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日本社會消費研究第一人”的三浦展,出了本新書——《孤獨社會》。他認為日本正逐漸成為一個“走向斷裂的社會”“恐懼鏈接的社會”,將當下少子化、老齡化、單身化、低欲望化、虛擬化的日本社會定義為“孤獨社會”。
根據2024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出生數量,在近些年出現斷崖式下跌,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萬。而同時6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3億,占人口總數的21.1%,預計2035年左右,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
除此之外,2024年2月發布的《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數據顯示,2023年底,中國已有2.4億單身人口,也創下歷史新高。
顯而易見,我們也即將迎來自己的“孤獨時代”。
孤獨不等于孤單,也不代表個人生活的落魄,而是一種對放松、自由生活的渴望,是表達對平凡生活軌跡的不滿。以“孤獨”為主調的社會到來,人們也越來越開始接受、認同,甚至追求這個理念。
三浦展在書中將這種現象定義為“再人格化”“再生活化”。
千篇一律的生活,隨著線上化、AI化、虛擬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私人化……然而“今天想活得像個有人格的人“”想活得真實“”想和真人交往“諸如此類的逆反心理會不斷提升
當情感、情緒因素對消費的主導作用逐漸大于物質需求時,人們就要想走出家門,進入線下實體,去尋找情感和精神的解藥。
真實的線下體驗式消費會成為實體商業的一個新優勢,“情緒”、“社交”和學習“新生活方式”這種充滿復雜高級情感的、人與人之間充分互動的場景,是無法被替代的。
面對這樣的社會,三浦展在其著作《孤獨社會》中提出了商業發展的5S原則:分別是 slow慢節奏的、small小規模的、sociable社交的、sustainable可持續的、soft軟性的。
市場中嗅覺敏銳的先行者,似乎已經通過商業創新,逐步去適應、引領“孤獨社會“下商業的轉變。
成都镋鈀街
2023年大火的重返街區,讓Citywalk成為流行的生活方式,街道、窄巷、小店、自然、漫游成為年輕人快樂生活的法門。
以镋鈀街為例,整條街道長539米,因為臨近太古里,所以吸引了很多設計師、藝術家和有個性的年輕老板入駐。這里老樓林立,有設計感的建筑穿插其間,各類特色餐飲錯落,小吃云集,街道兩旁布滿火鍋、日料、川菜、咖啡館……將現代都市的喧囂與老街的寧靜完美融合。
「MONDOLI」便是其中之一,這家咖啡店從誕生以來,就成為諸多成都時髦飲客的精神家園。
店鋪的門頭用沉厚的木制材料裝點,店內中古家具和藝術品錯落有致,還有如同博物館中逃竄出的精致動物標本,都散發著神秘的氣息。
透過實木門上的方形玻璃窗
便能從門外望見室內的動物標本
除了“動物標本”,「MONDOLI」的標簽還有很多,“明星愛去”、“黃油dirty巨好喝”、“成都特調天花板”等等。無論何時,我們都能看到精致年輕人來到這里,或是拍照打卡或是點一杯咖啡閑坐暢聊。
在「MONDOLI」隔壁是一個用嗅覺藝術傳遞生活美學的空間「DAUMTHOR」,它是一家致力于從全世界各地臻選香氛和家居好物的品牌集合店。
店內香氛產品選擇考究、獨具匠心。無論是時下熱門品牌,還是小眾獨立品牌,在這里應有盡有。
英國的Bamford、來自日本千葉縣的手工香薰APFR、誕生于澳大利亞的BLACK BLAZ、源自歐洲第一有機品牌的LOCHERBER,還有法國的MAD et LEN ,丹麥的Skandinavisk等等。
這里還有24小時不打烊的「軒客會·熊貓書店」,曾經被中國新華書店協會推選為“最美新華書店”。
作為熊貓主題書店,墻壁上掛滿了各類熊貓相關圖書,角落里擺滿了熊貓特色文創,店內收集了大量的熊貓相關圖書,約200個品種,1000余冊,包括熊貓科普、繪本、圖鑒、攝影集、熊貓研究等各類圖書,甚至部分絕版的熊貓書籍如《大熊貓圖志》、《大熊貓研究》、《四川獸類原色圖鑒》等。
書店內也設置了茶咖休閑區,年輕人可以一邊品嘗咖啡,一遍享受閱讀。
午后時光,一杯咖啡,盡享慵懶閑適
三五知己,一壺煮茶,長談笑語連連
樹蔭之下,一本卷書,靜享心靈之旅
在镋鈀街的西側是崇德里,始建于1925年,由商人王崇德改建之后命名為崇德里。抗戰期間,著名作家李劼人開辦的嘉樂紙廠成都辦事處設在這里,由他任理事長的成都文化節最重要的組織之一“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的辦公處與聯絡處也設在這里。
崇德里藏著一家低調的西洋古董鋪「Inside Antique Store」,主營英國二十世紀早期的家具、擺件、裝飾品等西洋古董物品。
可沉浸式感受百年前歐洲上流社會優雅生活,除了私人珍藏,大多物品都可售賣
