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街區式商業的興起,將街區搬進室內已經成為商業項目打造差異化的利器。室內商業街巧妙地將商業活動與舒適的室內環境相結合,擺脫了季節和天氣的限制,同時,以其獨特的空間布局、豐富的業態組合和精心營造的環境氛圍,為消費者帶來了差異化的消費體驗。本文,飆馬商業地產盤點解析十大室內商業街案例,供廣大開發商參考借鑒。
案例一:長沙超級文和友
文和友,位于長沙市海信廣場,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龐然大物”。次年,又擴建為20000平方米,打造了一個80年代的長沙老街區,超級文和友由此誕生。
在場景方面,超級文和友用5層、2萬平米的商業空間,聯合數十家老長沙地道商店,構造了一個極致還原老長沙市井的商業場景和生活空間。在建筑設計上極有魄力地打通商場1-5層,細致、忠誠、原汁原味地布置出二三十年前的場景。這里有老式的照相館、理發店,經營了三十年的巷子口豬腳還是原來的樣子……對于“舊”的樣子,在空間上沒有做任何刻意的美化,該有的混雜、破舊、擁擠都誠實被重現。
在業態方面,文和友實現對餐飲品類的全覆蓋,旗下擁有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文和友龍蝦館、文和友老長沙大香腸、文和友老長沙臭豆腐、MAMACHA、湘春酒家、六點左右手打吐司、拙藝面點等系列。此外,現在的超級文和友中,述古書店、大兵笑工廠、美術館三個業態,分別要將文藝圈、文娛圈、文化圈吸收進方寸之地的“長沙老街市。
超級文和友通過深度復制長沙八九十年代懷舊風情,以及多元化的豐富業態組合,積極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消費者前來打卡品嘗和體驗。
案例二:唐山宴室內主題街區
唐山宴是一座集特色餐飲、民俗傳承、文化展示、場景體驗和研學實踐于一體的文旅商業綜合體,也是國內最大的原創沉浸式室內特色餐飲微度假目的地。
在客群定位上,唐山宴室內主題小吃街區的主要針對客群是以80/90后為中心,及輻射消費主力“中產階級”群體;80/90后對消費體驗的需要感偏高,對“新潮事物”尤為偏愛。并且在消費屬性上,激發了游客對體驗場景的巨大需求。區別于地攤小吃街,唐山宴提供了更加深層次的社交場所。
在場景搭建上,唐山宴從傳統文化切入,以地域特色美食為主線 , 把小鎮的概念融入其中 , 通過街景院落的休閑方式,鋪陳開眼前這幅極具煙火氣的畫卷,處處是驚喜,步步是情懷。
在功能規劃上,“唐山宴”將唐山璀璨多元的飲食文化與傳統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結合,將唐山特色美食與文化旅游相融合,在品嘗特色美食的同時,深入了解、感受唐山飲食文化內涵,形成一個集文物展示、互動體驗、培訓教育、餐飲消費等功能于一體的飲食文化博物館。
案例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
西安曼蒂廣場商業面積3.68萬㎡,位于大唐不夜城核心地段,經過了兩年多的改造升級,利用曼蒂廣場大部分商業空間精心打造全國首個唐風市井生活體驗地——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
街區借助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IP ,以“全唐”市井文化生活體驗為文化主題,并通過建筑、軟裝、人物、故事、音樂、器物等方面全方位還原唐朝文化。
通過利用“美陳裝置+虛擬科技”的組合手法,打造三大主題消費場景,分別為:負一層“攢星攬月·暢饗長安”主題的全唐市井生活體驗空間;一層“和合之美·風雅長安”為主題的唐風主題互娛休閑空間;二層則是“花萼相輝·夜宴長安”主題文化宴席體驗空間。
為了還原全唐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在業態方面集聚了100余種唐長安城的美食,以及各類唐朝手作、文創店鋪、銀器、琉璃、香料、唐繡、陶器、三彩、木作等都匯聚于此,讓消費者通過特色商業充分體驗全唐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
