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式廣場(Sunken plaza)是城市休閑廣場的一種設計手法,下沉式廣場是孕育于主廣場(休閑廣場)中的子廣場。因此,其母體--主廣場應當是尺度很大,視野十分開闊的大廣場,為了打破巨空間的空曠感和視覺的單一感,設計師巧妙運用垂直高差的手法分隔空間,以取得空間和視覺效果的變化,這或許就是"下沉式"創作思維的原由。主廣場若非大尺度,設計師就不可濫用"下沉式",否則,很容易導致在方案階段即遭否決。
一個成功的真正意義上的下沉式廣場應該兼具尺度、深度、空間的關連度三要素。
下沉的子廣場,既然祈求取得空間、視覺和使用功能的效果轉換,那么,其下沉量就必然需有一定深度,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目的。下沉量不大的所謂"下沉式"廣場,如果置身其間,視線所及,都是雜亂無章的人腿和車輪,絲毫沒有空間尺度、氣氛、環境、視覺和場所轉換的感覺,當然也談不上美感。不能把城市廣場理解為一馬平川的整塊平地,況且,廣場的原地形總是高低不平的。設計師進行廣場設計創作時,不能把稍有高差的處理手法均稱之為"下沉式",正如沒有人把建筑平臺、觀景臺等美稱為"上沉式"一樣。高差略有變化的處理手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下沉式"廣場。
那么,下沉量以多深為宜?這與子廣場本身尺度有關。筆者以為,一般應以人在子廣場內盡量少看到藍天、白云、高大樹木以外的近處地面場景為宜。
下沉式廣場不宜設計成盡端式的孤立子空間,它應當與鄰近地下空間串連融合,成為整個空間序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孤島感的子廣場,不易吸引人流,而串連套合的序列空間方能引人入勝。
它是一個圍合式的開敞公共空間,它的整體與局部下沉于周圍環境,它與地面廣場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空間的圍合感、平面形態、地面設計和安全性等方面,作為高密度中心城市開放空間制作手法之一。
下沉式廣場因何而存在?一般來說,開發商并不會單純地為了做下沉式廣場而做下沉式廣場,它主要還是為了與其相連的帶式地下商城、地下會所、地下軌道服務,解決地下空間的通風、采光、消防等多方面的問題,提高舒適度,讓原來屬于地下的空間"重見天日"。
"下沉式廣場作為城市開放空間的一種,其形式是多樣化的。"綠城東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筑師何兼指出:"下沉式廣場既可做退臺跌落狀的垂直綠化;也可安置一些小品、幾把椅子,提供休息空間;水景的處理也是比較常見的,由于下沉式廣場與地面有一個落差,比較適合做瀑布、噴泉、水池等水景,水簾、水聲以及濺起的水花可以增添景觀的生動和趣味性。"
"另外,下沉式廣場的大小要有一定的尺度,注意道路和廣場連接上的處理。"何兼強調,"廣場周圍界限不能太明顯,要與周圍的馬路、小區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避免成為一個獨立的雕塑,或者說是'硬地凹坑'。要盡量將硬質空間軟化,使廣場融入到環境中去,讓人產生想下去看看的想法,而不僅僅是一個小口子。
"簡單地說,下沉式廣場就是一個'坑',但是可別小看了這個'坑',有些時候可是樓盤畫龍點睛的一筆。"參與過包括上海的靜安寺、中大•吳莊、深藍廣場等多個下沉式廣場設計的深藍廣場總經理陳維指出。下沉式廣場有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會所經營場所,讓商業開發更突出等等優點。
"開發地下空間的最大優點在于不計算容積率,這樣開發商可以把不能賣的部分做到地下,地上就可以節約出更多容積率來造房子,最大限度挖掘地上可售房源,"綠城東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筑師何兼表示,"下沉式廣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地下空間利用解決采光、通風、消防等固有的缺陷。"
