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有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在新的環境下、數字化加速進程中,如何掌握好更多的創業機會。
首先,我從宏觀角度分享一下,為什么數字化驅動創新是一個大的潮流。它是由一些非常重要的結構化因素決定的。第一,科技推動世界進步,整個世界的進步都是由通用技術能力推動的。我們歷史上有三個財富創造體系,這三個體系是由信息和能源的結構決定的。
第一個體系是農業體系,核心是免費的太陽能、光合作用,基本上只要發明簡單的工具、馴化動物和植物、開發農業。這條曲線比較扁平,因為信息結構比較簡單。
第二個體系是工業體系,核心是化石能源,載體是電,電需要設備、基建、電器、電機等等。電創造財富的結構更復雜,需要加上設備和人的技能,我們需要大規模的培養技能。
第三個體系是財富創造系統,過去六十多年開始,這條曲線增長的速度特別快,它就是我們現在核心的數字化驅動的財富創造體系。它的核心是在上世紀中期,我們發明了電腦,發明了通用的計算能力,可以通過信息獲得知識,用知識來創造新的發明,通過組合利用資源,更快的創造財富。
在世界上市值高的企業,如果倒退二三十年是石油公司、電力公司等。過去十年、接下來十年大的公司都是在這條新曲線上的。大家都是創業者,一定要想清楚你是在新曲線上,不然你的增長速度、創造價值的規模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幅度。這是縱觀歷史,為什么數字化是驅動創新的重要發展趨向。
接下來我再分享一下數字化的本質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數字化有這么大的動力驅動創新?所有的數字化都有六個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獲取信息。數字化永遠是針對某一個自然現象、某一個社會現象來獲得它的信息。
第二,我們要表達信息。
第三,我們要存儲信息,存儲在一個物理的載體媒體上。
第四,我們要傳輸信息到不同的使用場景。
第五,也是最為核心的,針對某一個任務做信息的處理。
最后,把處理好的信息交付到某一個終端來幫助人類完成任務,獲得我們的所需。
任何創新都是一個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過程與信息過程的綜合。在發明電腦之前,信息過程靠人的大腦、紙和筆來完成,我們現在能非常高效地完成大量人類需要解決的任務。軟件正在吞噬整個世界,而且這個趨勢一定在加速。
接下來講一下數字化的趨勢和發展規律。
數字化是信息技術平臺化驅動而產生的發展規律,數字化的進程基本上都是由大規模的計算平臺來驅動的,平均每12年都有一代新的計算平臺出現,任何一個計算平臺都有統一的核心結構:前端獲得信息、交付信息,后端是計算資源、存儲、通信、規模和覆蓋空間的能力。數字化的進程是不斷由這些平臺推進加深的。
歷史上已經有的五代以上的平臺,都數字化了什么?
第一代平臺是從IBM開始的電腦,只是數字化了文檔的處理。
第二代是蘋果和微軟開啟的,通過圖像顯示器的電腦+局部網絡,以及新的軟件體系包括數據庫、事務處理,數字化了整個企業內部的信息流通和信息的管理,提高了辦公室效率。
第三代是PC互聯網,它的前端是一個瀏覽器,后端是基于全球規模的光纖通信網絡包括海底電纜。首先,它數字化了全球的基于文字和圖像的信息傳播。第二,它數字化了人的興趣和意圖,比如廣告和電商。它還數字化了人的社交關系,社交網站誕生。同時企業數字化的滲透,更多企業的信息處理和交流、管理可以通過網站、互聯網做更多的連接。
前三代有一個共同點,信息的獲取都是鼠標鍵盤,信息的交付都是圖像顯示器。這就意味著人是起著核心作用,是人把對世界的觀察用文字和圖像來數字化。
