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絕不僅僅是調查、了解競爭項目的動態,更為重要的,是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特別是了解其潛藏的真實心理需求,即對房子的理解和要求。市場調研的最大意義就是求證和發現:求證地塊研究時的開發思路是否正確,最大價值點是不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和熱點;發現地塊研究時未發現的顯性和隱性需求!
無論是規劃設計還是推廣銷售,都不能憑空想象,必須依靠來自于市場的最真實、客觀、準確的調研數據和信息。輕視市場調研,就是輕視市場!輕視市場,必然遭到市場的報復!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開啟一個新的專題:市場調研專題。市場調研作為房地產前期開發的一個重要步驟,決不能輕易糊弄過去,但很多開發商卻還是重復著同樣的錯誤!這些錯誤該如何避免?市場調研都有哪些內容和流程?下面,我將把市場調研作為系列文章展開來講。敬請關注!
在講市場調研的內容之前,我首先分享一個被邀請去診斷的案例:河北省某市舊城改造的項目。
河北省某市舊城改造的項目
該項目占地220畝,按照政府的規劃要求:搬遷房按1:1面積還建,而且必須按規定配建一所幼兒園,商業建筑面積不得小于總建筑面積的20%;容積率3.3,建筑密度不大于25%。
項目位于老工業基地邊緣,市政配套設施老化,生活配套設施較完善但層次較低;人口密度大,但消費能力較弱;周邊無有利的自然環境,且老工業遺留的污染源并沒得到有效處理。
地塊被一條小渠分割成兩塊,小的一塊為55畝。整個城市在向東南方向發展,舊城區改造得到政府高度重視,以舊改項目為主。
地塊招拍掛時,董事長對團隊說:勢在必得。拿到地后,決策層第一時間和北京某設計院談好合作,并提出三條要求:
第一,地價貴,所以要做高端,外立面以保利項目的新中式風格為參照;
第二,現在120平方米的三居好賣,我們既然要做高端,面積還要做大些,做140平方米的三居,頂層全部做復式結構;
第三,請設計院幫忙給項目做個定位,并取個案名。
項目預計11個月后開盤。開盤時間按預定計劃在第二年的“五一”如期執行。開盤日推售220套,當天只成交23套。面對成交數據,開發商欲哭無淚。為了推動銷售,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開發商瘋狂投放廣告。一月后盤點,銷售總套數為35套。
有一次,開發商聽完我的課隨即邀請我到石家莊問診。看完項目,我和開發商一樣:欲哭無淚!以下是我和開發商的溝通過程。
問:決定拿地后是否做過地塊研究?
答:做過,我親自到規劃局拿的地塊規劃、區域規劃等資料。(哭!)
問:做過市場調研嗎?
答:做過,周邊樓盤的價格、戶型、管理費我都清楚。(哭!)
問:你聽了我的課,你還認為僅是了解了價格、戶型就是調研嗎?
答:······好像不是。但我以前也做過幾個盤,沒做老師你說的市場調研也賣得很好啊。再說,你的市場調研太專業,我們也做不了;請代理公司做,還不如我們自己做。(暈!)
問:你知道項目的問題出在哪嗎?
答:高估了市場,應該是定位出了問題······
﹀
﹀
﹀
正確!設計公司的職責是設計,而不是做市場分析。連市場都不了解的非專業公司,怎么可能給項目定位呢?
目標客戶群是怎樣的消費群體?有怎樣的真實購買能力?
他們的購房目的是改善居住條件,還是改善居住環境?
改善居住條件以多大的戶型面積為宜?改善居住環境的買家除了內部配套,對周邊環境的關注度是多大?
項目到底是在做高檔還是做高端?高檔和高端的區別是什么?
這個城市的高端買家集中在哪個區域置業?是項目所在地嗎?為什么他們不會選擇其他區域?
120平方米的戶型已經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為什么要做140平方米的三居?你知道多了20平方米,總價就多了10多萬元,這對于一個普通購房者是多大壓力?
還有,20%比例的商業到底該怎么做?分析過本區域的商業環境嗎?為什么全部做成商鋪而不考慮大賣場?最聚人氣的商業形態是商鋪還是大賣場?
