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交界,熱點城市急風驟雨般拋出調控新政。一周時間,北京、深圳、天津、蘇州、成都、鄭州、無錫、濟南、合肥、武漢、珠海、東莞、福州等20個城市新政落地,多地重啟限購限貸。限購殺威棒下,樓市一夜變天,多個城市成交量速降,賣方市場瞬間變成買方市場。政策重拳之下,中國樓市何去何從?
多地樓市成交數據斷崖式下跌。根據南京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20點,商品房認購84套,成交142套。在平時,單日認購量在300套到500套之間。而北京國慶期間,成交量同比下降九成。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9月中國百城房價環比上漲近3%,漲幅較上月擴大0.66個百分點,漲勢已持續17個月。“6平米戶型賣出88萬元人民幣高價”“企業家賣掉企業炒房”等新聞頻現報端,投機性購房、恐慌性購房情緒彌漫市場。
考慮到當前實體經濟疲弱,抗風險能力不足,企業運行困難,房地產市場過熱不僅將挫傷投資實業的信心,使實體經濟進一步承壓,也將放大金融風險。
今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明確提出要“抑制資產泡沫”,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高層已將一二線樓市“高燒”定性為資產泡沫,調控措施蓄勢待發。樓市傳統旺季在“金九銀十”,此刻加碼樓市調控,消解局部過熱風險,正逢其時。
近幾個月房價大漲與加杠桿、信貸過度擴張和土地供應直接相關。本輪樓市新政“對癥下藥”,以抑制投資投機需求為重點,或限購限貸,或限房價地價,或加強監管,短期料將為當前過熱樓市降溫。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收緊政策將強化近期購房者的政策預期,部分還沒有收緊的省會城市近期購房需求會積極釋放,導致量價齊升。他預計政策的真正效應將在明年出現,2017年二季度部分城市或將量價齊跌。但“此類市場拐點是周期性的,而非樓市實質性的下跌。”
要切實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還需解決兩大難題。
一是如何在土地供應上多出實招。分析人士認為,當前調控樓市的關鍵在于扭轉恐慌性購房預期,故增加充足的土地供應是關鍵一步。
中國指數研究院指數研究總監白彥軍認為,熱點城市應主動公布土地儲備和供應計劃,引導市場預期,抑制短期市場波動。對去庫存壓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應執行區別于熱點城市的支持政策,引導信貸資金合理配置。
二是如何妥善拿捏政策力道。考慮到庫存高企的城市仍會有炒房需求,未來或有更多城市跟進收緊樓市調控,政策力度也將不斷強化。但在經濟下行壓力猶存背景下,如何適時適度調控樓市,不致因“用力過猛”給經濟帶來新的難題,將是對官方智慧和能力的考驗。
有專家分析,房價上漲與貨幣、信貸以及土地供應等因素有關,也與很多熱點城市土地供求關系出現變化,供地不足相關,另外還有與部分城市投資投機的因素有關。
樓市限購對抑制投資投機,短期為當前過熱樓市降溫作用較為明顯,但樓市當前的需求仍是剛需,所以限購對當前過熱的樓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不至于讓房價下行。
因此,全國大范圍的限購對當前過熱的房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房價會出現周期性的拐點,但房價并不會就此全面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