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連續第二年在服貿會上以視頻形式致辭,談到服務貿易,連用3個“重要”,引發熱烈反響,提振各界信心。“服務貿易”一詞被連續1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明確提出要“創新發展服務貿易”。
日前,商務部對40家國家專業類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名單進行公示(名單附后),主要以產業園區為主。其中,成都市的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四川語言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3家單位分別入選知識產權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和語言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介紹,服務貿易包括4種提供模式,一是跨境交付;二是境外消費;三是商業存在,即通過投資形式提供服務,比如人們到國內的麥當勞吃漢堡等;四是自然人流動,就是服務提供人員跨越國境提供服務,比如中國的老師到美國教中文。
李俊表示,這四種提供模式涵蓋了貿易、消費、投資及人員要素跨境流動,因此,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發展服務貿易更加重要。服務貿易是衡量一個城市競爭力和城市影響力非常重要的標準。放眼國際,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城市都是服務貿易中心城市,比如紐約、倫敦、東京等。在國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全國服務貿易的“第一梯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余淼杰表示,我國服務貿易的表現一直弱于貨物貿易,但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去年服務貿易表現也很好,具體分析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服務貿易中的運輸業表現強勁,運輸服務收入增速快于支出。主要是美國等國疫情形勢嚴峻,而運輸業上的藍領工人受疫情影響最大,所以嚴重沖擊了美國的運輸業。而在另一方面,我國因為疫情防控全球領先,因此在運輸領域也有強勢反彈。其次是旅游貿易仍有逆差,但是客觀來說比之前有明顯下降。第三,IT方面的服務貿易去年出口大幅度上升,包括服務外包及知識產權方面的服務等。
余淼杰表示,我國服務貿易總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為在多個領域,如旅游、教育等,都存在著貿易逆差。我認為發展服務貿易的重點在于擴總量、調結構、塑特色。在擴總量方面,根據聯合國貿發會的統計,2020年全球服務貿易總額達到96650.3億美元,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6617.17億美元,占比5.63%。我國服務貿易規模還需要繼續擴大。
調結構,服務貿易里面的產業結構還應該進一步調整,要增加現代服務業的比重。而在塑特色方面,比如說旅游市場,軟件方面還有所不足。通常來說,一個外國游客來到旅游目的國,如果在無需當地人的幫助下,就能實現自駕游,就說明這個地方的國際化、便利化水平很高,而我國在這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
另外,塑特色還要求我國應該有服務貿易領域的主打產業。比如韓國的服務貿易中美容醫療就做得特別好,中國也應該有這方面的特色產業,比如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