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年,是傳統批發商跌宕起伏的五年。有的店鋪面積擴大數倍,有的關門歇業。與此同時,批發商走向末路的呼喊聲越來越急。五年來,轉型做電商的呼聲越來越急。很多服裝批發商認為,做電商一定是出路,事實真的如此?
其實不光是批發商,面對2萬億規模的服裝批發市場,電商也想在此分一杯羹。
近年來,創業公司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則更多地給服裝批發市場帶去的是一次運營技術升級,讓批發商們更方便和高效管理自己的生意,卻并沒有為越來越難做的生意提供新的思路。
不得不說,無論是創業公司、甚至是做成了中國第一大零售電商淘寶網的阿里巴巴,對于批發市場也一樣無奈,他們都沒能找到把線下批發生意搬到線上的結合點。
以阿里巴巴為例,雖然每年天貓、淘寶都在不停地刷新交易額紀錄,但1998年就創建的批發平臺1688.com,卻至今沒能在阿里承擔起一個獨立的收入板塊。
2008年,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網站曾和四季青服裝集團短暫地合作過一年,希望吸納更多的服裝批發店鋪。不過第二年,雙方合作就終止了。
2010年,阿里巴巴再提出“購物上淘寶,批發上1688”,并推出幫批發商品牌找代理的供銷平臺??墒?年后,在2016年6月,馬云在投資者會議上對外表示,之后發布的季度財報中,阿里巴巴將不再公布1688網站的成交金額(GMV)這個電商的重要指標。
做生意不談收入了,可想而知,收入肯定不再好看了。2015年第四個季度,阿里巴巴GMV達到9640億元這樣一個峰值后便開始下滑。
此前,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服裝批發是需要體驗的,銷售商需要看到貨物才能決定購買,買家也相信市場檔口,如果能夠把全國原產地的一級批發龍頭市場通過互聯網的手段聯合,進行服務提升,那將會是一個銷售額超過萬億的平臺。
不過,從目前的狀況看,似乎是“說得容易做起來難”。
盡管1688網站也衍生出集采(零售商集合采購),拆零(批發轉零售),閃購(約定時間的促銷),大客戶采購等多種B2B業態,但對于在批發板塊上沒少“下功夫”的阿里巴巴來說,1688網站的成績顯然未達預期。
阿里巴巴,這個從依靠淘寶、天貓建立起龐大電商帝國,如今市值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阿里經濟體也在迅猛生長。“過去18年,從我們最早大家熟悉的一個電商平臺,最早的B2B走向后來的淘寶、天貓,這兩年我們大踏步發展,已經從一個大家所熟悉的電商公司,徹底蛻變為一個以大數據為驅動,以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文娛為場景,產生數據,并且用數據來反哺這些大的行業來發展的這么樣一個數據公司”。阿里CEO張勇如此表述。
近期阿里接連大手筆布局新零售,有望全面打通線上線下商品、支付、物流、會員等商業生態體系。阿里巴巴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自信,但卻無法帶動掉隊已久的批發生意。
業內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互聯網并不適合批發市場?
“用零售的思維很難做成批發生意。”有業內人士表示。
在批發市場上,大部分商戶沒有工廠,靠的是“炒貨”,也就是從一個更低價的批發商手中買貨,再倒賣給下家批發商。讓大家把商品和價格透明化放在網上,無疑是砸掉自己的生意。
即便對于擁有自己制衣廠的批發商來說,電商化也有風險。對于批發商而言,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生意上都十分謹慎,尤其是對自家特有的版尤為“保護”,生怕自己開發設計的服裝被競爭對手抄襲。
當然,這種抄襲的行為,在淘寶上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你可以輕易搜到許多家店鋪賣一模一樣的爆款商品。作為消費者,根本無法判斷,也許他們根本不在乎哪家是原創,只看價格,相對便宜的店鋪就有市場。這對于那些原創設計的店鋪,自然很不公平。不但銷量可能遠不如其它大店,甚至可能因為價格戰而虧錢。
因此在服裝批發行業里,檔口老板都會這樣描述轉型的尷尬:“做電商找死,不做電商等死”。說到底,服裝批發商或許不是不愿意做電商,而是不知道該怎么做。
就這樣,那些嘗試過做淘寶店的服裝批發商又回頭做起了線下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國內不少批發市場也曾投入巨資打造自己的電商平臺,但是由于B類平臺更依賴買家運營、技術支撐、供應鏈服務等環節,缺乏電商基因的它們最終難逃關閉的命運。對此,有資深電商人士坦言,批發市場自建平臺,哪怕不考慮技術、物流這些基礎支撐,僅僅是電商巨頭在網站端、移動端花樣百出的紅包玩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復制并取得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