漫步于镋鈀街,你能看見這些藝術感濃厚,極具創意的個性小店,也能看見踩著老式縫紉機的大姐、手打冰粉以及手工石磨豆腐。毫不相干的景象,如時空交錯般融合在了一起,置身其中,仿佛生活的繁雜、社會的紛擾,也在此刻隨著場景變換,慢慢消失、慢慢安靜了下來。
成都N29-3
N29-3是擁有600多㎡室內空間和400多㎡戶外空間的小型商業體,藏在一個上世紀70年代的大院里。該院落曾是政府機關的住宿生活區,經過改造后,保留了原生的建筑肌理,沒有過多復雜的設計與裝飾,將更多的空間留給品牌體驗和場景互動。
品牌引入以騎行為主,一樓的空間均為戶外品牌。
2016年成立專注騎行服的「GRC」,是中國原創騎行服飾類別中的獨角獸品牌;戶外生活方式品牌「UPPERVOID」以功能性和公益性為基石,提供戶外活動服裝和裝備,主打高科技材料和創新設計;竹子自行車「AbSolutely」,2011年成立于中國成都,專注于用竹子制作具有中國特色的自行車,產品完成了成都至拉薩的高強度騎行考驗,也獲得了歐洲交通工業產品標準認證及中國國標認證。
二樓則是留給運營團隊的“自由空間”,品牌方會在此舉辦社群活動、聯名活動,運營團隊也會舉辦一系列專題展覽。
樓頂與庭院還設計了綜合訓練架與其他運動場景,為運動愛好者們提供活動場地,讓小型商業空間在人群互動中去解鎖更多的可能。
N29-3體量不大,但卻能依靠以軟性的體驗、社群的交流,構建獨特的精神場域,創造一個更具溫度和情感鏈接的空間,鼓勵人們面對面的交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上海STOP SHOP
可持續社區小站
伴隨著可持續變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可持續為理念的城市更新和自然微更新場景成為商業創新的目標。
「STOP SHOP」位于上海最具有松弛感的社區——新華社區。
店里沒有很精致的裝修,店鋪內的陳列都是采用就近原則,利用手頭有的物件進行改造,大部分的貨架和陳列道具都是朋友送的或是撿來的,甚至是用回收材料做成的。
「STOP SHOP」最獨特之處在于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社區-人”關系。
通過“品牌”認識“人”,再通過“人”建立“社區”,最后通過“社區”影響“品牌”來實現可持續循環。
① 可持續鄉村
作為城市社區與地方鄉村對話的窗口
這里有成都鐵牛村的丑美阿柑、湖北謙益農場的各類小食以及大理植意廚房的無麥麩類健康食品,還有貴州苗族的手工文化品牌山澗和來自印度新德里的印染產品。
② 可持續生活好物
讓回收材料變成新時尚
這里有遵從簡單設計、無性別的理念,同時也是運用生產余料再次設計的服裝品牌「PADDY POST」,有用回收塑料做創意3D打印花瓶的品牌「TRASHAUS」,還有「禾希有物」的系列咖啡渣再造產品,以及殘障人群制作的草編包等。
③ 可持續的社群伙伴
在店鋪內還有四個大型展示格架,是上一家租戶遺留下來的,被精心打造成為了48個格子鋪,售賣社區居民的原創手作、二手再創作物品,以最低的成本支持個體創作,讓普通人的創意也能得到激發和展現。
④ 可持續的社區關系
l 每個月會在新華社區舉辦一次交換市集
l 每周會有開放給社區的興趣及環保教育活動
l 在商店每消費的3%將捐贈給新華社區,用于社區助老及寵物友好建設
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如同「STOP SHOP」不只是二手交易的簡單實踐,它是一種深刻而全面的生活哲學,滲透在人際交往和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以及我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之中。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去促進個人成長、社區繁榮與生態環境的健康穩定。
寫在最后
也許我們正在見證“孤獨時代”的到來,從镋鈀街的慢生活哲學,到N29-3的小型商業空間,再到STOP SHOP可持續社區小站的多維度實踐。
曾經被格式化的消費者,再次人格化、生活化。人們會喜歡有個性的特色小店,把它當作一個人安靜的棲息地。同時又渴望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增加,去追求生活的真情實感。更有甚者去尋求生活理念的升華,滿足基本物質之上的可持續精神。
慢節奏、小規模、社交、可持續、軟性,這5個關鍵詞,或許會成為未來商業發展的基石。誰能幫助消費者更好地應對孤獨,誰能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誰能夠契合消費者的生活理念,誰就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文章來源:INSITE盈石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