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認為,好貨不貴,這種觀念更適應未來的市場,也更符合未來消費群體的需要。
圖片來源互聯網
線下零售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整體下滑的經濟、持續增長的房租和人工成本、再加上線上銷售的不斷碾壓,線下零售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
整體下滑的經濟、持續增長的房租和人工成本、再加上線上銷售的不斷碾壓,線下零售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易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線下零售業如何重獲客流?面對以85后90后為主的消費群體,品牌如何制定策略?
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記者走訪了國內外線上線下零售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提出了哪些頗接地氣的建議。
四個方法為線下贏回“失去的消費者”
面對整體增長放緩的零售環境、持續下降的客流和利潤,更重要的,面對線上和移動零售的雙重擠壓,線下零售商們需要找到一條突破路徑,我建議從四個方面來考慮。
1、重新定位
我們在開發產品或服務的時候,通常都會考慮消費者需要什么?但這種考慮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思考什么才能真正帶來價值。我覺得未來的創新模式會有四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泛品類”趨勢。舉個例子,LVMH集團旗下品牌之多、分類之廣業內知名,基本上覆蓋了消費者想要購買的類別和品牌,這或許就是零售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滿足消費者各類訴求,做到品牌差異化,打出組合拳。
第二個方向,“殺手店”趨勢。全面滿足消費者對某個特定品類的需求,比如做一家鞋品集合店,設下開業第一天營業額1000萬的目標,很難想象,但確實有先例。
第三個方向,“集合店”趨勢。這個方向更注重消費者體驗。迪卡儂是最典型的例子,基本上喜歡戶外運動的消費者,強調功能性的同時也追求性價比,在那里就能得到比較充分的滿足。
第四個方向,“體驗店”趨勢。在有些書店,它并不強調購買,更強調氛圍的營造,讓消費者到店體驗,順便購買產品,甚至產生連帶性購買。
2、布局線上
其實在國內,很多企業布局線上的最初是為了清庫存,近些年隨著電商的崛起,慢慢地線上成為了另一個銷售通路。在我看來,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為消費者提供便利,讓目標人群獲得更多更好的體驗,這是拓展線上的唯一目的。
3、經營創新
從業態上進行經營創新,我也從四個方面展開,配合一些案例。
①更方便——社區獨立店。我自己分析了大零售業態里的細分業態,發現這跟周邊社群的聯系較強,社區獨立店可能是一個方向,同時,資本的回收期較短,相對風險也較低。
②更專業——買手店+便利店。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1990年出生的孩子今年已經26歲,換言之,85后和90后已然成為現在的主體消費人群。
年輕一代與父輩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安全感,與生俱來的安全感,父輩們給予他們的安全感。安全感會使得年輕一代的消費行為發生本質變化——提前消費,愿意嘗試新的事物,且足夠的自信和資訊會讓他們追求個性,對大眾性商品的需求進一步降低。這就是買手店的機會。
另一個我們持續看好的業態較為傳統,即便利店。便利店突出“便利”特性,它扎根在社區,提供的服務已經從日常用品購買覆蓋到生活所需,包括公共事業繳費、電話和交通卡充值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它最大的優勢。
便利店成功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它在較小區域內的密集占有率,它具備一定的產品開發能力。隨著線上獲取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便利店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入口。一旦品牌把握追蹤到消費者的必需,就能以便利店為入口,開發出自有品牌,這也將大大促進線下發展。
③更高性價比——outlets。以前,無論工業品還是奢侈品,都把奧特萊斯當做清庫存的業態,而現在它儼然已成為一個主要的銷售渠道。消費者的需求、品牌本身的訴求再加上政府和開發商的推動,使得奧特萊斯近幾年獲得井噴式增長,這些也是我們繼續看好它的原因。
④更具體驗性。未來的零售商更需要著眼于生態圈、粉絲團的構建,通過運作客戶實現多元化盈利,豐富消費者購物體驗。
4、管理創新
如何切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兩年談得最多的是“體驗”一詞,但事實上,消費者并沒有完全被滿足,他們需要的體驗是“參與感”——如果一件事能讓他獲得參與感,這才是真正能將品牌與他綁在一起的關鍵。
未來競爭關系可能不復存在,而是分工協作,品牌參與者、協同者、從業者、甚至金融市場一起合作,共同打造出消費者的參與感。
總結下來,線下商戶以價值觀吸引來粉絲,打造出社群,這樣的商戶擁有持續旺盛的生命力旺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吳琦中歐時尚創意協會副會長
中國零售服裝品牌未來發展的三個方向
關于中國零售服裝品牌的未來發展,我們可能會從以下三個方向入手。
1、做快速時尚品牌。用整合、復制原創信息、迅速銷售的方式來進行。在過去的26年當中,我在歐洲和美國游歷了不下100次,主要目的就是勘探市場,為客戶提供服務。通過與ZARA、H&M等先進品牌的合作,我們大大提升了企業自身的標準。我的體會是,如果想做快速時尚品牌,就一定要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包括供應鏈管理,數據化和信息化以及生產智能化方面的水平,特別是建立開發時間和物流配送系統的快速反應機制,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2、做高端精品品牌。打造高端的、原創的、有吸引力的產品,工匠精神是產品不可或缺的內核,將個性化引入設計、面料、工藝、版型各方面來打造品牌。另外,也可以嘗試與一些跨界的高端精品合作,這種合作不是單一的產品跨界,而是客戶源頭的跨界——讓有同一類需求的客戶共享產品,這是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趨勢。
3、設計開發內容提供商。為時尚品牌提供設計和咨詢服務,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建立快速反應的設計開發能力。
如何走近消費者、了解他、讓他跟品牌聯系更緊密、黏性更強,最終作用到他的連帶購買,這是需要品牌商深度思考的問題。今年我們新推了一個潮牌,目標受眾是95后,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
我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招進一批90-95年的員工,把這個品牌完全交給這個團隊,公司完全不干預,結果出乎意料的好。我發現90后的孩子普遍智商高、情商也高,他們在一個相對物質富裕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對生活、飲食和環境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
公司為了營造環境,專門為90后員工開了一個咖啡廳,而這個咖啡廳居然成為90后員工選擇我們公司的重要原因。
前兩天,公司的行政做了一個調研,發現在公司行政餐廳消費的人群并非管理層,而是90后的員工。由此我們也聯想到客戶的變化——現在的年輕消費群體對品質的要求前所未有的高,而對品牌的知名度的要求已不是那么高了。
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認為,好貨不貴,這種觀念更適應未來的市場,也更符合未來消費群體的需要。
來自:品牌服裝網(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