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色商業街區競爭愈演愈烈,千遍一律的業態和品牌逐漸讓消費者出現“審美疲勞”的感受。同時一味追求業態和品牌讓商業街區漸入同質化怪圈,有些商業街區由于盲目招商,引進的業態品牌并不能為該商業街區帶來客流量,反而導致商業街區沒有了“活力”。那么當下需要哪些引流業態來幫助特色商業街區恢復“活力”?飆馬策劃總結當下能夠為商業街區引流的幾大業態。
小酒館、餐酒吧等“+酒”類業態
當下,喝點小酒,聊天放松,正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社交方式。無論是小年輕還是白領都十分享受“微醺”的狀態,加上現代城市生活的高壓力和快節奏,喝酒放松已經成為年輕一代的“解壓神器”。據調查研究數據表明,2020年酒類新零售市場規模約為1167.5億元,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1363.1億元。而《2021女性品質生活趨勢洞察報告》數據顯示,40%的女性消費者會因興趣喝酒,28%會為“微醺”而喝酒,酒類消費增長勢頭較快,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除此之外,商務部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也顯示,人們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而“+酒”類業態從8點到凌晨2點正處于黃金時間,高度契合夜間經濟的發生。所以小酒館、餐酒吧等“+酒”類業態,能夠為特色商業街區帶來一支龐大的消費群體,不失為引流的好業態。
密室逃脫、劇本殺等“沉浸式體驗”類業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休閑娛樂的需求逐漸增大,伴隨著VR、人工智能、虛擬投影等高科技元素的出現,沉浸式體驗類業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據《大眾生活消費趨勢洞察報告》研究表明,除了“迷你KTV”、“極限運動”、“私人影院”等新型業態的訪問量及瀏覽量漲幅超過200%,“沉浸體驗”字眼的搜索量更是提升3800%。沉浸式體驗類業態逐漸成為休閑娛樂主流業態,如密室逃脫,需要穿戴游戲特定服裝以及還原游戲場景的劇本殺、實景互動體驗館等,都深受當下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沉浸式體驗類業態也將會是為特色商業街區引流的好業態。
以“文化體驗”為主的餐飲類業態
餐飲一直是商業街區“頭牌”業態,它包含小吃攤、飲品店、正餐等幾大類。相對于傳統以菜品為主的餐飲而言,以“文化體驗”為主的餐飲更加具有吸引力,主要賣的是文化體驗,各種懷舊元素、市井文化、童年記憶都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如,長沙超級文和友、成都寬窄巷子等把懷舊元素、市井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屬于進去了就想消費的那種,甚至許多游客為了體驗當地文化,不去風景名勝反而去這些具有文化體驗的餐飲類街區。以“文化體驗”為主的餐飲業態正是特色商業街區需要的引流業態。
“時尚、潮流、國貨”等元素的服飾業態
潮流服飾業態一直是年輕群體的“寵兒”,年輕一代對于潮流和個性化服飾的追求也在愈演愈烈。尤其是今年受新疆棉花事件的影響,國人呼吁抵制外貨,支持國產品牌服飾,使國產潮流服飾在國內掀起熱潮,中國李寧、Feiyue飛躍、安踏體育、回力鞋業、樂町LEDIN、ROARINGWILD等優質國潮品牌備受消費者追捧,預計國潮產品將會逐漸代替高端品牌,商業街區引進此類業態,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能夠為商業街區引入一定流量。
“攀巖、瑜伽、射箭”等室內運動休閑類業態
身體健康一直是備受消費者關注的話題,而室內運動類業態作為關系到消費者身心健康的休閑業態,受到大量消費者的喜愛,如攀巖、射箭、瑜伽、卡丁車等室內娛樂運動項目,早已成為家庭、朋友聚會娛樂的新方式,也是日常放松的不二場所。除此之外,親子類室內運動也一直備受家庭的重視,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人們更加珍惜家庭陪伴、親子時光,對親子室內運動的需求也愈加強烈。對于商業街區來說,適當引進室內運動休閑類業態,也能夠吸引不同群體的消費者,為特色商業街區帶來活力。
總的來說,有需求就有流量,在市場上具有大量需求的業態,一般都自帶龐大的消費群體,如小酒館、密室逃脫、文化體驗類餐飲、國潮服飾、室內運動等在市場上都有大量的消費需求,所以特色商業街區需要諸如此類的引流業態來增添商業街區的活力。
文章來源:飆馬商業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