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區域零售商新華都公布了其截至2015年12月末的全年業績。
營業收入下滑7.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74億元,門店關閉14家……相較2014年這一系列的數字都表明,過去的一年,對于早前曾想異地擴張的新華都來講并不容易。
對此,新華都解釋道:由于受宏觀經濟疲軟、行業景氣度低迷及關店影響,公司營業額下滑,人工等費用上升,公司業績出現較大虧損。
實際上,不僅僅是新華都,就區域零售商來講,人人樂、步步高等業績表現一樣難言樂觀。在業界看來,消費收縮、電商沖擊、經營模式陳舊仍舊是零售行業面臨的三大問題,其預計今年整體表現或會更差。
區域零售商凈利潤下滑
根據這份年度業績報告,2015年度,新華都實現營業總收入64.8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54%。按細分產品來看,除去日用品外,包括生鮮、食品、百貨等均出現了下滑。對此,公司解釋系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消費市場整體偏弱、渠道競爭激烈、零售行業景氣度仍在低位運行等影響。
此外,其凈利潤為-3.74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1279.39%。新華都方面指出,凈利潤的大幅度下滑主要源于營業額下滑,人工等費用上升,部分門店虧損嚴重。同時,其亦加大了關閉虧損嚴重門店的力度,使得費用增加、虧損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其關閉門店達14家。而因期內關閉部分門店支付違約金及處置部分固定資產損失所致,新華都的營業外收支凈額則是-6054萬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華都門店總數為126家,其中超市117家、百貨9家。
零售業陷入發展的瓶頸期已經不是最近的事情。過去的一年,為了止損,關店成為了傳統零售企業的普遍舉措。包括沃爾瑪、家樂福、歐尚等在內的外資以及國內零售代表們總計關店的數量逾百。
很長一段時間來,新華都的相關報道也都與關店相連。不過,這樣的調整最終也給其帶來了一些好消息。4月8日,新華都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業績情況。其表示,因為去年的“壯士斷腕”,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在4600萬元至5390萬元間,上漲幅度則介于169.83%至216.17%。
與新華都稱得上“難兄難弟”的還有人人樂。人人樂在過去一年同樣關閉了十余家門店。
連續兩年虧損的人人樂今年要扭虧,不過,這一目標具有一定挑戰。人人樂發布財報顯示,2015年人人樂全年收入112億元,同比下降7.4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虧損4.75億元,同比下跌3.09%;相比之下,2016年凈利5163.19萬元這一目標相當冒險。
事實上,連續兩年的巨額虧損,使人人樂亦面臨退市風險。2014年凈利虧損4.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同時,2014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71%。2015年,關閉虧損門店仍是人人樂全年主要任務之一。
轉型能成“解藥”?
當下,區域零售的轉型模式五花八門,可更多賺的是吆喝,賠的是成本。
新華都是國內較早以開設“大賣場+百貨店”組合構建購物中心的零售企業,曾在與國營百貨公司長期正面競爭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這家區域零售商一直在嘗試多元化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2013年,全球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英特體育(IIC-INTERSPORT)借道新華都在中國開始布店。
近來,新華都還將目光轉向酒類電商。2月末,其發布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實施情況暨新增股份上市公告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久愛致和、久愛天津和瀘州致和100%股權。根據其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新收購的三家全資子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納入合并范圍。
當然,最為外界所看重的還是其在傳統零售業態上的轉變。在年度業績公告中,新華都透露,除了實施市場聚焦戰略、傳統門店布局重點聚焦閩贛市場外,目前,其還有意將大賣場轉向購物中心以及社區生活超市小業態轉型,以追求規模轉向高效率。不過,關于其計劃要拓展的“鄰聚”社區生活超市模式具體的開店規劃等其并未透露。
無疑,目前零售行業已然進入“小時代”,在業內人士看來,大賣場的大宗商品交易已經被電商大大沖擊了,而小宗商品又受到便利店崛起的沖擊,如果還堅持傳統模式,生存空間將所剩無幾。
眼下、社區生活超市的模式正在為更多的企業關注。以便利店為例,近期麥德龍還宣布要在上海擴張,家樂福也表示要將其目前僅在上海布局的便利店拓展至北京等地。另有資深人士表示,社區超市的規模在大型商超和小型便利店之間,要同時與這兩者競爭,只有通過一些個性化服務才能增加居民的消費黏性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