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安仁論壇在四川成功舉行,為距成都西南40余公里處的安仁古鎮未來發展再添新的動力。來自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和商界精英相聚安仁古鎮,圍繞“發展中的特色小鎮”這一主題,共話文化之魅,共商合作發展,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和特色小鎮建設獻計獻策。
關注新型城鎮化實踐
安仁論壇由國務院參事室、中華文化促進會以及華僑城集團共同發起,每年定期在成都安仁舉辦,其宗旨是踐行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部署,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建設提供理論支撐、案例分享及資源互通平臺。
本屆論壇主題為“發展中的特色小鎮”,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以及碧桂園集團、宋城集團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與會,30多位專家和企業家作了精彩發言。據主辦方介紹,本屆論壇更加注重戰略指導,研究特色小鎮建設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
探索中國特色的城鎮化建設之路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和鄉村融為一體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應運而生。
安仁論壇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和國家發展大勢,深入探討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問題,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給出自己的答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談到,城市和鄉村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構成了城市體驗的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只有讓靈魂趕上技術的腳步,讓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融合才能實現人類與世界之間的詩意的棲居。因此,發展特色小鎮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成都市市長羅強表示,建設發展特色小鎮要注重保護和傳承小鎮歷史格局,順應地形地貌,保持現狀基礎,延續傳統風貌,下足繡花功夫,不搞大拆大建,建設開放街坊住區,營造宜人街巷空間,延續小鎮居民原有的鄰里關系,保護和傳承小鎮傳統文化,培育小鎮精神和文化標識,絕不盲目的翻新。要敬畏歷史,保護為先,努力彰顯中國特色,傳承地域文化,延續城市根脈。
國務院參事、北京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張玉平建議,小鎮本身的產業要具有差異性的競爭力,根據各地區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加強功能融合,實現產業化差異化發展,打造新興產業體系,避免千篇一律的一條街,避免單一產業的共質競爭和發展限制。要準確把握特色小鎮的內涵,立足于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把特色小鎮打造成創新創業的平臺和新型城鎮化的有效載體。
踐行“文化+旅游+城鎮化”戰略
在安仁特色小鎮建設的參與方華僑城看來,城鎮化不是簡單地讓農民進城、上樓,參與城鎮化更不是蓋樓、炒地,而是要在發展中關注人的需求、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華僑城基于對“土地倫理觀”的考量、對傳統城鎮化模式的反思,以及“旅游+地產”模式的實踐經驗,發現文化旅游對郊區城鎮公共服務提升、人口導入、產業聚集和土地價值提升等方面有巨大作用。2015年,華僑城集團前瞻性地提出“文化+旅游+城鎮化”的創新發展模式,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探索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徑新標準,致力于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圖景。簡而言之,就是以文化為核心,以華僑城最擅長的文化旅游產業為主要業務,通過向傳統村鎮導入文化相關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城鎮的公共文化和公共服務,從而推進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以建設世界文博小鎮為整體定位,以博物館為特色,以文化產業為核心,以全域旅游為抓手,以人為本,全面實現文化、生態、旅游、城市服務有機融合,力爭在安仁走出一條文博、文創、文旅交相輝映,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并進的城鎮化之路。”安仁相關負責人在論壇上如是說道。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安仁似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