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6年年上半年,僅在單體百貨,購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業態中,22家公司就關閉了41家店鋪。
2016年被認為是新零售元年,也是零售業,實體店轉型關鍵的一年,全球范圍的零售行業大洗牌正在上演。
時值歲末年初,傳統的“購物季”圣誕,新年元旦就在眼前。
然而,對于零售實體店而言,一波接著一波持續的關店潮,卻幾乎在所有的傳統商業渠道中蔓延,并沒有減退的跡象。
“南華早報”昨日消息,普拉達將于12月31日關閉其位于“購物天堂”香港半島酒店購物中心的精品店零售老板內參發現,受香港市場持續低迷和高昂租金成本波及的品牌,還有拉爾夫·勞倫,永遠21,Abercrombie&Fitch的,教練,巴寶莉,豪雅等。
新零售時代,無論是百貨商場,大型購物中心,超市賣場,還是奢侈品,快時尚,品牌專賣店,甚至餐飲,生鮮行業,都紛紛陷入了“關店潮”的泥沼。
2016年年上半年,僅在單體百貨,購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業態中,22家公司就關閉了41家店鋪,歇業店鋪的營業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范圍遍及一二三線城市,其中一二線城市關店超過八成。
2016年被認為是新零售元年,也是零售業,實體店轉型關鍵的一年,全球范圍的零售行業大洗牌正在上演。
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2016年年阿里云棲大會上提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關店,有的意味著被市場淘汰出局,有的意味著壯士斷臂革新自救,有的意味著以退為進策略調整,也有的意味著擁抱變化,戰略轉型。
不妨一起來看看2016年年實體店“陣亡”名單,如何應對新零售大洗牌,將成為考驗零售業老板最為的嚴峻課題。
來自:零售老板內參(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