的水平,并且在凈利潤規模上也高于行業龍頭萬科。
憑借超強的融資能力、行業內最低的融資成本、不錯的口碑,及今年年初獲得控股股東中國建筑總價值約338億元的資產注入,中海也希望在規模上更近一步。7月15日,中海公布了最新的銷售數據,上半年共實現銷售額約854.52億港元(約合683.60億元人民幣),這一規模排名全國房企第5位。
本文來源于界面記者彭飛,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