第四代,移動互聯網就不一樣,因為信息的交互是手指、是攝像頭、是定位器,我們數字化的范圍大規模的擴張,開始數字化人的日常生活,包括社交、出行、支付。移動互聯網大大推廣了數字化的范圍,同時云服務把計算的規模、計算結果的交付能力大大提升。企業數字化的深度和廣度也被大規模推進了,客戶管理、CRM都是移動互聯網的結果。
第五代,是AI加上邊緣計算、5G的傳輸。核心是基于技術,因為不再用手指、鼠標鍵盤,我們是用傳感器。我們也不再用圖像顯示器讓人來看信息。深度學習本身是新的計算機制,人類的環境將被數字化和自動化,企業全方位數字化,進入工業4.0。
最后分享一下中國的信息化發展、數字化未來的趨勢。
首先信息工業本身需要重構,因為AI是一個新的不同的計算基石,從芯片到軟件到操作系統到應用,幾乎都要重新做。另外,新的計算平臺會逐步開拓新的數字化的前沿,比方說區塊鏈本質上是數字化的信任,可以降低改易成本。量子計算,可以數字化更為微觀世界,特別是化學過程和新材料。量子計算本身有很多計算的內容,比如說腦機接口,我們將會數字化人的大腦的活動行為思維等等,這一切都將開拓嶄新的非常高價值的商業應用和社會價值。
但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環境有兩點要提出,一是數字化被大規模的計算平臺驅動的發展過程當中,它基本上有兩個現象:
(1)新一代的數字化覆蓋了舊一代,或者覆蓋的情況下深度加深了,對這一類情況在中國的創新環境、創業環境下我們要考慮適當的補課,因為你第一樓沒造好就沒法造第二樓。
(2)新的數字化領域像人工智能,是可以后來居上、彎道超車的機會,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數字化發展規律和發展的趨勢。
那么在新的格局下,數字化和科技發展加速的機會在哪里?
首先,新的疫情對今天整個世界的影響將是空前的。第二,黑天鵝事件對歷史進程的改變影響非常非常大,整個人類歷史基本上都是小概率、高效率的事件所謂黑天鵝事件改變的,因為黑天鵝事件可以短時間內改變人的舊的習慣,養成新的習慣,并讓社會接受新的概念。
目前,我們看到一些重要的加速機會。第一,對疫情爆發的防備能力將驅動核心科學技術的發展。今天的疫情可以跟戰爭做類比,只不過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拼的是科學技術的能力。我們需要有新一代核心的能力,這些核心的能力在加速技術開發和數字化進程。
第二,數字化物理空間和城市,可以在保護隱私的情況下快速地追蹤、發現危險的情況,做好局部化。
這兩者能力的總和是未來任何國家必備的、防御下一次瘟疫爆發的準備。
在商業上會有很多機會也會加速數字化的進程,特別是這次看到的對線上的核心服務,比如說云計算已經是一個非常核心的能力,視頻通訊、遠程辦公成為支撐型的服務,會加速發展和應用。對機器人也好、自動駕駛也好,各種場景的應用也會加速,這樣的場景下可以大規模減少病疫的傳播。同時對遠程醫療也會加速發展和應用。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威脅是地球變暖,很有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大的商業機會之一,因為它完全是可以商業化的。廣義的財富是對人類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帶來能力,我們都愿意為這方面買單。
中國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有非常非常好的機會。首先,我們有非常堅實的基礎,技術、人才、資本、市場基本到位。我們有加速的前沿,數字化、自動化、在線化等等。另外中國的宏觀經濟驅動杠桿更為豐富,有城市化、消費升級、人口增加。另外經濟更多元化,科技與數字化可以加速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比方說只有中國可以長出一個拼多多、美團,在中國站住腳之后,可以去東南亞、拉丁美洲,我們的發展就會更豐富。
我們要如何更好把握這些機會呢?
