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圈了,圍墻拉了,廠房起來了,還沒開工,長草了……
近日,焦點訪談欄目曝光了一個“僵尸園區”。
它就是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夏翔化工管材物流中心,根據報道,該園區自2011年8月開始建設至今,仍未竣工。園區內超過100座的爛尾房被長時間閑置,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從公開的視頻資料中可以看到,該園區規模不小大,且基本上都封了頂,但整個園區并沒有開工的跡象,園區內部毫無生氣,雜草叢生。
投資13億,用時13年,天津37萬平方米土地成“僵尸園區”
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輕一街以南紡五路以東的夏翔化工管材物流中心,又名濱港建材城,自2011年8月啟動建設以來,這個曾經計劃總投資13億元,旨在打造集采購、倉儲、交易結算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集散基地的項目,至今仍未竣工,土地常年處于低效利用和閑置狀態,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據了解,該項目在規劃之初備受期待,然而,由于一系列問題導致項目停擺。
其中,無銷售許可、不當宣傳、擅自更改規劃施工等問題成為項目停滯的導火索。盡管開發方廈翔公司按整改要求停止了項目宣傳,并按圖紙將違規部位進行了整改,但項目的銷售許可等手續仍無法繼續辦理,由此引發了項目建設停滯的連鎖反應。
更為嚴重的是,該項目的投資建設方——天津夏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瀕臨破產,土地被查封,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除此之外,政策扶持不到位、金融機構及合作單位觀望態度導致的企業資金鏈斷裂,以及后續施工單位停工、注冊商戶紛紛注銷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相互交織,使得項目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根據報道,截至2023年9月,除了夏翔項目外,整個天津市濱海新區逾期竣工導致土地長期低效利用,閑置的工礦倉儲用地達到了130宗,面積達到1100公頃,其中閑置5年以上的用地超過30宗。有的地塊占地面積達到40.4公頃,逾期已超過10年。
這些閑置的土地,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天津產業園區市場面臨的困境。受限售政策影響,2020年前,天津產業園區整體以租賃為主,集中分布濱海新區和環城四區內;其中環城四區內總體量共約572.8萬㎡,現房為主,整體空置率高達32%。
2020年,天津工業廠房允許銷售的政策放開后,近2年新項目扎堆入市,供應激增(目前環城四區在售產業園區總量約為69.2萬㎡,存量45.59萬㎡),但受疫情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企業投資謹慎,需求疲軟,2022年天津銷售類產業園區項目平均去化面積1.46萬㎡,相對2021年降幅達50%;
顯然,無論是銷售還是租賃市場,天津的產業園區都面臨著不小的困境。
產業園區正在面臨大規模爛尾
放眼全國,夏翔化工管材物流中心的100多棟爛尾樓,或許只是眾多爛尾項目中的冰山一角。
幾乎各地都有園區爛在那,無人問津,園區里冷冷清清,雜草叢生,無人入駐。
比如前不久河南駐馬店的一個爛尾產業園,當時說要建中原地區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可建著建著,資金、土地、手續都出現問題。
圖:長期閑置的廠房里種起了小麥
由于當地電力設施無法滿足產業園的用電負荷,在招商引資時,政府明確承諾將確保產業園的用電需求,但這一承諾并未得到切實履行。變電站在幾乎建設到最后一步時停工,10多年來,這里用電無法得到保障,生產經營受到影響,產業園逐漸停擺,長期閑置的廠房里甚至種起了小麥。
在這個項目中,企業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拿到土地馬上抵押出去貸款;政府拉企業過來,先是規劃不到位,后又不愿花錢改善配套,從招商引資時的政府承諾,再到變電站修建的審批,再到修建的過程,各個環節,各個部門都有問題,最終導致了項目的爛尾。
再如正威集團平陽電子信息產業園,該園區在立項之初被寄予厚望,計劃引進多家國內外知名的電子信息企業,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集群。然而,由于資金鏈斷裂、招商引資困難等多種原因,該園區最終陷入爛尾境地,大量已建成的廠房和基礎設施閑置,成為城市的一道“傷疤”。
圖:正威集團平陽電子信息產業園雜草叢生
全國各地這樣的爛尾產業園項目數不勝數,他們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規劃不當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出于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政府紛紛上馬產業園區項目,從早期的文旅產業園、到養老健康產業園、區塊鏈產業園、再到生物醫藥產業園、電子商務產業園、集成電路產業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人工智能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再到如今的工業上樓,各地建了不少工業園、產業園、開發區,希望通過產業園區的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然而,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和市場調研,一些產業園區在立項之初就存在盲目跟風、重復建設的問題。這些園區往往缺乏對區域資源稟賦、產業發展趨勢的深入分析,導致項目定位不準確、功能布局不合理,最終難以吸引企業入駐,形成“爛尾”。
重視爛尾現象,警惕產業園“爆雷”
產業園爛尾現象背后反映的是產業園區市場的內在矛盾和問題。
根據PDS園產地數據,全國各類產業園區數量高達7.6萬個,然而,巨大存量的背后,卻隱含著需求不足的問題。當前中國產業園區平均空置率在35%以上,空置率高達50%以上的產業園也不占少數。
存量擺在這消化不了,增量還在繼續。根據wind機構數據測算,自2020年開始我國的產業園區建筑面積,就在以每年1.4億平方米的速度在增加。按照這個趨勢發展,2025年全國產業園區的總建筑面積預計將達到62億平方米。
地方政府、當地企業說要蓋個園區,補貼錢下來了,園區蓋起來了,結果蓋好了賣不出去、租不出去,租不出去賣不出去怎么辦?再把園區抵押給金融機構繼續貸款,最終的結果是負債和不良資產的產生。
這種虛假繁榮不能再繼續了。
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現在的情況是產業發展的速度跟不上產業園建設的速度,造成了資源浪費,甚至可能引發產業園區的暴雷。
結語
“負資產”都是不專業的政策和不專業的開發共同造成的。
少講故事,多做實事,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