隨著市中心土地的日益稀缺,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是未來的趨勢,也是政府極力推行的政策之一。
"沿高架樓盤最大的煩惱就是噪音問題。但我們用了下沉式廣場這個特殊的建筑元素,不僅成功地減少了噪音對樓盤的影響,還解決了小區會所問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深藍廣場總經理陳維在介紹他們的設計方案時,掩飾不住對這個好創意的得意。
位于市中心的深藍廣場不論是設計理念還是樓盤檔次都比較高,但是該樓盤存在一個硬傷---樓盤一面靠近中河高架。如何解決高架產生的噪音問題,成了擺在開發商面前的一大難題。在經過反復推敲后,開發商終于想出了一個妙招:他們把不能賣的會所放到了靠高架這邊的地下,因為地下半封閉的空間有一定的隔音效果;為了解決地下會所采光、通風差的問題,在會所前建造了一個下沉式廣場,將靠廣場部分會所的墻設計成落地玻璃,并利用下沉式廣場與地面的落差做了一個小型瀑布。如此一來,人們在會所中運動時,透過落地玻璃望到的不再是外面的車水馬龍,而是美麗的水幕;聽到的也不再是高架上車子開過的轟鳴聲,而是潺潺的水聲。但如此一來,人們從外面看下來豈不是一覽無余?于是,開發商又在下沉式廣場和高架之間堆起了一座"小山","小山"上綠意盎然,同時滿足了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沖擊力。
在杭州,會所往往是招攬購房者的一大法寶,無論樓盤大小,配上一個面積巨大、裝潢體面的會所已成為房產商們的共識。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會所僅供小區業主使用,使用率不高,幾乎95%以上的會所虧損,最好的也只能持平,會所往往成了物管公司的包袱。
為了解決會所與經營之間的矛盾,天陽•美林灣將原來設在小區內部的會所,移到了靠馬路的北區塊東南角,結合地上商業街,做了一個由一幢2層商業樓和大面積地下配套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下沉式休閑健身中心。
休閑中心由內外兩個下沉式廣場組成。為了將更多人的視線吸引到地下,開發商在"丁字形"商業街相交的結點上做了一個下沉式小廣場,圍繞小廣場的以配套商業、餐飲為主;在小區內部則設計了一個與之相通的較大的下沉式廣場,該廣場以"運動、健康"配套為主,規劃中相應的設施有:餐廳、小超市、休閑主題的商業內街、室內溫水游泳池、露天休閑咖啡座、多功能籃球館、瑜珈健身館、乒乓球館、壁球館、棋牌房、多功能社區小影院、兒童益智房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
這些設施都是圍繞下沉式廣場設計的,特別是半場籃球館,其頂部連接著地面,設有綠化和錯落有致的玻璃采光窗,白天籃球場完全可以利用自然采光來照明,宛如太陽直照地下宮殿。而從地面上看頂部則是一個可供業主散步聊天的休閑庭院。
"這樣的設計,我們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有償使用小區的會所配套,提高使用率,不僅為物管公司解決了日后會所的經營問題,還可以為地上的商業街吸引更多人氣。"天陽•美林灣高級工程師王清澍介紹,"另一方面,這個半封閉的活動空間,對喜歡安靜的小區居民來講,干擾可以做到最小。打比方說,與地上空間相比,下沉式游泳池私密性較好;下沉式網球場,可避免打球時對周邊住宅的影響,也不用擔心將球打到別人家里去的尷尬;下沉式籃球場,減少了打球時引起的噪音污染。
建造下沉式廣場還有一個好處是為商業開發提供了場所。"在市區寸土寸金的地塊上,為小區設置超市等商業配套顯得有點奢侈,為了更好地節約土地,我們借鑒了國外的經驗,合理利用地下空間,在河濱公寓中將大型超市放到了地下,為了更好地處理地下采光、通風,我們建了一個下沉式廣場作為超市的主入口。"談到下沉式廣場的開發和利用,已經積累了一定實際經驗的廣宇集團營銷總監章佳毅介紹,在杭州,廣宇最早嘗試了在住宅中做下沉式廣場,并利用下沉式空間開發商業物業,"事實證明,這樣的設計比較成功,與一般的地下超市相比,由于將地下和地上做了比較好的銜接,減少一般地下空間給人帶來的壓抑感,讓人們更愿意往下走,因此,這個大型超市成了附近居民主要的購物場所,人氣非常旺,同時也帶動了地上商鋪的經營。"