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無論湘菜、川菜,還是法國菜、日本菜,到了深圳,必然會衍生出一種全新的“深圳味道”,這可以說是深圳餐飲的最大特色,因此,我們將這一獎項命名為“深圳味道”
無論湘菜、川菜,還是法國菜、日本菜,到了深圳,必然會衍生出一種全新的“深圳味道”,這可以說是深圳餐飲的最大特色,因此,我們將這一獎項命名為“深圳味道”。從第一屆到第五屆“深圳味道”評選,利用南方都市報的影響力和公信力,結合南都美食版在深圳十幾年的行業性、專業性,在2015年度食品安全與深圳味道高峰論壇上進行雙論壇話題討論。此次活動分別邀請深圳食品行業協會會長韓香南,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黃平、副會長薛志平,深圳市輕工工程高級專業資格評委會駱懷民,深圳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食品工程副教授、廣東省食品科學與工程職稱評委會鄭宗坤,深圳餐飲資深營銷人張燕強和搜狐自媒體聯盟深圳站站長張丹豫等一起加入討論。
1
論壇
食品安全與百姓生活
餐飲人的良心從源頭選擇優質食材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市民最為關注的事情。今年深圳食品安全領域的重大新聞是,一些老牌連鎖餐飲由于被臥底、暗訪和曝光,導致信譽掃地,甚至到了關門的地步。在論壇上,深圳市食品行業協會會長韓香南表示,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如果無法保障的話,意味著市民最基本的利益難以得到維護,消費者將無法放心消費。深圳市制定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規,就是為了嚴守食品安全底線,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為市民打造一個放心可靠的食品環境。
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幾乎每一個食品領域都有黑幕、潛規則,令公眾陷入人人自危的困境,不知道吃什么才是安全的,也不知道哪一天會遭遇食品安全危機。近年來,政府將食品安全問題當做頭等大事來抓,每年都要進行清理整頓工作,提高違法成本,彰顯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力度。
深圳市輕工工程高級專業資格評委會駱懷民表示,食品安全,重在溯源;食品安全,源于食材。深圳要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機制,保證老百姓從源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食材,源頭在農業。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使農產品及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更加艱巨繁重。農業生產經營和監管的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這是農業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征,與工商業相比,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量比較大,而且比較分散,加大了農產品及食品安全控制和監管的難度,也使農產品生產標準的制定更加困難。”
深圳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食品工程副教授、廣東省食品科學與工程職稱評委會鄭宗坤在論壇上表示,深圳餐飲企業乃至相關機構要能遵守相關處罰標準,并明確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門、行業管理、行政監管、輿論監督、民眾舉報等,規定各環節需要承擔的職責。舉人爺飲食機構董事長陳漢宗在論壇現場分享經驗,表示餐飲經營者更應該從食材源頭上把握質量關,讓食品安全不僅是一句口號,更能成為行業自律。
2
論壇
深圳味道與大眾消費
重回餐飲初心,2016流行返璞歸真?
深圳餐飲營銷資深人士張燕強表示,2013年以來深圳餐飲行業以探魚、外婆家、綠茶等餐廳的開業為標志,進行了行業的一次整體升級,人們更注重環境的時尚度,更注重餐飲的性價比,這也讓深圳出現了大量的排隊餐廳。這種所謂的“快時尚”餐飲成為了新鮮創業者的開店標準,隨著這種類型店鋪的爆發式增長,進入2016年之后,深圳餐飲逐步會進入下一個升級階段。隨著消費者的審美進入疲勞期,隨著日益高漲的鋪租成本和用工成本,大量僅注重快時尚的餐飲會出現關店潮。消費者的餐飲消費會逐漸回歸本質———對好味道的追求,因此餐飲業的下一個升級方向亦會回歸本質———味道、安全和健康,這種類型的餐廳才會真正存活下來并且不斷發展。
參與論壇討論者都有這樣的共識,有一個關鍵詞需要餐廳經營者更加關注,就是“重復消費”。客人的重復消費對于餐廳的長期經營來講才是根本,這也是餐飲能夠做大做強的根本,長期良性經營與你的資金實力大不大、營銷手段強不強沒任何關系,只跟“重復消費”有著直接的關聯。張燕強表示,如果你想成為一間真正的好店,那就請關注你客人的回頭率,從“產品設計、價格設計、營銷設計、品牌建設”等方面想方設法地提高客人的二次、三次消費率,只有這樣,你才能在賺今天的錢的同時,為明天鋪好路,否則就只有一錘子買賣。
搜狐自媒體聯盟深圳站負責人張丹豫認為,越來越多的餐飲形式逐漸重視大數據。大數據能給餐飲經營者解決什么問題呢?這個詞聽起來特別的高大上,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公司近年在炒一些新的概念。其實,大數據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不外乎根據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判斷。他喜歡什么,餐廳就該提供什么。現在我們才有技術和能力來獲取消費者的行為數據并且進行分析。這是這個時代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