案例四:大連熊洞街
大連熊洞街由大連冰山集團舊廠房改造而成,是一個以機械巨獸“熊北北”為核心IP的城市更新方向創新室內文旅街區。
項目建筑面積近1萬平,由一只巨熊“北北”和兩條大街組成,包括巨獸巡游、主題游樂、時尚文創、科技研學、特色美食、嗨玩夜場、主題活動等元素,用文化科技藝術結合的方式,打造的一個尖叫地標,并通過巨熊北北這個超級IP,把文旅和商業業態有機融合到一起。
尖叫地標的理論基礎來源于「尖叫美學」,是以視覺為主要抓手,吸引受眾注意力、豐富其審美體驗的方法論,并稱之為“尖叫美學”。大連熊洞街的尖叫點則在于:震撼感十足的巨獸巡游、讓人尖叫出聲的主題游樂、飽含城市記憶和IP符號的時尚文創、沉浸式機械科技研學、主打爆款策略的特色美食、開放式嗨玩夜場等,通過打造的“尖叫地標”,增加商旅文產業鏈等配套組合,迅速占據游客心智,強化游客的體驗。
此外,大連熊洞街圍繞IP的策劃做了很多工作,核心IP巨熊北北擁有自身的「源起」漫畫,串聯它的背景故事,甚至還有專門的抖音賬號,通過情感鏈接、活動互動、成長故事構建線上熊北北形象IP;除此之外,以潮流藝術、青年社區為特色的文化IP,以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為特色的環境IP,以打卡、零售為特色商業IP等將與主IP一起,形成熊洞街的IP星系,承載起大連熊洞街整個街區的元宇宙空間的長效發展。
案例五:南京秦淮戲院里
秦淮·戲院里項目總建筑面積約50000平方米,位于秦淮河畔,毗鄰中國科舉博物館,項目理念源自明朝古畫《上元燈彩圖》,該項目將從畫中提取燈彩、商賈、民俗演藝等一系列秦淮地域文化元素,并將它們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給游客一種全新的視聽享受。
在街區建筑形式的選擇上,結合項目本身首都大戲院舊址的建筑風格,作為整個街區建筑風格的基礎,同時利用室內暗場的環境,創造夜游秦淮的視覺感受。同時,根據建筑的空間形態,設定了三個主要的主題空間:燈山、奇市、幻戲,通過不同主題共同創造出穿越夢境、人在戲中的沉浸體驗。而中庭場景設計則以本地文化的鰲山燈會為依托,提取出鰲山燈彩為核心符號,搭建出一個具有強烈穿越感與異質感、仙俠風格的奇幻大戲。
在功能方面,項目以秦淮文化為母體,集聚了沉浸式實景娛樂、沉浸式古風市集、沉浸式主題街區、沉浸式酒店、沉浸式影院等多種沉浸式業態,滿足消費者多元化消費需求。
在動線規劃方式上,采用的是棱角轉折的方式,通過這樣的動線規劃,將整個的街區動線劃分成不同的建筑單元模塊,以此模擬原生街區建筑錯落,蜿蜒曲折的市井巷弄景象。
案例六:上河坊主題街區
寶安大仟里深度還原北宋生活場景及國潮文化記憶,精心打造3000平米的國潮沉浸主題街區【上河坊】。
在場景搭建上,整個街區以“清明上河圖”為主題靈感,構筑三縱三橫的北宋街巷,充分還原古都汴京的繁榮風貌,營造“古街風貌”的場景,打造龍門客棧、開寶塔、望月臺、相國寺、宋井等盛宋場景。
在業態功能方面,街區融合“美食文化”,容納百味珍饈,匯集佳肴美食;創新“非遺體驗”的核心內容,推出習武射箭,強健體魄,傳統弓箭文化、騎射推廣等體驗內容。
可以說,上河坊通過沉浸式場景塑造、傳統文化內容運營、潮流與傳統碰撞的呈現方式,最大限度還原北宋汴京開平時期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為消費者呈現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
案例七:武漢“廣德里1898”特色文化美食街區
“廣德里1898”項目是興建于青島火車站的地下特色文化美食街區,總建筑面積約4000㎡,以青島所特有的里院文化及建筑風格為核心設計理念,打造一處可供懷舊、逛街、品味和購物的新型文旅餐飲綜合體。
項目在場景上保留了老青島市井的樸素風貌特征,紅磚瓦、各種風情海報和很多熟悉的老青島招牌,濃縮了青島開埠100多年來各個時期的風貌和物件。
