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杯面”到“味千拉面”
中間差了一個“體驗”
中國的商業零售市場發展多年,從傳統的街邊售賣到專門的實體門店,再到虛擬的網絡購物、火熱的O2O雙線聯結,外在形式在持續變化,而其核心卻一直沒變,消費者的需求始終是商業運作的根本出發點。
曾經的人們追求基本生活的滿足,街邊小攤、熱鬧集市、實惠超市,商品品類或許不夠豐富,好在夠快捷、經濟;爾后,“逛街”成為繁忙工作、枯燥生活之外的愜意選擇,商品種類增多,“盒子”里的購物隨處可見,商場不再只是“大型貨柜”,“享受”開始逐漸蔓延在人們的意識里。
慢慢的,網絡開始流行,海量、低價、便捷等優勢成為“沙發土豆”、“拇指黨”們熱衷網絡購物的最直接原因。伴隨商業產品而來的手機購物APP鋪天蓋地卻同質化嚴重,人們的生活被鎖定成買買買,固化的消費模式成為日后商業購物的巨大隱患。
一碗杯面,煮好即食,省時省錢省力,就如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一碗味千拉面,還需環境、服務、手藝等包裝,費時費錢卻客似云來。為什么?體驗服務。同樣是一碗面,體驗感卻大相徑庭。對于消費者而言,“生存”只是基礎,“生活”需要品質。從“生存”到“生活”,他們更愿意為服務買單,這才是“過日子”。
飛凡上線一年以來,不僅僅是攜手商家“造節”營銷,提高實體商業的銷售額,更是通過類似于電商購物節的方式來打動用戶,讓傳統的消費、購物模式變成更具品質、體驗感,讓消費者的生活多元化。
從“虛擬”到“實體”
飛凡為消費者創新生活體驗
人們熱衷于網絡購物,但是在某種程度上說,網購并非物美價廉。且不說垂直電商如美麗說、唯品會等APP功能單一受限,即便是被稱為“網購大神”的淘寶、京東等也只能是線上觀賞、預估,不僅無法先試后買,退換貨、物流等常常令消費者們心力交瘁,“體驗”早已成為傳統電商的最大痛點。
而據萬達飛凡最新消費者大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均衡發展讓二三線城市居民的購買力逐步提高,線下購物的消費潛力甚至已趕超一線城市。網購只是日常消費的很小一部分,幾乎近9成的消費都在線下實體商業。
毫無疑問,未來商業消費終究要回歸實體商業,從“虛擬”到“實體”,追求消費體驗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那么,是不是消費就是非線上即線下呢?不是,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實體商業轉型升級,既有傳統電商的線上優勢,又具備線下實體的豐富運營經驗,線上引流線下,線下主導體驗并反哺線上,雙線無縫對接。這樣,不論線上會員還是線下客戶均享受消費一體,即得益于虛擬便捷操作,又能感受實體,真正做到實感體驗消費,真正滿足消費者新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新電商,被稱作淘寶升級版的飛凡APP便是如此。
經過近一年的穩健發展,飛凡成功地為實體商業搭建了連接消費者生活的橋梁,并運用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及資源,為合作伙伴量身定制“互聯網+”解決方案。從“飛凡商業聯盟200+購物中心圣誕狂歡夜”到“3000+實體商業體的618瘋狂年中慶”,就能看出飛凡通過打造了多場線上線下的大型主題營銷活動,帶領實體商業在傳統電商節的競爭中殺出重圍,業績、客流雙線飆紅;更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體驗和更好的消費愉悅感。
如消費者Ada,逛街是她的“生理需求”。網購帶來便捷,卻讓她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現在她每天必須打開飛凡APP查看商家優惠信息,搶到優惠券后約上三五知己一起到線下消費。她認為,飛凡APP除了能讓她過一把“網購癮”,更能讓她的購物體驗需求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讓她的生活社交不再停留于互聯網。
飛凡會員總數超過1.2億、飛凡APP下載量超過1350萬,這些數據背后和消費者Ada都反映了一個事實:消費者對飛凡APP的喜愛,因為它承載的不單單是購物功能,更多的是打開了消費者新的生活方式。
從“傳統”到“智能”
大數據商業打造多元生活模式
眾所周知,實體商業只有充分了解消費需求和消費行為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飛凡所打造的“實體+互聯網”新電商模式不僅僅是提供互聯網技術,營銷方案,還包括線下消費行為數字化、店鋪在線化、營銷數字化、服務在線化等諸多方面,幫助實體為消費者打造線上線下無縫購物體驗,也讓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從“傳統”到“智能” 。
飛凡不僅為購物中心搭建Wi-Fi、Beacon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停車、找店、排隊、電影等服務,極大提升用戶的逛街體驗,提高商場、商戶的運營和營銷效率。未來,飛凡將以用戶全生態智慧生活體驗為核心,攜手實體商業、娛樂、美食、旅游、健康、醫療及公共服務等行業,全面融合互聯網技術,在智慧場景、移動支付、金融服務等領域為實體產業的經營者和消費者搭建更全方位的“實體+互聯網”開放平臺,全力幫助實體轉型。通過購物功能智慧化的搭建來增強消費者線下購物體驗,以取悅消費者。
除此之外,經過上線一年來的積累,飛凡還對用戶的消費行為、品牌偏好以及各種需求痛點都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我們從近日飛凡發布的消費者大數據看,詳細分析了人均逛街頻次,消費性別、消費能力、購物偏好等方面。還有飛凡網商業聯盟購物中心、百貨店、超市等線下實體成員在618年中慶活動中的客流量和交易額增場情況解讀。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實體商業對不同場景下的用戶行為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在飛凡上線的一年時間里,不管是基礎設施的搭建、互聯網功能的開發,還是挖掘用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逛街需求,都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飛凡為連接線上線下、讓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從傳統變得智能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未必能取代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產品,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飛凡將會火下去,必將成為如微信、QQ等又一個消費者手機里甚至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APP。
未來的商業必然是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聯動和連接,線下提供購物消費場景,線上則提供流量、數據、平臺等支撐。飛凡上線一周年后還能為實體商業解決哪些經營乏力點、運營痛點?它又將為消費者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