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位處基層,金融資源供給天然不足,與之同時,作為推動特色小鎮發展的地方政府,尤其西南等經濟落后地區縣級政府財力更為窘迫,拷問項目各方智慧。
從貴州省會貴陽市向南出發,驅車兩個小時,穿行過層巒疊嶂、蜿蜒回旋的盤山公路,方才抵達中國的“天文小鎮”,這里既是位處深山、風光俊秀、與世隔絕的桃源,也是世界級天文科學項目所在地。
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該縣的克度鎮建設有一項“國家工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中國天眼”FAST),中國天眼在2016年9月25日啟用后,成為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親臨平塘“天文小鎮”,雖處深山中似與世隔絕,但建筑與設計皆具太空與未來感。依托“中國天眼”,克度鎮自2015年9月開始動工建設以科普為主題的特色天文小鎮,歷時兩年,核心三公里景區的一期工程已經竣工,這座深居大山的“仰望天空之城”全面向游客開放。
發展特色小鎮被認為是現階段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后,全國性特色小鎮計劃正式啟動,提出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加之近年來,PPP與特色小鎮開發結合,特色小鎮發展站上“風口”,僅2016、2017年住建部公布的兩批國家級特色小鎮就超過400個。
平塘天文小鎮在眾多特色小鎮中被視為“翹楚”,但特色小鎮位處基層,金融資源供給天然不足,即使“翹楚”如平塘,發展也并非全然坦途。尤其2017年以來,隨著金融嚴監管和去杠桿的推進,資金趨緊,可以說某種程度存在“資金荒”,特色小鎮發展迎來新挑戰:一面是項目或前途光明,機遇不容錯過;一面是眼下建設急需資金,而資金籌措不易,困境何解?
“天眼”帶動就業與脫貧
在平塘天文小鎮,據了解,截至目前,平塘天文小鎮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項目有天幕商業街、天文時空塔、星辰天緣酒店、天文體驗館、FAST觀景臺與天文觀測演示項目等20余個項目。
雖然天文小鎮只是一期建成,且位居較為偏遠的山區,但因為“天眼”轟動世界的科學成就與天文價值,仍然吸引著大量游客前往,甚至不少外國游客專門趕赴平塘,只為一睹“天眼”風采。這也為天文小鎮帶來了超出預期的商業機遇,且催生了類似天文小鎮的特色小鎮的快速開發建設。
當地一家以天文為主題的酒店負責人表示,自2016年9月開始投入運營,酒店經營狀況遠超預期,平均開房率可達50%,“這在酒店行業是相當不錯的”。酒店方為此在每個房間都設有觀景臺和天文望遠鏡,游客反響熱烈,在7、8月份旺季一房難求。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酒店也與廣東和山東的一些學校合作,開展冬令營、夏令營等活動,目前已舉辦幾期,反響不錯。
酒店的運營也在帶動當地就業,實現脫貧。該酒店除管理團隊3人來自江蘇,其余100名工作人員均為本地人。
“作為專業酒店運營者,當時投資項目時選擇平塘考慮之一就是本地的人力成本低,當時工資預算是1800-2200元。但是來到當地之后,一方面很多員工確實來自貧困家庭,另一方面也被當地政府開展工作的難度打動,就提高了員工的工資。所有員工的工資分三檔,4000元、6000元、8000元,這在縣里是很高的水平。相應我們也看到了,酒店的服務人員尤其很多女孩子也因為這份工作更加開朗、大方、漂亮,脫貧之外也實現了蛻變。”該負責人補充道。
天文小鎮對城鎮的集中建設也為村民帶來了紅利與創業機遇。記者在克度鎮臨時安置點見到了航農村的村民程為全,他帶記者前往已經建成的商業街參觀他的新房。程為全說,根據面積,他分到了3套位于商業街的洋樓。不同村民戶型、面積不同,程為全的洋房每棟面積都在300平米以上,根據面積補房款合計20余萬。村鎮曾經協調希望找公司統一管理租用村民的商鋪,但目前還未有一致方案,不少村民仍希望自己經營。
程為全說:“沒想過能住上這樣的房子,很知足。有其他村民把多余的洋樓租給了公司做民宿,一年固定租金在10萬左右。我的房子有兩棟要自住,兒子想做一點小生意,我還沒有想好要做什么項目。現在周邊開發還沒有特別完善,村民搬進來的不多,大家也都在觀望。”
不能只吃“一口鍋”
實際上,雖然有“中國天眼”這一獨一無二的“天標”吸引眾人,最初版天文小鎮的規劃卻一度沒有通過審批。
