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邏輯或將徹底改變!“輕文旅增長運營”開啟下一個10年紅利
來源:未知 作者:網絡 時間:2020-05-07 13:43
未來的地產行業是“C端的房地產”,是“輕文旅增長運營”時代的房地產。近幾年,雖然整個地產行業每年仍直接貢獻15、6萬億,帶動幾十個行業的聯動發展,但不容否認:地產行業已經徹底告別“開荒期”時代,行業內供需關系正在逆轉,C端客戶資源的重要性已逐漸顯現,借助互聯網用戶思維對房地產行業的降維改造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于是,重資產文旅數字化改造的“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應運而生。
“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是以文旅地產全生命周期中核心的四大發展階段為基礎,拆解各階段的共性痛點問題,提示文旅地產項目開發需關注的要點,將重資產文旅數字化改造,幫助開發企業實現文旅地產項目的深層開發價值。
一、“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重置頂層設計,讓規劃方案里的“故事”落地
傳統文旅地產項目開發與輕文旅項目開發的不同點在于:在傳統文旅地產項目開發中,企業為了獲得項目開發資格和后續各方緊密的合作關系,需要兼顧項目本身條件和城市價值等多方訴求,在制定項目發展方案時先把“美好愿景”注入其中,但往往會出現“方案設計”和“落地執行”之間的落差,最終導致企業和各方之間的合作不順。
這樣普遍現象出現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產行業多年的成熟發展,非輕文旅地產商給到的 “模式化”“套路化”“口號化”“空想化”的設計方案已經無法在適應當下需求,對于開發企業及其合作方如何實現頂層設計的路徑、方法、資源和執行力的具體方案,才是重點。
“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從開發企業的頂層設計入手重置,讓規劃方案不僅具備描繪宏偉藍圖的能力,更要具備通過輸出自身成熟模式、品牌和資源,從項目落地執行層面為企業提供系統化的有力支持。
二、“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介入開發,讓商業物業“活起來”
隨著各界對于文旅地產可續發展的期待日益高漲,文旅地產項目中商業屬性用地的比例和商業中要求開發企業自持的比例均大幅增加,一些項目動輒高達10%-20%比例的自持商業用地讓很多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進,商業項目整體孵育時間長、對企業資源整合能力要求高、商業回流慢;退,紅線在,如果沒有自持商業整體項目都未必能通過。所以,如何對自持商業高品質運營,如何塑造商業自身造血機能,幾乎成為文旅項目的共性痛點。
沒有好的商業運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留得住人的文旅項目,沒有人留駐,文旅地產可續發展就是一個偽命題。
“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介入項目整體開發階段,從形態、空間、活動、傳播等方面,全方位的不斷吸引更多流量,并在擁有足夠流量且持續保持增長迭代后,進一步增強文旅地產項目商業物業實現有活力盈利性運營從理論高度到落地實操的可能性。
三、“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改造營銷,讓項目進入“自營銷”狀態
文旅地產項目客戶天然具備地理空間較為分散的屬性,且主體客戶群已成功轉向85-90后人群,這部分“互聯網原住民”對體驗、品質的需求更嚴格。所以傳統房地產以“豪”“富”“貴”等為基礎的營銷套路完全失效,而新型營銷手段在找到客戶、客戶溝通以及客戶互動上就更為困難,甚至可以說很多企業對此“一竅不通”。
阿那亞、拈花灣一直被封為文旅地產領域的“神盤”,沒有一家企業不希望自己能成為阿那亞。阿那亞30億的年銷售額,其推廣和支出費用不到300萬,老客戶帶新的比例高達95%,完全進入自營銷。這樣的狀態是不是不可復制?
“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給出的答案是:阿那亞完全可以復制!企業只要真正搭建自有的流量運轉體系,并通過合理方式存續運營,就完全能實現存量市場的增量爆發。
四、“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統籌運營,彌補客戶服務的行業“短板”
文旅地產項目“未來非運營不可得”其實早就是開發企業的共識性認知,但運營到底怎么做,有沒有操作手冊,卻始終的大多數開發企業的心病。很多企業團隊奔赴阿那亞考察學習,但可惜的是僅學到了“皮毛和樣子”。比如把阿那亞的食堂原樣照搬、或者挖角阿那亞的運營人員、或者做和阿那亞一樣的活動,照葫蘆畫瓢的舉動雖然對于項目有所改善,但因沒有運用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不能從項目核心問題出發來思考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效果總是差強人意。
文旅地產項目想要做好運營,就需要把項目運營模式放在戰略層面進行統籌考慮,運營體系也并非簡單的銷售道具,而是覆蓋文旅地產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戰略系統。基于“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設計的文旅地產項目運營體系,通過客戶體系運營、物業管理運營、商業服務運營、活動內容運營、品牌互動運營等,讓終端消費流量的成活與持續成長的成為為項目提供可續流量的能量池。
目前,束縛諸多文旅地產項目發展的行業共性痛點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輕文旅增長運營思維”就是解決方案的關鍵所在。“輕文旅”從互聯網思維對傳統房地產行業降維改造,擁有打造“文旅地產新物種”的關鍵密碼,并且做好了為文旅地產項目全生命周期持續賦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