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連續三年穩坐《財富》世界500強榜首的沃爾瑪在中國再關2店。
沃爾瑪再關兩店,優化還是衰退?
連續多年在世界五百強頭把交椅上穩坐的金牌零售企業似乎沒有擋得住中國新零售浪潮中的寒風。據零售君消息,沃爾瑪安徽合肥4月11日再爆出兩家店關店的消息。公告稱沃爾瑪合肥勝利路店和馬鞍山路店4月12日起停止營業。至此,沃爾瑪在合肥的店鋪由最多的10家左右關到現在的僅剩1家。
你了解沃爾瑪嗎?
很多人業內人士肯定知道過沃爾瑪,但不一定很了解沃爾瑪。沃爾瑪到底有多牛?零售君帶大家了解一下。
世界500強頭把交椅穩坐多年
2013、14、15年連續三年榮登《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榜首。2015年其營業收入為4821.3億美元,凈利146.9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匯率估算,折合人民幣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約3.3萬億人民幣、1012億人民幣。
沃爾瑪營業額秒殺很多“零售企業”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連鎖百強超市類排名前兩位的華潤萬家營業收入約1094億,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1079億,一個沃爾瑪差不多頂將近30個華潤或者30個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差不多是中國連鎖百強零售企業的前30名之和。
第一個給天上發衛星解決配送效率的
在美國沃爾瑪發射了自己的商業衛星,通過這個網絡,全球將近8000多家門店可在一個小時之內對每種商品的庫存、上架、銷售量全部盤點一遍。內外部信息系統的緊密聯系使沃爾瑪能與供應商每日交換銷售、運輸和訂貨信息,實現商店的銷售、訂貨與匹配保持同步。
沃爾瑪關店背后
如果說沃爾瑪都在關店,那就不用說其他零售企業了,說這句話估計很多人都在笑。零售陸戰王“大潤發”19年不關店怎么說,我只能回答大潤發在零售的歷史長河中還是個小孩。(哈哈,筆者開個玩笑而已)。
其實沃爾瑪的關店折射出中國零售業的現狀。這現狀真是零售企業不做“新零售”嗎?---“當然不是”。零售君一直認為不存在所謂的“新零售”,新零售只不過是一個概念,或者炒作的靶子而已。零售無所謂新舊之分。只是在零售業的生命周期里的不斷優化和調整。所謂的新零售只是解決零售目前困境的一種工具,辦法或者渠道。新零售不是零售的所有,也不是零售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關店并不意味著做的不好,而是營運優化
在宣布逐步關閉269家門店的同時,沃爾瑪將依然堅持去年宣布的擴張計劃,即在2016財年在美國開設50到60家購物中心、85到95家社區市場、7到10家山姆俱樂部。而在美國之外,沃爾瑪計劃開設200到240家門店。
從數據中你會發現,沃爾瑪在線下并未收縮,甚至依舊處于擴張的態勢。不同的是,此次關閉的門店大多是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而計劃中的門店規模化效應帶來的運營效率和成本壓縮會更為突出,預示著沃爾瑪開始以具體和連貫的方式處理缺少收益的門店。沃爾瑪需要更大力度的門店重組行動以縮小其關注重點,改善其銷售和回報效率。
租金之重,還能撐多久?
房子是中國人討論最多的話題,房價也是,房價的飆升引發了中國商業地產市場價格,每年都在刷新著中國人的三觀,無論一線二線還是三、四五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就是一個字“漲”,而受到最大沖擊的就是這些傳統零售商,傳統零售最講究選址,人流量一定要大,一定要在商業中心,而這些地段恰恰都是一個城市房價的最高點,零售商不得不每年向物業交付巨額房租和物業費用,房地產市場跑贏了CPI,居民消費跟不上房地產上漲的節奏,于是零售商面不得不面臨銷售額銳減,利潤巨幅下降乃至虧損,不得不以關店應對暴漲的房租物業。
而合同期在10-15年的大部分零售企業正面臨續簽合同的問題。房東的“漲”和零售商的“降”是現在面臨的重要問題。
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人才流動加劇
十多年前,說中國的勞動力廉價一點也不假,雖然現在的勞動力也挺廉價,趕不上CPI上漲的節奏。傳統零售的一線員工,大部分為年輕人,隨著中國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營業員或者導購員工作,一則是年輕人認為從事此類工作沒面子,二者同比其他行業,一線零售營銷收入要低許多。
于是零售商不得不提高薪資待遇,來招聘員工。根據浦東創新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中國主要城市企業用工成本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全國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成都)的最低工資和年均工資逐年增長,復合增長率基本都在10%以上。而許多零售商的業績利潤增幅遠達不到這個水準,所以高昂的用戶成本也成為導致零售商關店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同時近些年來新零售品牌不斷涌現,導致了人才流失和流動,從而加劇了用工成本,雖然零售君不得不承認零售企業的員工工資確實很低。
電商平臺一邊敲打、蠶食一邊倒逼改革
市場大小是一定的,或者增長是有限的。今年來,中國零售電商可謂在中國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在中國政策監管松懈的的大環境下,和政府鼓勵互聯網+的熱潮下,先后誕生了像阿里、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等電商零售大佬,在瓜分和蠶食著零售市場份額,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在促進中國零售業的發展。但由于電商無稅費,監管空白導致價格戰,不利于零售生態的建設。
小業態零售瓜分大賣場
為什么大賣場哀鴻遍野便利店卻欣欣向榮?這也許是零售人需要思考的一件事。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零售業態也遵循這個規律嗎?大賣場是集合店,一站式購物,在零售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今年來,很多大賣場的的品類細分成了“專營店”、“專營賣場”。
比如家電類成就了諸如國美、蘇寧這樣的大零售企業。比如休閑食品成就了諸如三只松鼠、良品鋪子這樣的小業態零售企業。比如酒類成就了諸如1919酒類直供這樣的零售連鎖企業。比如煙酒飲料,休閑零食成就了千千萬萬便利店。
而這則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消費需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