在美食街區上打造三大美食區域,分別是積慶里、泰福里、九如里,匯集了青島各類特色小吃,以及來自天南地北的百余種風情美食。成為青島前海一線獨一無二、風格獨特的網紅美食打卡新勝地。
案例八:成都世紀城·上閑里
成都世紀城·上閑里主題地下室內商業街,2021年7月開業,地處成都地鐵1號線與18號線換乘站——“世紀城”站,建筑面積超過8000㎡,是成都軌道集團“存量資源”再開發項目的一次重要嘗試,旨在盤活存量資產,打造城市精英的消費生活、休閑聚會空間。
在空間設計上,上閑里結合了世紀城站站廳設計概念元素,使用三角形和正方形幾何分割,通過材質區分,強調空間轉換的儀式感,實現更通透的視野,帶來明亮輕快、清新現代的休閑消費環境。
業態方面,以新零售主力店+高品質連鎖餐飲品牌為主,涵蓋飲品、快餐、便利店等,引入星巴克、全家FamilyMart、麥當勞、川粵時空、面包新語等眾多品牌,滿足年輕化、時尚化消費體驗和日常全時段需求。
此外,這里還有成都地鐵首個沉浸式商業文化一體化空間“四季嘟成”,共分為商業長廊區、主題DP造景區、品牌POP—UP區,以及成嘟嘟展示區4大板塊,已引進了泡泡瑪特、OATLY、麥當勞、安德魯森、廖記棒棒雞等知名連鎖品牌。同時融入Q萌手繪風格的地鐵元素——列車車廂、站臺、站點設計,以及電話亭設計,展現了不一樣的地鐵生活場景。
案例九:西安大悅城勿空街區
勿空街區是西安大悅城依托大雁塔玄奘文化的地緣優勢,以《大話西游》電影為創作基礎,通過賦予其具有本土特征的創意并以諧音命名,將在地性的獨特元素融入了城市空間,創造出的特色鮮明的美食主題街區。
在場景搭建上,西安大悅城以趣味化的手法展開了內容的構建,將大話西游元素充分融入街區每一處。如,根據不同的故事情節,項目團隊設置了豐富的語境,將融合了詼諧“基因”的臺詞、金句、段子創作于地面、墻面上,或是通過多角度射燈投射至地面;墻體材質、照明設計、公共服務設施造型,人們所到、所感之處均借由本土文化符號進行了主題化、立體化的軟裝設計,成為主題故事的“講述者”。
而在業態上,勿空街區更是連同集合了創意手工藝品和陜西特產伴手禮的“大漠集市”,到訪勿空街區如同體驗一場地道文化的“探尋之旅”,本地人拾回“記憶”,外來人創造“記憶”。
案例十:傳媒港花園里
傳媒港花園里是繼西岸集團首個商業旗艦項目AI PLAZA西岸鳳巢之后,招商商管在上海首個輕資產商業項目,坐落于西岸傳媒港地下一層,是一個純地下TOD商業,與11號線龍耀路站1號出口直接連通。
項目打破傳統受限的硬條件,以立體的交通網絡、多元餐飲品牌和更具創意的空間設計,創造出流暢便捷、開放宜人的地下商業街區,一改傳統地下商業固有印象。
在硬件條件,傳媒港花園里無論是樓層層高、通道寬度,還是燈光亮度等硬件條件,都展現出宜人的尺度與舒適感,幾個小型下沉式廣場的設計,更是巧妙營造出戶外通透感,同時優化動線,吸引路面行人由上而下到達。
在場景上,基于西岸濃郁的藝術、文化氛圍,傳媒港花園里還引進了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感的IP展覽,通過主題場景強化與周邊商務客群的情感互動,升級地下商業游逛體驗,且“首展效應”為商場導入了更多遠距離而來的年輕人,實現多元消費。
而在業態布局與內容打造上,項目聚焦于主力辦公客群的核心需求,同時兼顧日常生活所需,分兩部分詮釋“多元”屬性。一方面,傳媒港花園里聚焦多元餐飲,精心策劃了讓辦公客群狂喜的“食力”空間:匯聚國際國內知名咖啡茶飲品牌,以及多元餐飲選擇,同時打造一個兼容并蓄、貼近本土文化的美食聚集地;另一方面,傳媒港花園里以盒馬鮮生為主力店,創新性引入華為、智己、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展廳及NRG 健身私教CLUB等運動健身品牌、7-ELEVEN便利店等生活服務配套,刷新傳統商務配套、創新消費體驗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生活便利性。
最后,傳媒港花園里還與“西岸夜巷”深度聯動,連續三個禮拜的周末舉辦徐匯區首個馬路市集,吸引客流自上而下進入項目內。
【免責聲明】本文由商業地產智囊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