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過去的一年,房地產行業的政策、生態和游戲規則都在發生重大變化,以“330新政”開年,以姚振華挑戰王石結尾。波瀾壯闊,酣暢淋漓的這一年,有哪些你必須記住的關鍵詞?
過去的一年,房地產行業的政策、生態和游戲規則都在發生重大變化,以“330新政”開年,以姚振華挑戰王石結尾。
波瀾壯闊,酣暢淋漓的這一年,有哪些你必須記住的關鍵詞?
“330新政”
3月30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住建部、銀監會三部委聯合發文,對住房貸款政策做出重大調整。二套房首付比例從70%降至40%;使用公積金購買首套房,最低首付20%;擁有一套住房并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如果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購房,首付最低30%。這一系列調整,被稱為“330新政”。
這是2008年以來最強的樓市刺激政策。雖然從2014年開始,各地方政府就陸續放開限購,銀行也放松了貸款限制,但是樓市下滑的大勢依然不可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14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9.1%,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7.8%。這樣的勢頭延續到了2015年。
“330新政”的最大意義在于展現了中國樓市的真實面貌。政府放松管制后,人們用手中的財富投票,為政府指明了市場中存在的問題。正因如此,政府開始正視去庫存,開始為一場艱難而持久的戰役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都學著理性地看待房地產對財政的作用,并且試圖用制度改革來解決痼疾,這對產業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好消息。
并購狂潮
2015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為明年的房地產行業定下了基調——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這意味著,并購整合大戲在明年將繼續上演。
中國地產行業在2015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逐步淡化,并購已成為今年房地產行業的最大主力,“大魚吃小魚”的現象亦成為新常態,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一些遭遇困境的中小房企,以及有意退出內地的港資房企成為了這一輪并購潮中出售資產和項目的主力,而最主要的接盤者則是恒大的許家印,以及并購狂人融創的孫宏斌,他們二人堪稱今年樓市最大的禿鷲。
今年上半年以來,恒大連番多次接盤了港資房企華人置地、中渝置地、信和置地以及新世界在內地位于重慶、成都、武漢、海口等地的共計10個,總收購金額接近400億元。
同樣是在今年,融創大大加快了全國化步伐,已經成功將西安、成都、武漢等城市,以及海南市場納入版圖。敢想敢干的孫宏斌,甚至還對一家以肉食品加工為主業的公司——雨潤集團產生了濃厚興趣。目前這筆收購還在緊張進行中。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放緩,未來還將有更多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的中小型房企退出市場,對于許家印、孫宏斌這等地產禿鷲而言,獵物也將越來越多。
險資全面入侵
年底的險資圍獵萬科大戲,已經反映出產業與金融正發生的重要變化,當地產行業的聚光燈都集中在鏖戰正酣的萬科股權爭奪戰上之際,一直被房地產業界視為“野蠻人”的險資,已不再是站在門口“叩門”,而是全面入侵。
前海人壽、安邦入股萬科將險資入侵地產行業的這一局面在年底無限放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險資們不斷增持,其“喧賓奪主”之勢已讓所有房企開始忌憚,每一次舉牌都會掀起地產圈的震動。
險資入侵地產已經成為一股潮流,而并非一起機緣巧合的商戰。相關統計顯示,進駐A股、H股上市房企前十大股東的數量最多的是國華人壽,達到了7家,緊隨其后的是中國人壽和華夏人壽進駐6家,安邦也進駐了4家,平安則進駐兩家港股上市房企,其余的百年人壽、中國太保、中華聯合財險、生命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人壽則分別進駐1家上市房企。
當萬科、金地、遠洋、金融街、等品牌房企成為險資的狙擊目標后,未來越來越多的地產上市公司將可能成為險資下一步狩獵的對象,這些可能都是價值被低估、且質地優良的上市房企。
豪宅與地王
2015年是中國房地產白銀時代的起點,但伴隨房企利潤下行的,卻是一線城市遍地開花的地王與豪宅。
北京是一個突出典型。2015年,北京土地出讓金總計突破2000億,創歷史記錄,數字之下,這座城市已經遍地地王。而原本處于金字塔尖的高端產品,也從寸土寸金的市區,一直生長到六環之外。
比北京更猛的是深圳,2015年的深圳房價,只能用暴漲來形容。深圳市官方統計數據顯示,11月深圳新房成交均價卻高達4476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33.2%,同比大漲68.7%。這是深圳新房住宅均價首次突破4萬+,這個價格也創下全國樓市紀錄。
中介大戰
時至年尾,這場發生在中國房地產中介之間的戰爭才稍稍冷卻。
2014年底,互聯網+概念入侵房地產中介行業。深耕北京十多年的鏈家率先革命,喊出“顛覆自我”的口號,并開始以連續收購和擴充新業務吹響轉型號角。自此之后,由北向南,全國中介豪強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口誅筆伐到一樁樁收購。
率先出牌的依然是鏈家,在收購成都伊誠,并與上海德佑合并之后,又陸續開辟丁丁租房、鏈家理財等新業務,鋒芒畢露。各大中介都聞到了火藥味,傳統三強中,中原主席施永青重出江湖,公開喊話“不怕鏈家”。而我愛我家也在十五周年發布會上公布了宏偉計劃:資產管理、房產金融服務、房產O2O、海外置業四個萬億級平臺。
