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潤發在山東濰坊的一家門店于昨日(10月12日)關閉。
據了解,自1997年進軍大陸市場以來,從初步發展到門店覆蓋各大中小城市,再到歷經零售市場的寒冬,大潤發此前一直保持著在大陸零店面關閉的“神話”。但現在看來,“神話”就此破滅了?
10月11日,記者電話聯系此次事件主角——山東大潤發濰坊濰一購物廣場店。“是因為商業環境的改變而導致結束營業,并非關店,而是與濰坊奎文店合并。”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貨架上待售商品也將移至奎文店。
與濰坊奎文店合并
大潤發濰一購物廣場店上述人員告訴記者,商業環境改變的原因是物業糾紛導致門店物業無法續約。
一些業主在濰一購物廣場購買的托管式經營商鋪托管期限已到,而受托方濰一購物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卻一直未向業主支付托管收益;再加上業主購房5年,房產證至今未辦理,導致出現糾紛。而大潤發濰一購物廣場店正處于購物廣場內,其經營因此受到影響。
實際上,自2011年入駐濰一購物廣場后,大潤發面臨的外部競爭異常激烈。
據當地媒體報道,附近的店面不僅有“山東第一MALL”之稱的世紀泰華城,同一商圈內還包括濰坊百貨大樓、中百大廈、振華商廈以及在濰坊以社區零售聞名的豐華超市民生店等。
即使是這樣,在糾紛出現前的2014年,大潤發濰一廣場店營業額每年保持著同比10%的增長。但2015年4月,糾紛進一步擴大,濰一購物廣場地下商鋪全部停業,大潤發受此牽連。2015年,大潤發濰一購物廣場店的業績比2014年下滑了10%,來客數也下滑了16%。
就此,大潤發發布公告稱,“由于外在商業環境改變,經公司評估后決定:自10月12日結束大潤發濰一購物廣場店的營業”。
選址不當或是敗筆
事實上,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外來零售企業最終關店原因各不相同。其中包括:選址失誤,導致先天畸形;孤軍深入,商品供應鏈出現問題,消費者商品需求不能滿足;經營模式僵化。
很明顯,此次大潤發門店結束營業就與選址散售商鋪商場有關。
另外,記者注意到,大潤發對山東市場很是青睞。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鑫零售)8月24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大潤發品牌在山東擁有堅實的基礎,在今年5月,公司已經決定將大潤發山東煙臺的一家歐尚門店改為大潤發門店。目前,大潤發在山東擁有32家門店(包括上濰一購物廣場店),其良好的采購力以及供應鏈因此將有助于改善所移轉門店的銷售額及盈利能力。”
高鑫零售還在半年報中透露,目前集團在全國有421家大賣場,在開設新門店方面,截至6月30日前,集團已經取得了111個地點開設綜合性大賣場,其中59家在建。
不過,隨著近年來零售業整體低迷,大潤發業績也有所影響。但品牌營銷及培訓專家朱丹蓬認為,大潤發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明顯的,“大潤發把自身利潤拿出來進行促銷,其盈利能力、付款能力也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