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主題餐廳想要維持長期運營,消費的是“主題”的文化底蘊,但它最根本的屬性是餐廳,如果后期服務跟不上,獵奇和另類并不能支撐餐廳的未來。
主題餐廳想要維持長期運營,消費的是“主題”的文化底蘊,但它最根本的屬性是餐廳,如果后期服務跟不上,一旦用戶“審美”疲勞,“獵奇”和“另類”并不足以支撐餐廳的未來。不過,文創IP在餐廳上的新玩法,值得期待。
隨著餐飲創業方向趨于小而美,“單品、垂直、特色”成為時下新興餐飲的標簽。除了以地方菜系、餐飲細分品類分類以外,面向不同消費人群、不同消費主題的餐廳項目也不斷推陳出新。
近日,商業地產云智庫報告稱至2020年,國內兒童主題餐廳有望突破350家。2015年10月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后,方正證券數據顯示,預計未來4年將最多增加5212萬新生兒,最少也有2500萬元以上。隨之而來的,是母嬰市場多元化消費爆發。兒童主題餐廳起源于國外,日韓較具特色,如日本東京的Ginza愛麗絲夢游仙境餐廳、韓國的維尼熊主題體驗館等。這些兒童主題餐廳動畫、動漫、游戲等IP衍生,不止吸引兒童也會吸引眾多粉絲。據悉,維尼熊體驗館自2014年4月進入中國后,現今日均客流量達200-250人次,日均翻臺率在8-10次。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全國有45家兒童主題餐廳,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
相較國外,國內兒童主題餐飲相仍處于初期階段,尤其在菜品設計、食材搭配、環境設計裝修、經營管理等方面還需摸索。由于兒童在家庭中的關注度較高,所以其就餐環境、營養均衡、食材衛生等問題會被放大。此外,兒童主題餐廳的主題帶來的話題性有利有弊。好處在于,主題餐廳的特色較多,又比較小眾,容易在顧客間形成自傳播力。但同時,顧客對餐品的關注度就會相對模糊,所以餐廳想以餐品口碑建立用戶忠誠度會比一般餐廳更難。對餐廳而言,增值服務除非可以被放大成為獨有特色,否則餐廳還需回歸餐品本身。
事實上,兒童主題餐廳只是主題餐廳的一種。隨著文創項目逐漸走向爆發階段、IP概念逐漸在人們心中深化,周邊衍生品迎來發展機會。據億歐此前對2016年1-6月份多個行業融資盤點,文創類融資項目最多,達到196家,其中影視、文學、動漫之和占比超過一半,而主題餐廳目前圍繞的領域主要包括音樂、動漫、影視、文學概念等。現今,國內主題餐廳包括上海“熱帶雨林”外資主題餐廳、“禪酷”、“千禧園足球餐廳”等。隨著餐飲個性化消費逐漸進入人們視野,“好玩”比“好吃”在短時間內為初創餐飲店帶來大量流量,比如黃太吉的煎餅、很久以前的烤串、伏牛堂的米粉等。甚至,快餐品牌如肯德基麥當勞一直以來都有涉及主題餐廳,肯德基在部分門店會隨著當期熱映電影而改變門店主題。此外,隨著3D打印技術、VR/AR技術的發展,餐廳可操作趣味性逐漸增加。
不過,個性化的突出過猶不及。主題餐廳主題首先涉及版權,其次因針對主題餐廳的規范不健全,一些小眾主題備受爭議從而影響整個主題餐廳的形象。南京的一家鄧麗君主題餐廳就因版權問題運營一波三折。
現階段,主題餐廳開設多點分散,店面主要分布在美食廣場或者shopping mall,這與最初百貨公司率先引入主題餐廳概念有一定關聯。據了解,主題餐廳在美食廣場的經營并非固定租金方式,而是采取美食廣場分成,與美食廣場風險利益共擔。
這不由讓人聯想到很多主題餐廳因成本居高不下,不得不面臨關閉。
在選址上,要根據主題設定合理選擇鬧市區和偏遠郊區,并非所有主題餐廳選址都類似農家樂;在定位上,需要找到擁有長期吸粉能力,能源源不斷提供想象空間、有生命力的主題文化;在宣傳上,放大主題話題性優勢,避開一般餐廳面臨的淡旺季的經營問題;在菜品上,從菜單到菜品設計符合餐廳文化且保證品質;在運營策略上,需要把控當下文化熱度走向及消費趨勢,及時調整。
歸根到底,主題餐廳想要維持長期運營,消費的是“主題”的文化底蘊,但它最根本的屬性是餐廳,如果后期服務跟不上,一旦用戶“審美”疲勞,“獵奇”和“另類”并不足以支撐餐廳的未來。不過,文創IP在餐廳上的新玩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