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黃裙,披肩長發,眼神清亮。
7月5日,離開世茂已半年的地產“營銷女神”蔡雪梅,出現在ELAB的發布會上。這是她離職創業后的首次亮相。
她的新平臺叫做ELAB,對外介紹是中國首家基于C2B的新房定制交易平臺。
好似互聯網公司的產品推介會場景,蔡雪梅站在臺上,不疾不徐地展開了她的“以用戶驅動為核心的定制交易系統”演講之旅;身后的大屏幕,不斷播放著她的所有夢想。
20年的地產營銷生涯,讓蔡雪梅深刻洞悉了這個行業的本質,以及它的瓶頸。要突破它,必須打破原有的職業模式,于是,像肖莉、毛大慶、劉愛明一樣,她選擇了創業。
龐大庫存的危與機
在蔡雪梅看來,過去20年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已經過時了。
她說,之前20年,所有的地產商慣常的、最核心的思維方式或者聚焦的關鍵點,在于土地價值最大化,一塊土地拿到手里之后,最核心的是如何高速地、快速地使之變現,如何讓這塊土地能夠創造更大的溢價,或者說所有的企業在比拼的其實就是高增長,大規模的擴張。
這個過程中,對用戶需求的了解是缺位的。“到了現在,習以為常了20年的開發模型將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她說,當無法清楚知道客戶的需求的時候,一定會生產出大量的庫存產品。
截至2014年底,中國住宅性物業2.2萬億平方米的庫存。這樣一個龐大的量,它不像衣服,也不像一塊表或者一部手機,或者一頓飯,打折、清倉就把它清掉了。
“這就是為什么從2014年開始,從我本人到整個地產行業,我們看到所有地產商內心的焦慮和危機。”蔡雪梅說,作為銷售來說,無法承諾它什么時間賣完,也無法承諾會以什么樣的價格或者以什么樣的收益來收盤,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模型面臨巨大的挑戰和風險。
而且,客群的主體已經由60后、70后為購房的主體轉變為80后、90后,甚至很快接下來就是00后。這個轉變有幾個維度,生命的軌跡從原來的一生一城到現在的一生N城,生活方式從關注他人到關注自我,產品訴求從單一的生存居住的需求到生活和社交為關鍵,價值結構從功能硬件變成了情感軟件。這也是萬科董秘譚華杰所說的,人們從追求財富變成了追求幸福,追求品質和細節。
所以,蔡雪梅認為,未來房地產的模式一定是線上和線下并存和并舉,一定是由C端到達B端,而非傳統的B端到C端。
ELAB的做法是,通過線上虛擬的平臺和大數據完成和客戶之間針對產品、細到戶型大到產品的硬件配置、軟件服務、地段、價格、周邊配套等各個維度的數據的采集、分析和交互,所謂的交互就是在線上的平臺上和客戶大量的數據的溝通、反饋,不斷地輸出1.0、2.0版本的產品給客戶,直到客戶滿意下單,然后把這樣的單重新梳理,完成產品模塊的分解,再輸送給開發商,讓開發商可以按照這樣清晰的客戶需求完成開發和建設。
蔡雪梅說,這將顛覆以前的房地產開發模式,變為規模化預制。從客戶端到達土地端,提前完成預制,之后完成預售。在完成預售之后,才和開發商去拿地,進行產品的落地銷售,拿地的同時實際上銷售已經完成,之后再進入到建造的過程中。
這個維度將會改變兩端的痛點。從客戶端而言,將有助于降低房價。傳統的開發邏輯非常難改變,這幾年開發商的所有的利潤都在下降,建安成本、稅費、財務融資、樓板價方面的成本是沒法下降的,最終的利潤都是在往下走的,但是客戶也并沒有感覺到房價降了,也沒有感覺到自己用更少的錢買到了更好的產品了,所以按傳統的開發邏輯,似乎它真的是一條死路。
按照ELAB模式,在建安的投入上,把對客戶而言沒有價值的部分簡化,把它做成標準的配件,而不是特殊的加分項。對客戶最敏感的,把它做到最好,同時又不讓他付出全部的成本代價。提前的預制可以幫助開發商有效地降低成本,并且最大化滿足客戶的需求,在這一點上成本會下降。同時管理、營銷成本、稅費和財務融資成本,都會因此而改變。
據ELAB初步計算,這種模式下,房價至少可以下降10%到20%。此外,從產品技術的創新上,比如50平米的房子提供100平米的使用功能,還能夠把總價再降下來。
對開發商來說,他從原來未知開發的風險,到已知結果,到開始進行標準的模塊化的生產,到最后形成規模化的量產,實現規模化的定制;而且即使降價了,也仍然保持他核心的利潤、核心的收益是不改變的。
對ELAB模式而言,最重要的是用戶數據。蔡雪梅認為,這個不是問題,當然也需要時間去積累。達到搜房用戶那樣的量級是沒有問題的。
ELAB1.0:“卸載”與“重啟”
蔡雪梅的演講,也是向所有的存在去庫存壓力的開發商拋出了橄欖枝:你在擔心自己的房子賣不出去嗎?
蔡雪梅確實是實干型的創業者。她的第一步,ELAB1.0版本,就是幫助所有的開發商“卸載”。所謂卸載就是針對開發商現在自重的庫存,通過全新的方式,從產品到客戶,再到服務,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去化。
另外就是“重啟”。開發商新拿到的土地,或者計劃要開發新的產品就用重啟的模式,提前就進入到預制的階段。
蔡雪梅透露,目前有三個模型在試驗中。一個是針對剛需人群的產品。項目與鄭州的一家開發商合作。在這個商業的地塊里,鎖定了一個基本目標客群之后,從整個地塊的規劃設計,到里面的產品、業態,都要進行產品的定制。
第二個是針對豪宅/高端產品的。項目方是廣州的傳統豪宅匯悅臺,目前在進行二期產品的改造。
還有一個是針對首改型產品的,與一家二線的開發商正在談。
在1.0版本中,盈利模式仍然來自于開發商的服務費或其他傭金。這解決了初期的流動性問題。
蔡雪梅稱,現在她根本不擔心項目落地問題,已經有幾十家開發商提出要求進行合作。她的壓力在于到2.0階段的時候,房地產真的變輕了之后,ELAB才有能力去加生活,即互聯網+生活家,家是那個硬件的載體,生活是在這個互聯網平臺上產生的新的生活方式,而不再是單一的一個房子。
在她的規劃里,ELAB 2.0版本是一個時光之城,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讓開發商每花的一分錢,客戶每付的一分錢都能產生N倍的效率,讓一個空間具備N倍的多重坪效,同時眾多業態在這里混生,產生多重的收益。而不是大量的空間閑置在那里不能用。
那時候的收費,可能會轉向用戶。
聽起來,ELAB是把搜房、房多多、土巴兔這些垂直類房地產電商功能集中到了一起,目前沒有相應的模式可以對標。那么,跟它們相比優勢在哪呢?
蔡雪梅說,這個平臺有三個核心的基因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它是新房交易;第二,不止是完成銷售,最重要的是完成產品定制和生活方式的研發,產品包括硬件、軟件,包括由這兩者所生成的全新的生活場景和生活方式;第三,它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數據生態圈,在這個數據的生態圈里,能夠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幫助所有的客戶完成他最想要的服務。
說這些的時候,她的眼睛認真地看著你,充滿了自信。
當然,時間才是最好的檢驗師。
本文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曉玲,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