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主要針對其就業、醫療、通訊、住房、環境、養老、出行、消費、安全九大民生問題。
圖片來源互聯網
住房問題一直牽動著老百姓的關注點,尤其經過去年房地產持續過熱,部分城市房價持續上漲,2017年的房價走勢如何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房價調控和房產稅問題相繼浮出水面, 今天兩會開始落下帷幕,我們從地產角度,對今年兩會重點做一個總結。
2017年的兩會于3月3日至3月13日在京召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主要針對其就業、醫療、通訊、住房、環境、養老、出行、消費、安全九大民生問題。其中住房問題一直牽動著老百姓的關注點,而對于地產人而言,這更是17年的新考點,今天就跟著小戴一起在兩會中看看政府如何看待住房問題吧。
兩會住房重點看這里
在 2016 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就已經明確提出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兩會中又再次強調了住房屬性,提出“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
同時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更要在今年再完成600萬套棚戶區住房改造,繼續發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
傳了許久,每次都說要來的房產稅,在兩會上專家對此也明確表態:把制定房地產稅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但今年暫無安排。這一重磅消息足以讓那些聽聞房產稅要來危機感強烈之人緩緩。不過專家也提到“下一步應加快住房、土地供應、房地產稅收等制度,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預期。”此話表明,房地產稅征收已經是大概率事件,出不出臺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兩會房產聲音這里聽
除此之外,兩會上還有一些委員代表就房產方面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從更多角度提出老百姓的疑問,就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聲音吧。
“個人在城市中購買的房產,70年后怎么辦?”3月4日,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經濟界、農業界委員聯組會討論時,就明確土地使用權到期后的產權保護問題提出了疑問。
就這一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回應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研究住宅建設用地等徒弟使用權到期后續期的法律安排,推動形成全社會對公民財產長久受保護的良好和穩定預期。”,并指出正在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提出相關法律安排建議,請大家放心,居民購買住房其財產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3日表示,房地產市場需要一個長期、有效的基礎性機制。但截至目前,只是采取了調控手段,如限購或調整對二套房、三套房的信貸政策,這并非治本之策。
從土地財政來看,地方政府一方面控制了土地財政,另一方面卻不持有和管理自己的房產,因此房地產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實際上,地方政府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和幫助民營經濟發展減稅的主體。因此,建議在營改增后,適當給地方政府一些財政和稅收返還,讓地方政府用以扶持民營經濟。
全國政協委員、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4日表示,完善房地產調控機制要有長期規劃,在房價上漲過快的地區,應建立房產的長期限價機制,而且是長期限價,同時也要講求科學合理有效。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韓德云說:“要繼續加快推進研究征收房地產稅的進程。但各地的實際情況差距很大,要綜合考慮地區差異、市場差異,適時出臺相關法規。”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房地產政策不能搞“一刀切”,要堅持分類指導、因城施策,對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土地、金融、稅收等方面實行差別調節機制,實現房地產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平衡,統籌推進三四線城市和縣城去庫存與熱點城市房地產防過熱與防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琴島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偉程建議,完善住房供應政策,對不同收入人群采取不同的住房供應方式。對于低收入人群,由政府提供廉租房或發放租房補貼;對于中等收入人群,發展限價房、住房合作社等多種住房供應方式,政府給予土地、稅收優惠,限制上市交易條件或不允許上市交易;對于高收入人群,通過商品房市場滿足房屋需求。
來自:戴德梁行(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