“中國天眼是國家級和世界級的成果,所以政府對天文小鎮的規劃十分重視和審慎,天文小鎮最終規劃的誕生也是一波三折。”平塘天文小鎮項目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初版天文小鎮的規劃并沒有通過州內的審批,州里親自組織重新規劃設計,對標國際化的天文小鎮進行設計,才有了現在的方案。但是因為天文小鎮的特殊地位,政府對其十分審慎,直到2017年4月份才拿到批復啟動二期項目建設。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平塘天文小鎮整體規劃規模宏大,總面積1954平方公里,覆蓋“三縣六鎮 ”,總人口約30萬。其核心區面積3平方公里。
該負責人表示,“按照天文小鎮的整體部署,整體建設在5-8年內完成,目前已經花了3年時間,后期建設還有5年時間。按照項目整體三期規劃,一期僅完成30%左右開發總量,后期還需要大量投資。未來二三期主要是圍繞天文科普,建設增加游客參與性的項目,比如主題公園及其外圍建設,寄希望通過配套設施的開發,實現“從吸引游客到平塘來,到留住游客在平塘”的目標。
目前核心區一期建設已經完成,二期、三期正在建設或準備啟動建設的有桃源洞、天文時光村安置區等,正在開展招商的有平塘星谷主題公園、科幻酒店等。
據了解,2017年平塘天眼景區購票游客30萬人次,門票營業收入超3000萬元,作為新景區成績可謂不俗,但相較前期的巨額投入和償還、兌付需求難言充裕。
前期巨額投資是大多數特色小鎮都會遇到的困難,如何既找到資金完成投資,又能創造連續的后期項目收益,最終成為一個可以自我運行的地方特色產業小鎮,是擺在運營方面前的一道命題,也是難題。
天文小鎮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天眼是國家項目,所以天眼觀景臺不對游客收取門票,收費點是每人50元的景區擺渡車費與天文體驗館的50元門票費。因為目前只建設好了一期核心觀景區,二期、三期配套景區還未開發完成,所以目前天文小鎮難以留住游客過夜,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
“游客跑了幾千甚至上萬公里,爬了幾百級臺階到山上就看到了一口‘鍋’,如果不是真正的天文愛好者可能很難從中獲得樂趣,甚至會有些失望。”該人士調侃地解釋。
他認為,如果天文小鎮有配套的主題公園或者頂級的博物館、科技館情況就完全不一樣,才有更多游客會流連忘返甚至還想再來,后續的開發將對目前的營收有巨大的改善。
最大的難題是錢
但后續開發非坦途。“最大的難題是錢。”談及天文小鎮后續開發的挑戰,天文小鎮項目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天文小鎮建設開發的支持和資金投入主要依賴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其中,地方政府的支持主要在一級土地市場,基礎設施、經營設施的投入來自于各大商業銀行。一期40億投入中,工商銀行率先審批貸款6億元,后又撬動工銀租賃項目貸款2億元;其他銀行包括貴州銀行、貴陽銀行、農業銀行累積發放貸款20億元。此外部分就是通過基金、信托、融資租賃等產品補充。
項目方對記者透露,2017年6月之前,項目融資較為順利,基本不用信托、基金的資金,因為成本高,都靠銀行貸款。但因此后政策調整,通過商業銀行進行融資確實困難,才借助其他渠道融資。前期整體融資成本不算高,平均成本在8%左右,銀行部分一般在7%以內,政策性銀行貸款利率甚至下浮,但今時不同往日。
記者還了解到,當政策和融資環境發生變化之后,天文小鎮在二三期的投入上,已由一期的“大手筆”轉為審慎投資。對于后續的資金來源和融資計劃,項目相關業務人士坦言,暫時還未明確。
“但從項目本身來看,天文小鎮前途無量。根據天文學家的說法,天眼將‘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具有極大的科普和科技價值。國內外有眾多天文愛好者,還有全中國數億的少年兒童,他們將給景區帶來可觀的現金流。未來的盈利點是圍繞‘天眼’這個旅游吸引物,開發其他的旅游產品。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融資問題,一期已經投了,如果二期、三期跟不上,那么天文小鎮就會成為‘半拉子’工程,這是我們誰都不愿意看到的。”上述人士稱。
雖然尚未有落定的融資方,未來的融資計劃將重點依靠PPP。后續資金需求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作為政府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需要政府進行部分投入;二是作為完善產業鏈的部分,需要引入社會資本,采用PPP模式。
