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市集”成為商業流量的一個創意符號。而有些實體商業則依靠市集經濟將這種“創意符號”深刻進商業基因里,成為持續具有吸引力的原生動力。
本文總結市集空間的特點,剖析市集火爆的邏輯,通過舉例一些特色市集案例,延伸到當下商業空間如何借勢市集經濟,并探討可能的空間營造可能性和趨勢。
特色市集的特點
特色市集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多元化的商業形態:市集集合了不同類型的商家和攤位,提供了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強調互動體驗:市集通過互動活動、展覽、表演等形式,創造了積極的互動氛圍,增加了顧客的參與度和留存率。
打造社交空間:趕集的樂趣在于交流,市集為顧客提供了社交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了商家與顧客之間的互動,增強了購物體驗的社交性和人情味。
強調本地文化與品牌:市集注重本地文化的體現,與當地品牌和資源合作,打造獨特的市集特色,增加了市集的吸引力和認可度。
強化主題裝修和布局:市集擁有獨特的商業氛圍感,不同主題的市集可以呈現特定的裝修風格、色彩搭配和道具布置,使顧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特色市集商業案例
案例1:貴陽 青云市集
青云市集前身是青云燈飾廣場(原貴陽老針織廠),隨著城市不斷發展更新,老街逐漸發展疲態,不得不面對規劃升級局面。但遺留的“深夜食堂”美食文化,卻成為這條路獨有的標識。2022年升級調改后,得到了眾多年輕消費的喜愛。
在留住青云路城市煙火、城市文脈、城市風貌基礎上,科學劃定“留、改、拆”區域,保留老廠區的風貌,有機更新商業場景與業態布局,延續了青云路30多年的夜市美食文化。
作為貴陽市首個夜經濟示范街區,在鞏固之前餐飲、文創和娛樂業態的基礎上,青云市集2.0引進品牌190余家,其中43家品牌首次進駐,青云市集又引入休閑體育、電競、KTV、酒吧等業態,增加香薰、手作、雜貨鋪等文創品類,打造“老貴陽、新潮流”的生活方式,實現本地特色與潮流文化多元碰撞。
青云市集以“夜經濟”為撬點,借助創新的設計語言、現代科技的場景體驗、小而精的創意業態,打造成為集文化體驗、藝術休閑、商業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潮流文化街區,成為貴陽夜經濟的閃亮名片。
案例2: 成都 麓湖島集
島集是成都大型室外微度假項目麓湖打造的內容IP之一,結合自然生態的環境優勢,作為市集的形態呈現。截至目前,島集已經舉辦了20多場,與1000多個品牌主理人共創,曝光量達1.6億,吸引了58萬島嶼青年來到麓湖。
島集不僅僅是市集活動,更注重場景與內容的構建,是一個被不斷打磨的生活方式產品。其遠遠不止提供場地那么簡單,更觸動著更多熱愛社交的人們和品牌為其奔赴而來。與此同時,品牌及主理人,共創出美食、文創、酒吧、音樂、戲劇、機車、寵物、露營等強社交內容。
案例3:鄭州 普羅市集
而最新亮相的普羅市集,自稱要打造"國內市集天花板",以全新街巷式市集,集合了生鮮菜場、生活美學零售、時尚餐飲、娛樂休閑等功能,為鄭州帶來更多飲食和生活靈感。普羅市集為營造高級審美的開放式空間,建筑以大量的云杉實木搭建,注重環保的同時也令設計更加簡潔舒適,結合充滿綠植的中央公園,開放式的露臺、大面積的透光玻璃,讓建筑內外空間更具開放性,也增強了氛圍感,營造出自然沉浸式體驗。
不同于普通市集,普羅市集主要聚焦的客群是普羅理想國社區居民以及周邊城市的游客,因此它存在的意義除了為城市新建一個高活力值的創意地標,更多的是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性,促進鄰里交往,滿足居民日常聚會、外出就餐等多樣需求,同時也保留了一種本地氣息和煙火氣。
作為一個多元社區,普羅市集也在持續探索“理想街區” 的沉浸式體驗及多元生活方式,不同節日也會舉辦各種主題活動。
今年五一期間,普羅市集還帶來戶外升級擴容版「普羅市集PLUS」,在中央公園帶來戶外、酒吧、美味、童趣、寵物、文創、運動7大主題生活區、30+獨立品牌攤位,共同組合成一個與公園場景無縫融合的“非常規市集”。
商業空間借勢市集經濟的可能性和趨勢
多元化的商業形態和強互動體驗
借鑒市集經濟,購物中心可以引入多元化的商業形態,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除了傳統的品牌零售,可以考慮引入創意設計師的作品展示、手工藝品制作、特色小吃等,打造一個集購物、餐飲、文化藝術等多元化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商業空間。也可以舉辦美食烹飪比賽、手工藝品制作工作坊、藝術展覽、主題派對等,吸引顧客積極參與并享受互動的樂趣。
主題性和文化性
市集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同的市集帶有不同的體驗屬性,這些屬性體現在主題風格和文化上。實體商業作為人生的第三空間,可以通過空間場景去傳遞更深層次的感知和情緒。主題性的商業空間可以與其他競品做一個區分,帶給顧客沉浸式的體驗感。商業也可以與當地的品牌和資源合作,突出本地文化的體現。例如,可以舉辦本地特色商品展銷活動、民俗表演、文化節慶等,吸引顧客感受本土特色,提升購物中心的認可度和吸引力。
“戶外”游逛體驗,引流的新場景
除了帶動當地的夜經濟,街區、外擺、市集這一類形式本身就具備開放屬性和休閑屬性,在當今背景環境中,這種沉浸式游逛休閑體驗具有不可挑剔的優勢。在商業與游逛動線的空間融合,通過設計模糊室內外的場景界限的空間趨勢下,市集式的空間構造能夠為商業場所創造一個場場互動、場景互補的商業有機空間。
新鮮有趣的社交拓展
市集是小眾的集合空間,更是提供一個社交屬性,發現受眾和同好,一個個趣味小品牌的組合,通過市集來進行整體的品牌文化輸出。顧客除了來消費有創意的東西和個性打卡外,更多的是與個性的攤主交流,市集就像是小眾圈子的聚會。目前有些實體商業會定期和品牌市集合作,來創造這種社交拓展。
更具有靈活性、可塑性的空間與業態
能夠更充分利用空間區域的市集,其位置也從簡單的一條地下街或戶外獨立街,逐步延伸到天臺、中庭、連廊、入口通道等區域,還能包容更多的品牌和業態,是擴張客流量的重要來源。不論是從主題設計,還是活動營銷、品牌坑位,市集都在“人貨場”的三者之間展示著強互動強交流,正在發展為從“購物中心的市集”轉變為“市集型購物中心”的趨勢。
有溫度的連接
市集有多種多樣的面貌,但無論何種形態,都能輕松建立與顧客之間的聯系。市集既是各行各業的展銷會,也是獨立藝術家和手工愛好者的交流會,是本地公眾號和社群的見面會,是運動愛好者的小聚會,也是音樂愛好者的分享會。自由溫馨的氣氛,是文藝青年向往的生活,市集,將品牌、產品與顧客建立了一個有溫度的連接。
這種連接是軟性的,除了與顧客最近距離的服務,實體商業還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去傳遞溫度,例如東京的澀谷praco在宣布關門調改之日邀請創作音樂、上海麗寶樂園曾利用寵物狗Bob打造“Bob想成精”系列短視頻,建立了有溫度的連接,這一點是實體商業有待突破與值得借鑒的。
文章來源:暢碩商業設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