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未來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2016年阿里巴巴云棲大會上,馬云的一番話激起了千層浪。
[ 導讀 ]
未來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2016年阿里巴巴云棲大會上,馬云的一番話激起了千層浪。
他說,「未來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電商教父的一席話如同海嘯般襲過,傳統(tǒng)零售就地陣亡,教父口中的「新零售」概念開始嫌掀起浪潮。且不論傳統(tǒng)零售的是否真的從此走向消亡,至少「新零售」的腳步開始邁進。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新零售」?
拆解馬云的話就是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主要有線上線下融合、零售+體驗式消費、零售+產業(yè)生態(tài)鏈三大路徑,單純的電商或實體店都將面臨淘汰的命運,而將兩者結合再完善物流才是未來時勢所趨。
雙十一背后的消費升級與變遷
互聯(lián)網和新零售已成為促進消費、解決就業(yè)、提升中國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和支點。根據社會機構不完全統(tǒng)計,淘寶、天貓帶來的上下游產業(yè)新增稅收近1800億元。而中國人民大學與阿里研究院2016年9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阿里零售平臺產生直接就業(yè)1100萬、帶動就業(yè)1900萬。
2016年的“雙十一”天貓最終交易額達1207億元;京東交易額同比增長59%;蘇寧易購全渠道增長達193%,線上增長達210%;國美在線交易額增長268%,移動端交易額占比達72%。
這些數據均見證著傳統(tǒng)零售和電商企業(yè)逐步融合與共贏,這也反映了中國消費的變遷與升級,中國開始進入了線上、線下、物流、技術和數據完美結合的新零售時代。
傳統(tǒng)品牌「老樹生新芽」
老樹生新芽,往往能迸發(fā)出驚人的活力和爆發(fā)力。對互聯(lián)網工具的充分運用,也正在讓傳統(tǒng)品牌完成對傳統(tǒng)商業(yè)的重構。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天貓雙11全天,產生了94個成交破億元的品牌,其中以傳統(tǒng)品牌居多。如果以商業(yè)價值和社會價值來衡量,這不僅是一份商業(yè)的熱賣榜,也是各地的納稅百強榜。
在新零售時代,企業(yè)將以實體門店、電子商務、移動互聯(lián)網為核心,通過融合線上線下,實現商品、會員、交易、營銷等數據的共融互通,將向顧客提供跨渠道、無縫化體驗。而隨著智能化購物設備的普及,新零售時代的店鋪將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實現門店數字化與智能化改造終端,智能終端取代舊式的貨架貨柜,延展店鋪時空,構建更加豐富多樣的消費場景。
雖然傳統(tǒng)品牌開始發(fā)力,在新領域內融進多重元素以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但始終不如一些傳統(tǒng)的互聯(lián)網巨頭,國內外以亞馬遜和阿里為代表的電商巨頭就在其領域內實現了質的革命,早早走在了新零售領域的前端。
Amazon Go重新定義超市
如果說去年開實體書店只是亞馬遜嘗試線下零售的小打小鬧,那么,Amazon Go可能預示著它真要做點「革命」的事兒了。
據悉, 這家名為「Amazon Go」的新型零售商店占地面積為1800平方英尺(約合167平方米),主要售賣即食食品和生鮮,店內使用傳感器進行實時監(jiān)測。
根據亞馬遜的介紹,Amazon Go和傳統(tǒng)零售店最大的不同在于,這里無需排隊結賬,甚至連結款臺都沒有。消費者走進店里,打開Amazon Go的App,掃描一下二維碼就可以去貨架選購了,他拿取或放回了什么都能被感應追蹤,而大量傳感器會將這些實時變化傳遞給App。選購完之后,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便可拿著商品直接出門,因為App綁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動完成結算。
阿里的新零售新玩法
素型生活
今年雙11,阿里巴巴所提出的新零售時代備受矚目。作為阿里新零售業(yè)務的線下集合店,素型生活第一次出戰(zhàn)雙11萬店同慶活動,等待上演一場新零售模式的實戰(zhàn)。這就意味著素型集合店所代表的模式,將開啟一場新零售的革命。
今年,阿里巴巴提出的新零售業(yè)務模式,強調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利用阿里商品資源+大數據分析,實現商家商品+供應鏈+會員管理+支付等環(huán)節(jié)打通,且實現線上線下的時時同款同價。
9月10日,素型生活全球首家O+O新零售跨界集合店正式開業(yè)。開業(yè)當天的銷售業(yè)績就實現了平日的4.5倍,成交額超過百萬元,進店客流提升4倍。在到店體驗的消費者中,不乏眾多互聯(lián)網品牌粉絲,他們不僅購買服飾鞋包,還選購家居用品、化妝品、茶葉、書籍,以及VR技術的智能產品。
就試試衣間
今年雙11期間,「就試試衣間」杭州店試營業(yè)。經營團隊租下杭州市濱江區(qū)星光大道二期2000平的沿街商鋪,開了一家天貓Top品牌線下集合店。
據悉,這家店與其他服裝店最大的不同,就是門口的電子門,消費者需要花5元購買門票才能進入。這種看似把消費者拒之門外的做法,非但沒有讓店鋪冷清,反而勾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同時也讓進店的消費者更加精準。
為了精準篩選有效客戶,試衣間門口設置了閘機,
需當場下載app并收費5元
在這家將線下線上結合的零售店中,所賣產品均是來自線上原創(chuàng)設計師知名品牌,涵蓋了服裝、配飾、圍巾、包、墨鏡、鞋等產品。店鋪的裝修設計、活動設置、VIP服務等滿足了線下體驗升級的需求,通過APP,讓線下線下、店內、店外,不同場景下的比如支付、營銷活動、會員管理等體驗更流暢。
就試·試衣間形成了消費場景體驗閉環(huán):消費者進店—店內體驗—(店內購買)—離店—(店外購買)—再次回店。從消費者第一次進店,店內的導購達人就1對1與消費者建立了聯(lián)系,可以隨時互動,通過顧客標簽化管理,導購達人可以按消費者喜好推送優(yōu)惠信息和商品,提高成單率。
值得注意的是,馬云拋出「新零售」的概念絕非簡單的O2O。「新零售」模式帶來的挑戰(zhàn)隨商家現有商業(yè)模式的不同而呈現多種形式。傳統(tǒng)零售行業(yè)已經到轉型的關口,未來的零售行業(yè)必然時「新零售」的時代。
來自:克而瑞咨詢(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