據記者了解,天文小鎮的PPP模式2017年4月份就已經在醞釀,和多個社會資本方都進行了交流,但目前仍未落地,主要原因是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難以落地。“旅游最大的富在老百姓,政府在投資工建上壓力大,投資回報期長。在旅游市場尚未發展成熟之前,社會資本的投資回報也是存在風險和壓力,這是社會資本方的天然立場。”
“但天文小鎮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應該是頂級的旅游項目,我比較自信,天眼小鎮遇到的問題,其他項目大概率也會遇到。”項目負責人表示。
“目前的監管政策和融資環境趨緊,確實對一些優質項目也造成了壓力。如果一刀切,對項目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所以銀行也在尋求靈活、合法、合規的辦法,幫助這些優秀項目落地。”有當地銀行業人士表示,從項目的發展機遇和對地方的帶動意義來說,地方政府和項目公司都把握住了時機。
但他認為,這些縣級單位自身財政能力畢竟有限,獨立完成建設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項目,“既要保證項目規模,又不能違規舉債,確實太難了,也許可以給這些優質項目在合理范圍內多一點包容和空間。”
也有銀行業務人士提出相對審慎的觀點,他坦言,對特色小鎮,項目方和金融機構的出發點不同。項目方更多考慮將來的收益和回報,希望花未來的錢把項目做完善。但對銀行來說,每一筆貸款都必須要有對應的還款來源,這中間要找到平衡點。如果縣政府和項目方暫時沒有足夠的資金,一下子舉債太多投入項目,后期一旦不能持續還款,將出現更大的風險。
該人士指出,要想健康的開發旅游小鎮,第一要做好規劃,第二要分步逐漸推進。金融機構并不是希望降低項目規劃標準,但如果并不具備資金實力,規劃本身又宏大,還希望在短時間內把規劃進行完,僅靠銀行和社會融資,單純是利息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應該審慎。必須找到融資和項目收益之間的平衡點。
融資壓力普遍存在
特色小鎮位處基層,金融資源供給天然不足,與之同時,作為推動特色小鎮發展的地方政府,尤其西南等經濟落后地區的縣級政府財力更為窘迫,拷問項目各方智慧。平塘天文小鎮遠非個案。
記者采訪的多位特色小鎮設計者、開發商和相關學者也表示,特色小鎮發展中面臨投融資壓力較為正常。
一位資深產業地產業務人士表示,特色小鎮是典型的長周期、投資規模比較大,需要極強投資能力以及穩定現金流保障的項目。而中國特色小鎮基本面積一般在2-3平方公里,操盤如此大面積的小鎮建設,需要的資金量動輒數十、上百億,必須借助融資,而融資的前提就是資產和現金流,二者缺一不可。
該人士指出,小鎮融資可能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在現金流壓力,從產業地產開發特點上看,在開發過程中,單純依靠運營獲得穩定充足的現金流比較困難,且通常項目建立的第三年,現金流壓力最大。如何在這個投資高峰期依靠強大的融資把壓力挺過去很關鍵。
一位地方資深PPP業務人士表示,目前特色小鎮項目不太好做,市場上普遍比較缺資金,在銀行排隊的項目很多。“想做項目的還是很多,完成規劃的也有不少,但是最終因為資金、運營各種原因沒能成行的也有很多。我介入的華北某省做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小鎮,最終就沒有搞成。”
記者采訪調查中發現,特色小鎮無疑是政策的風口,也是經業界、學界論證的可行、必行之路。但此前遍地開花、無序發展的特色小鎮發展情境已經逐漸轉變,“大家都在探索什么是科學的、可持續的、真正的特色小鎮。市場上資金有限,肯定向優質項目集中”。
目前特色小鎮項目熱門且主流的發展方式之一就是PPP,能否納入財政部示范項目庫決定了項目的質量和資金的成本。記者了解到,目前入財政部或發改委項目庫項目融資成本在7%左右,入省級項目庫的,融資成本在10%左右,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縣級項目還沒有入庫,那成本會更高。融資成本的抬升也意味著風險的加大,財政和項目運營很可能無法覆蓋10%甚至更高的成本。
前述產業地產人士直言,雖然目前看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但堅決支持特色小鎮的發展。從合理的角度看,特色小鎮最終要形成一個產業生態,而打造小鎮的基本周期是10到20年。開始的1到5年是成長期,從無到有,最為艱難,需借外力發展,發展10-15年進入成熟期之后,小鎮才能實現自我造血、有穩定的稅收和收入,試圖在開始階段就達到理想狀態不可能,很難在1-5年內去判斷一個小鎮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