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后,廣宇決定,在開發的另一個樓盤---西城年華中,再次啟用下沉式廣場這種模式。做不做,還得"量體裁衣",然而,并不是每個樓盤都適合做下沉式廣場。綠城東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筑師何兼指出:"雖然下沉式廣場有不少畫龍點睛之妙處,但并不是所有樓盤都適合做下沉式廣場。實際的設計過程中,也有一些開發商要求做下沉式廣場,但是出于成本上的考慮,一些郊區樓盤,我們并不推薦。畢竟建筑要滿足居住性和實用性,要考慮物管費是否能達到平衡。要知道,做下沉式廣場的成本,要比做地上建筑高得多。"
據深藍廣場總經理陳維介紹,一般下沉式廣場的造價和地下車庫的造價差不多,每平方米造價一般在4000元左右。成本主要包括地基處理、結構費用、景觀費用和市政給排水這幾方面。特別是市政給排水,由于市政管網的排水管在廣場上面,排水就成了一大難題,如果遇到下雨天,就需要用抽水泵把水抽到市政管網的標高,其使用成本增加不說,在平時維護上面也將是物管公司面臨的一大考驗。要是遇到暴風雨天氣又停電,抽水泵不能使用或是水泵壞了,那么,下沉式廣場將面臨水漫金山的隱患,造成的損失將是非常大的。
很顯然,做下沉式廣場,需要考慮的問題,要比地上建筑更多。隨著集約用地、隨著杭州市地下軌道交通的開發利用,人流會大批涌入地下,下沉式廣場也會越來越多。
那么,如何做好下沉式廣場,也必然會成為每個房產開發商都要面臨的一堂課。
商業地產項目中,有時會遇到需要規劃下沉式廣場。從商業的角度,下沉式廣場與一般的廣場有不少共同之處,但是也有明顯的不同。總體而言,下沉式廣場因為其"下沉",遇到的問題可能相對更多一些。
其實,泛泛而言,個人認為下沉式廣場在整體上著力解決好三個問題即可以,這三個問題,可以稱之為下沉式廣場的"三步曲"。之所以這個"步",意指人流對下沉式廣場的重要性。
第一步:引人走進來。下沉式廣場,除了因一些地下商業空間的利用,從消防角度的要求而設置外,多與諸如地鐵、過街地道等地下交通設施相連。對于下沉式廣場,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將多種交通方式相結合,讓人群順利、方便的從各個方向進入下沉式廣場。直連地下交通設施的人流通道,從地面進入下沉式廣場的步行樓梯、扶梯、坡道等等都要綜合考慮、統一設計。
第二步:讓人留下來。下沉式廣場如果僅僅是人群經過的一個空間,那這個空間也實在太浪費了。因此,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將人留下來,使下沉式廣場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場所。首先可以從商業經營的角度考慮,如咖啡店、冷飲店的設置,讓人群坐在下沉式廣場的桌椅上,喝杯咖啡或飲料,放松休息一下。當然,還有人不愿意掏錢買杯咖啡,對于此類被質疑鐵公雞的人,留下來也是有意義的。至少對于喜歡"人看人"的消費者,提供了看的對象。那么,一些公共的休息設施,如結合坡面設計一些休息平臺,也就很有必要了。此外,下沉式廣場還要注意趣味性,畢竟經過的人不都是美女帥哥,只看人,時間長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增加趣味性的方式就多了,但是哪種方式可取或不可取,就需要視商業定位具體分析了。
第三步:把人導進去。商業項目的一切,都應該是為商業服務的,下沉式廣場也不例外。除了政府可能硬性的要求之外,規劃它,終究是需要由此帶來收益的。那么,下沉式廣場應該盡力和商業整體結合起來,把進入下沉式廣場的消費者盡力地導入到商業項目內部去消費,而不是讓大家在下沉式廣場悠哉的消遣或喝杯咖啡后,拍拍屁股就回家睡覺去了。因此,下沉式廣場與商業結合部分的規劃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此處除了展示內部的商業之外,鋪地、標識、燈光等等各個方面,都是要吸引人群走進來。
第一步:引人走進來;第二步:讓人留下來;第三步:把人導進去。三步曲,能做到這三步的下沉式廣場,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