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商超的出路在哪里?
“周末超市搞活動,這是活動彩頁,您可以提前關注一下。”雙節將至,滄州市區一些大型商超輪番上演促銷大戲,想要在節日期間刺激市民消費。然而,比起京東超市即將到來的“199減100”滄州大促,這樣的宣傳彩頁并不能引起網購大軍的注意。受成本高、利潤低、停車難、網購火等因素的影響,實體商超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它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現象:傳統商超遭遇“線上”圍剿
“女士睡衣原價59元,現價49元;優等小米原價5.9元現價2.9元;品牌洗衣液原價79.9元現價59.9元……”盡管花花綠綠的宣傳彩頁上,以最醒目的字眼對比著特價商品的價格,但90后小王從商場門前的服務員手里接過海報,只是掃了一眼,就卷巴兩下塞進了垃圾箱。倒是幾位中老年婦女主動上前,索要海報,一邊看一邊討論,周末到超市來買點啥。
日益火爆的網購,對傳統商超的生存構成了威脅。以京東為例,近一年,滄州地區京東超市相關商品的銷售數量達到上年同期的2.1倍。近一年,首次在京東超市下單購物的滄州消費者,消費金額同比增長超過100%。從近一年的銷量來看,滄州消費者偏愛購買食品、清潔等相關品類和商品。
“品種繁多、價格便宜、送貨上門”,這些都成為網購的標簽。京東滄州新華區站站長王艷潔說,站上15名投遞員,每天需要派送1600—1800個快遞包裹。每天早上6:30分上班,經過分揀、裝車然后開始派送,大約忙到晚上7時下班。預計9月18日—24日的促銷周,派送量至少要翻一倍。
而這其中,年輕一族更成為網購的主力軍。24歲的小伙王源說,他自己租房子住,平時都在單位吃,所以買啥都靠網購,手機、耳機、衣服、零食、飲料,都是從網上買的。
此外,中年消費者也是轉戰于實體和電商之間。40歲的韓先生說,他家的生活日用品一般去超市購買,服裝、鞋子、化妝品等則是網購。去實體商超,最怵頭的就是找不到停車位。
分析:成本高、利潤低、停車難、網購火,傳統超市越來越難干了
“超市越來越難干了!”35歲的陳女士感嘆,她剛剛從一家大型商超離職,此前她任超市經理。12年的從業經歷,讓她對傳統超市的生存現狀頗有感觸。
在她看來,“利潤太低”是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影響因素。“比起線上電商,線下的實體超市成本原本就高,房租、水電、人工,哪一項的開銷都不小。”她說,為了吸引顧客,超市只能降低部分商品的利潤,比如每家每戶都需要的米、面、油等,“這部分商品的利潤真的很低,幾乎不賺錢。”
而且,陳女士坦言,最讓超市無奈地還有,盡管他們靠特價“米面油”成功吸引來了大爺大媽,但他們個個都是過日子的行家,“真的是只買特價促銷品,別的東西一律不買,想賺他們的錢可真是太難了。”
記者走訪了滄州市區幾家超市,發現各家都有自己吸睛的“殺手锏”。北環一家超市以雞蛋做文章,每周六、日早上8時一開店,就向顧客發放小票,憑此小票購買雞蛋每斤至少便宜1元,每人限購五斤。雖然有限購,但依然阻擋不住大爺大媽的熱情,他們拿著小票排起長龍,等著買特價雞蛋,場面異常壯觀。
而東風路附近的一家超市,采取的促銷手段是每天晚上7時30分以后,部分水果、青菜、面包、面點等特價銷售,記者晚上7時達到超市,發現一到特價時間,確實有不少市民圍聚在果蔬區域,開始往購物筐里裝特價商品。
陳女士說,線上電商利潤大,主要是因為商家直接供貨,沒有層層代理的費用。而實體超市里的貨品都要從供貨商手里拿,價錢本身就比線上貴,所以在價格上確實不占優勢。
陳女士認為,現在最大程度上影響實體超市的外部因素就是停車。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停車位是否充裕,嚴重制約著超市的客流量。“就拿我自己來說,如果買的東西多,我會選擇去榮盛廣場的新同天購物,而不是在市中心的商超買東西。就因為,榮盛廣場地下停車位多,有地方停車。”陳女士說。
深入:網購火爆傳統商超如何尋出路
記者走訪中得知,市中心一家經營多年的商超正計劃搬遷,去東部一處新的商業中心營業。內部員工表示,搬遷的原因,有高租金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還是車輛進出太難。東部那邊不僅有大型廣場方便停車,而且附近新建了幾個高檔小區,今后會成為消費高地。而另一家高口碑的商超也受停車位的影響,又在永濟路承接了一處商業樓,這個月底即將開門營業。
其實,近年來傳統商超也在不斷更新探索,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比如結賬時可以微信支付,化妝品區域均可免費試用,部分商品憑小票可以調換,滄州市區一家商超甚至開設了網上商城,市區2公里內免費配送。但要想力挽狂瀾,與線上電商的網購大促相抗衡,還是顯得力不從心。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商超一直在尋找未來的發展方向,優化購物環境、注重實品體驗、提供優質服務、打造精品購物等,都是傳統商超今后應努力做的事情。外地很多城市鋪設社區超市的做法,也是一種新思路。“現在滄州市區高樓林立,成熟的小區越來越多,把超市辦到市民家門口去,應該會贏得市民的喜愛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