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月的傳聞,以零擔貨運起步的安能物流,5月9日在其官網正式宣布啟動安能快遞的全國加盟,將投入20億元殺入快遞業這片紅海。
不同于此前外界的猜測,安能物流官網消息稱,安能快遞定位0~5千克段。這意味著,將和通達系(申通、中通、圓通以及韻達)在競爭最為慘烈的小件市場進行直接交鋒。
進入微利時代的快遞業,普遍面臨競爭激烈、差異化低;營運成本高,利潤率下降;以及建設投入非常大等挑戰。有業內人士認為,安能即便投入20億元想要在初期以價格戰擠入市場還是比較困難,更重要的是看如何布局服務線和物流線。
據悉,安能物流創建于2010年6月,定位于5千克及以上的零擔貨運領域。在2013年接連獲得紅杉資本和華平投資的A、B輪融資;2014年,華平投資集團繼續追加投資5000萬美元;2015年,凱雷、高盛和華興增資安能10億元。
之所以決定啟動快遞業務,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在今年5月發布的最新署名文章,談及中國公路物流下一個五年機會時,首先提到的就是中國消費升級帶來的B2C物流的快速增長。其中,快遞機會又被擺在了首位,“由于電商增長的強勁驅動,快遞的年增速目前依舊維持40%~50%的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快遞包裹數會達到美國的四倍。”
在王擁軍看來,盡管中國市場已經不乏巨頭,順豐、中通、圓通、申通等相繼宣布啟動上市,但是一線巨頭的分化,二線快遞天天、匯通的飛速成長,預示這個市場將繼續成為競爭激烈的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安能快遞近六年來的發展,安能物流的人員、規模、網絡覆蓋率等都有了持續的提升,依靠文化推動管理、凝聚全員力量、支撐戰略發展目標也顯得更為重要,公司核心管理層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于2016年1月18日專門成立了以核心管理層、企業文化部、組織與人才發展部為主要成員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組。
據安能快遞公布的信息,擬在全國建設300個分撥中心,8000個網點,覆蓋全國98%GDP區域。安能快遞同時表示,將采取顛覆傳統的“集包”操作模式,“取消稱重、按包收費”。
有資深人士表示,快遞的基礎首先是資金支持,雖然擴張前期,安能物流原有的零擔運輸網可以對快遞網進行一定支持,但末端配送必須是兩個體系,以安能快遞現有服務范圍和擴張規模看,預計20億元可支持3~4年。
徐勇認為,在前期快遞量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安能“集包”的做法抓大放小,確實可以幫助降低加盟商集散成本,有利于推動市場。但隨著量的增加,未來還是會過渡到傳統的按件計費,尤其涉及“最后一公里”的時候。畢竟,計量單位越小,管理才會更加精細和科學。
事實上,相比安能,同為零擔貨運服務商的德邦物流更早看到了快遞機會,并在2013年11月正式上線了德邦快遞。短短兩年時間,2015年其營業額就突破19億元。根據德邦快遞發布的最新戰略,2016年計劃全年實現營收38億元,可謂發展迅猛。
在業內人士看來,德邦的成功試水,無疑也給安能注入了一針興奮劑。目前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德邦采用的是直營模式。但就二者現有規模看,短期內都不會對通達系市場份額造成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中通快遞在今年4月啟動了中通快運在全國的招商加盟,正式殺入零擔市場。此前,順豐、百世也都有從快遞涉足快運。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快遞和零擔是兩個相似度很高的細分行業,網絡化特征明顯,可以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具備可復制性,兩者之間的資源也可以相互彌補。大型快遞企業可以通過零擔市場實現互補效應。在互聯網思維的現代物流體系下,零擔物流和快遞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物流快遞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徐勇則認為,縱觀國際物流巨頭,在快遞和零擔業務都有涉足。尤其是快遞化趨勢,無論航空、鐵路,還是海運都已紛紛涉足快遞。從行業發展基本趨勢看,大型快遞、零擔企業最后必然也都會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中型企業向專業化轉型,小型企業則需要向個性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