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產選址要從多種因素考慮:要從全球布局、全國經濟帶的戰略布局、節點城市選擇和產業轉移方向等方面著手。從空間上看,相應的招商也將從周邊十幾公里半徑到全城再到國內產業轉移的梯級和國內產能出口結合國家戰略方向布局,最終演變成全球招商。從時間上看,從全球產業轉移、升級、演變的規律理解、把握全球化中國的產業演變規律和趨勢。當然,也有從資本的偏好、人口紅利因素等等考量。需參考的因素太多,一篇文章也兼顧不了這么多,筆者僅從產業地產城市選址來談一下產業地產選址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
1、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的沿線城市,將是產業地產城市布局、選址的重點
“一帶一路”在規劃中重點提及多個節點城市:西安、蘭州、西寧、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沿海的節點城市有: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三亞等。要求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關于內陸節點城市建設方面則強調,支持鄭州、西安等內陸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這個戰略顯然要打破美、日兩國構建的經濟和軍事封鎖,轉移國內過剩產能,尋找新的投資市場等因素的考量。“一帶一路”沿線節點城市將成為中國產業走廊的支柱,產業地產追隨國家戰略,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2、產業地產選址要從產業轉移的規律來思考
中國產業轉移的規律,必然從沿海到內地,其核心支配的因素在于內地城鎮化發展、勞動力數量的缺少、沿海發達城市生活成本高等多項因素影響。同時,沿海城市退二產進三產也是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的重要因素,比如輕資產化企業總部的選址首選上海,可證明沿海發達的金融、政策等軟性環境存在是輕資產得以生存發展的土壤。產業轉移也是“騰籠換鳥”政策得以推行的基礎。
3、產業地產選址要充分考慮城市的承載力
城市本身的企業數量,經濟總量等數據依然十分重要。產業地產發展不可能脫離所在城市的微觀環境,擬選址城市企業的數量、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活躍度、發展態勢等均和產業地產選址成敗密切相關。
4、產業地產具體在某一城市哪一個區域選址要看這個區域的產業集群現狀
具體城市具體區域的產業現狀依然是產業地產選址的重要依托,尤其是本城市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集聚區域,要警惕選址進入落后產業的集聚區。
5、產業地產選址要有產業格局的時空觀念
產業地產選址要看整個產業環境的歷史和未來變化,參照世界產業發展趨勢,結合國內、區域、城市的產業格局變化來考慮產業園區的定位,同時要了解城市演化規律對產業地產選址與布局的影響。沒有時空觀的選址是必然要失敗的。
6、產業地產選址要同時要看城市對移民的吸引力
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不用說了,之下的例如省會城市,能夠對本省或周邊人口有快速吸納能力、新移民數量持續增加,年輕人口比例持續增加,這樣的城市才有向心力。一些外來人口緩慢增長甚至凈流出的城市,怎么看也不適合做產業地產。
最后, 只有胸懷產業大格局的選址才能做好產業地產,才能算進入真正的“藍海”,否則,只能是在“紅海”中苦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