八個字兩個緯度:
判斷、決策、執行、建設
兩個緯度就是決定做什么和分析好怎么做。
就跟打仗一樣,決定打什么仗、怎么打,是戰略的核心。
首先講一下判斷。任何一個創新創業的機會永遠是三個方向判斷的交集,技術趨勢、市場趨勢、產品需求趨勢。
二是判斷的時機,比爾蓋茨說,創業公司或者一個創新公司成為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時間。什么時候進場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因為有結構化的原因。早期用戶是小眾嘗鮮者,第二波用戶人對未來有一定的看法,想找新的技術和產品實現他對未來的理想。第三波用戶是早期應用者,他們比較務實,采用的條件是看競爭動手、同事用不用。任何一個技術性的產品永遠會走這樣一個曲線,關鍵要抓住時間點,基本要跨過鴻溝的時候進場是最好的時機。要找到突變到量變到質變的機會。
判斷好方向和時機之后就必須做決策,決策分五個層次。首先看賽道,進入哪個賽道,賽道一定要看風口的大小,增長速度和發展規模最為重要。第二是看公司的實力,創業公司就看創始人跟你所選的賽道是不是符合。第三是市場,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機會,核心一定要選一個池塘,你是里面最大的魚。第四看產品是不是有差異化的能力。第五看團隊的執行能力是不是夠強。
另外判斷和決策是持續的動態過程,不是做一次就好,創新創業在早期能見度是非常低的,必須快速的迭代,不斷找信號、做調整。
接下來具體講一下,我們能看到的中國的創業創新機會。
首先講C端,我們可以把C端分為人群和時長,一個人只有24小時,通訊是永遠的剛需,視頻通訊,實時異步,群聊,目前所有體驗基本針對單個用戶,沒有群體。群聊是第一個有這樣發展空間的產品。
第二是娛樂,尤其是短視頻,開啟了新一代的交互,因為它是基于攝像頭,我們以前都是基于文字和圖像。我們現在還在早期,大家千萬要重視。游戲也非常重要。
社交,永遠會有機會,不同的年齡群、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工具和載體。
消費、零售、服務,特別是建立大的品牌的機會。
出行,是長期的剛需,短期會有些挑戰。
體育健康,越來越重要。
另外教育和醫療是特別重要的,在中國機會特別多,因為需求遠遠大于供給,在線化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在B端,企業都需要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出,可以分為生產端、銷售端、客戶、員工、供應鏈、資金等。
大B和小B的需求又非常不一樣。第一代、第二代數字化基本都是針對大B,主要是大B的信息化,早期是OA,后來做資源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到了移動互聯網之后是客戶管理。同時有很多垂直信息,比如說MES是制造業的。小B相信息化滲透率比較低,剛需永遠是獲客,搜索引擎、臉書這樣線上的獲客對小B是非常重要的,也有部分營銷的需求。
小B業務流程越來越多,SaaS的未來也會來樂觀。接下來是企業自動化,人工智能會把企業自動化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最后是數字孿生,以后企業里面任何一個數字設備都有一個數字化的模型,可以端到端的做分析和預判等等。
最后總結一下,在中國市場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主要是整個全球的IT工業在B端需要重構,全站式的重構,在中國我們有機會找到彎道超車的能力,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內需,關鍵是要建立核心的生態和技術,因為開發是需要生態的,生態需要時間。
接下來講一講該怎么執行。
任何一個技術啟動的企業分種子期、早期、成長期、成熟期。一個早期創業公司只有兩件事,找到市場匹配的產品、活下去,別的什么都不重要。
對于C端產品,核心是用戶,流程是關鍵,另外是獲客和變現,增長模式必須要有裂變。只有把這四個核心要素協調好,快速迭代才能跑通一個模式。
在B端,產品上的客戶滿意度是關鍵,銷售上一定要找到可行的消費模式,保證高的毛利。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盈利模式,是要全方位的產品和業務一起開發,快速迭代。
另外,在早期一定要活下去。
任何一家公司的收入不到一定階段,沒法養活自己。比如說我們上一屆有一個項目是做腦機接口的,需要很長的周期,但是這個團隊非常出色,找到非常好的造血的方法。
在最后,我也簡單介紹一下奇績創壇,我們起步于YC中國,已經把YC的模式徹底本地化了。我們團隊每個人都有早期創業、開發產品和技術的能力,能夠真正做到與企業手把手一起做。我們希望成為創業者的聯合創始人。
文章來源: TOP創新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