沒有人氣的商鋪怎么賣?能賣出價值嗎?
為什么把商鋪進深做到21米?黃金比例是多少?為什么把商鋪面積間隔成100平方米?不同業態對商業面積的需求是不同的,問過那些經營者嗎?
最重要的是,項目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到底什么樣的定位才是最精準的?
保利新中式風格適合這個城市,適合項目所在的區域嗎?
這么大且定位高端的項目為什么不考慮水系?僅僅在主入口做一個噴泉難道就代表了項目的水景?還有,項目建筑風格是新中式,園林卻沒有風格。
雖然樹種名貴、石材高檔、雕塑藝術水準高,但沒有主題、沒有文化,有的只是金錢的堆砌。
我一連拋出20多個問題。說實話,當時確實有點激動,為了這么好的一塊地沒有被合理利用,為了開發商投入巨資卻無法得到應得的回報,為了因對市場調研的輕視、誤解而使項目走上不歸路,為了······有太多的感慨。那位董事長面對我咄咄逼人的發問,一時手足無措。
說實話我也沒有辦法,因為項目開發的基礎被忽視,我就是個神仙也無力回天,何況我不是。唯一的通路就只能是降價了,關鍵是這么高的地價開發商敢嗎?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必須思考三個問題:
市場調研的主體到底是誰?
市場調研的主要內容應該是什么?
市場調研的正確方法該如何確定?
一、市場調研的三大誤區
有很多開發商,特別是中小開發商和剛進入房地產不久的開發商,對市場調研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識誤區,大致有以下三種:
將項目開發的所有希望寄托在廣告創意上,就如得了腦腫瘤的人,把希望寄托在治腳氣的“達克寧”上一樣滑稽、無知。即使單論創意,創意的基礎是什么?難道真的就靠幾個文案?這樣的創意你真的敢用嗎?任何項目都必須以市場為根本,策劃需做“有米之炊”,令人驚嘆的創意背后必然有強有力的市場支撐,點子策劃早已適應不了買方市場。
市場調研公司做市場調研,策劃公司做策劃,各施所長。
策劃是一個系統工程。專業的市場調研公司只會負責市場調研,他們不懂房地產,在設置問卷、訪問、踩盤等方面都無法和房地產開發聯系起來。比如,專業的市調公司知道“ArtDeco”嗎?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建筑風格的調研?他們采集的數據也許真實、客觀,但可用性不強。
讓代理公司做市場調研更是錯得離譜。可以說絕大部分代理公司的策劃、營銷人員都沒經過專門的市場調研培訓。市場調研畢竟是一個專門的行業,既然是專門的行業,就有一定的專業性、標準和技術含量。沒經過專業培訓怎么保證調研的科學性、真實性、客觀性?所以代理公司在做市場調研時,更多的只是踩盤。
但策劃公司則會全盤系統地考慮,對市場調研數據的科學性、客觀性及真實性持有更嚴謹的態度。不同的定位對各類數據的依賴程度不同,只有策劃者可以在市場調研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集數據。市場調研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定位之前需要充分的市場調研,定位過程中和定位之后,項目運作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以市場調研的結果為依據,這就決定了市場調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踩盤只是獲取市場上其他樓盤的數據。開發商可以據此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市場對產品的反應,以供借鑒,但絕對不能將其作為項目策劃的根本依據。項目策劃的成功在于充分挖掘地塊本身的價值、對市場的深入了解、對項目的充分把握以及對消費者的認真研究,而這一切不是僅靠踩盤就能獲得的。再說,即使去踩盤的是專業的營銷人員,也很難真實、準確、全面地了解一個項目的情況。
二、市場調研最主要的內容
市場調研當然包括了對政策、產品、競爭環境的了解,但更重要的是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特別是了解其潛藏的真實心理需求,即對房子的理解和要求。
如果我們僅僅把視線放在產品或者競爭樓盤上,充其量了解的只是房地產發展的趨勢而已。
因此,我認為,開發商應該要轉變對市場調研的看法,把市場調研作為前期開發的一個重要步驟,對后期的項目開發也會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里,下一期,我將會分享市場調研的概念和目的,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