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鋪開發:租耶?售耶?——商業步行街實證分析之二
來源:未知 作者:未知 時間:2008-01-17
4個月前,淮河路中段兩間底層門面房拍得價值800萬元左右,風傳40000元/㎡據說是業主“割肉”拍得此價非常興奮,投次商以價勝出也很高興。
從淮河路步行街傳 來這樣的消息,其實更令人悲哀。悲哀猶悲哀在置身其間的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應該悲哀在何處?
正是因為淮河路商業步行街缺乏整個規劃,投疹商和發展商只知道一味增加按盤面積造成了淮河路啟動之艱難,而正是投次商,開發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整個摟盤的利益。
合肥市廬陽區招商局的一位同志透露:到現在為止淮河路尚有幾萬平方米的閑置面積。奇怪的是,閑置的無一例外地出讓了一樓。
曾經陪一位外地老板去淮河路中段選經營場地,老板自中了這家商城所在的位置,交通便利條件,甚至是價格,遺憾的是,無論價格出得多么令人驚奇。商城也無法滿足他的要求,因為對方愿意以更高得價格回收商城己出售的一按門面,于是,商城便單方面地大幅度降低出租出讓價格,得到的答復是,如果你能把一樓門面收回,給我一個完整的商業大樓,雙倍的價格也愿意。
還有一家連鎖店選址淮河路,看中一家門臉比較氣派的經營場地的租賃價格,實地考察后又十分中意這家經營場地的硬件設施,雙向扶手電梯、中央空調的動噴淋消防系統,自稱只簡單裝璜一下就可營業,遺憾的是,當仔細斟酌這只有樓上幾層沒有一樓六臉的場地后退卻了。
一樓!又是一樓!一樓到哪去了?
原來開發商在樓盤剛開盤急功近利,為盡快收回成本,以當時看來單體較高的價格把一樓門面分割零賣了。開發高夢想一樓這么好賣,二樓降點價自然也就不愁了,殊不知,一樓售出后,二樓價格一直上不來,那就只有等待有那位好上或者說傻冒大戶來吃進了。殊不知,一樓分割出后,東家賣明裝,西家志小吃,張家販襪子,李家販李子,做生意誰也不講究個“照應”,好家伙,這樣的生意能做上二樓、三樓?大戶來了,一看,就這陣勢,二樓、三樓做什么沒個形象……
逛逛淮河路,從西往東看,做一樓生意的(行廣告叫底商)賺的是缽滿盆滿,而樓上或經營或干脆閑置的不在少安文。這是開發商在自食其果,在交學費,遺憾的是還有一些發展商正在步其后塵,繼續分拆底層,分租不同樓層,把本身具有的規模優勢,經營優勢變成自已的劣勢還不自知。
難怪有專家指出:步行街,商業街上的商鋪對發展商如言,售不如租,租可以整體調節,有目的,有導向地組織和積聚同業同類經營者以便盡快浩市,商業街的性質決定了經營類居年垢扎坊馬匯聚才能嬴得繁榮。中國人民大學黃國雄教授說的好,開象大于需求,開發大于經營。對整體經營而言,發展高租不如售,售也可以有利于整體調節,統一部暑。如何處理租與售的關系?是現時淮河路步行街還思考的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