房企金融化
2015年,一些最具實力的地產公司開始覬覦搭建自己的金融板塊,其中包括萬達、綠地和恒大。他們不光發現,一個強有力的金融板塊可以與資金饑渴的地產板塊形成協同,助力自己的輕資產轉型,而且,金融本身就充滿了廣闊的規模成長和盈利空間。
萬達籌備金融集團已經接近一年了,王健林從各個金融機構挖來一批高級金融人才負責籌備。去年以來,通過并購快錢、實施眾籌、成立互聯網金融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入股保險公司等,萬達金融之翼逐漸豐滿。金融是王健林心中的萬達支柱產業之一。
與之相比,綠地和恒大的動作更快、更猛。綠地通過定增為金融業務注入最大一筆投資,一下子新增了信托牌照、投資基金、互聯網金融、融資租賃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一個全牌照的金融帝國已據雛形。大金融和大消費、大基建一起,是張玉良心中綠地下一步的方向。恒大在年底通過借助足球的推廣,給了恒大人壽一個極具爭議的亮相,也開始正式踏入金融業。許家印對于金融的期許,同樣無法令人小覷。
創業元年
2015年是地產經理人的創業元年。這一年,地產行業盤整所造成的離職潮,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創業浪潮,成功合流。一些知名地產經理人從幕后走向前臺,開始包含深情地講訴其各具辨識度的個人故事。
年初,以萬科高級副總裁、北京萬科董事長毛大慶的離職最引人矚目。他的優客空間也踏準了互聯網創業風起的節奏,占據了眾創空間領域的頭把交椅。此外,如原SOHO副總裁王勝江、原綠地集團總建筑師胡京等,也在分享共享辦公領域的大蛋糕。甚至包括轉型期的潘石屹,也把二次創業的方向精確對準聯合辦公領域,其推出的SOHO 3Q產品在短短一年內發展到1萬個工位。
互聯網創業浪潮深刻改變著地產的開發、營銷和物業服務等所有環節,包括眾籌、定制、團購以及O2O租售等模式的互聯網創業產品層出不窮。原世茂副總裁、資深地產營銷人蔡雪梅的E-Lab就試圖將地產所有的營銷環節前置,完全顛覆傳統的地產營銷模式。
原協信CEO劉愛明離職后回到深圳,從事產業地產領域的創業,并獲得了包括萬科、中城聯盟、世聯等機構的支持。有的地產人的創業項目甚至與地產毫不相干,而是瞄準一些新興領域,比如原龍湖副總裁秦力洪就正從事新能源汽車的創業項目,而退休后的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也有可能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的創業。
大佬淡出
繼地產界“大炮”任志強自華遠董事長之位退休后,首創集團原董事長劉曉光于2015年8月也正式退休了。同樣在2015年,萬通創始人馮侖在轉讓了萬通控股的股權之后,不再是萬通地產的實際控制人,雖未退休,卻也正在淡出地產圈。
50后的地產大佬們紛紛達到退休年齡,而這兩年房地產行業的調整與轉型,也成為行業內新舊交替最重要的背景與驅動。一個時代正在隨著這些地產大佬的淡去而一同逝去。
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過去曲折的地產市場表現讓從業者們在2015年達成共識,而2015年大佬們的淡出又讓人們加劇了這一點共識。
任志強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他對界面新聞記者盤點今年一年的退休生活時稱,今年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阿拉善公益事業中。
但同時,他也常常出現在各大房地產論壇中,依舊在為華遠地產的新項目新產品站臺。他甚至在2015年10月正式進軍娛樂圈,在騰訊視頻上線了他的首檔網絡脫口秀《大炮有約》,與王尼瑪、柳巖等網絡紅人和娛樂明星搭檔“開炮”。
與任志強相比,退休后的劉曉光則較為低調。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劉曉光正在參與一個叫“北方吉光”的創業項目,該項目專注于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建設及運營,目前已經推出一個叫“充電俠”的產品品牌。
年底的寶萬之爭尚未落下帷幕,但已有不少聲音勸說王石退休,讓位郁亮。經過此役,王石會不會參透人生,提前退休,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房地產互聯網+
2015年,“互聯網+”的熱潮繼續深化,席卷一切可以席卷的行業,房地產是其中的排頭兵之一。不同于2014年房企談互聯網主要為營銷造勢,這一次房企們試圖將互聯網的思維深化到房地產的各個開發與生產環節中。
從最早的拿地環節開始,就有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房希望用互聯網思維的眾籌模式改造房企拿地、建房的方式。在用戶研究和產品設計環節,遠洋地產上線了首個房企獨立開發運營的互聯網平臺“遠薪”,包括遠薪老帶新,遠薪經紀人、遠薪眾籌三大平臺產品。
房地產“網紅”、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微博上表示,房地產作為傳統行業要跟互聯網結合起來,進行一場O2O平臺上的革命。他治下的SOHO中國在2015年“觸網”轉型,推出了全新的“3Q”辦公產品,為流動人群與創業者提供O2O模式的短租辦公場所。
樓市去庫存上升“國家任務”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領導人分析了當前國內經濟形勢,部署了2016年經濟工作,就房地產板塊,重點提出了要化解房地產庫存問題。尤其在今年下半年,“去庫存”取代了“控房價”已成為樓市的新主題。
為此,中央要求推進以滿足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作為去庫存的一個方向。同時,也要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增強城市的宜居性,引導調控城市規模。
來源:界面(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