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了我國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其中包括消費品市場數據。在數據公布以后,社會各界對今年國家經濟的走勢有很多判斷,零售業也在從一季度的消費數據中探尋方向。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的消費數據給了零售業很大的信心。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3%,增速雖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5個百分點,但與上年四季度持平。其中,3月份增長8.7%,增速比1-2月份加快了0.5個百分點,為近半年新高。并且一季度的網上零售額與實體零售額的增長都還不錯:全國網上零售額達22379億元,同比增長15.3%,比1-2月份加快了1.7個百分點;傳統零售企業積極轉型,實體店零售總體平穩;限額以上超市、便利店零售額分別增長7.5%和10.5%,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增速高了3.7和6.7個百分點;專業店等業態在上年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增速與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增速基本持平。
但是,業內對未來除了樂觀也有擔憂。“目前零售業的銷售額增長很快,但是質量還處于弱勢狀態。”北京王府井東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劉冰在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市場流通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零售促進消費穩增長”座談會上表示。
劉冰談到,現在零售企業的銷售增長質量和結構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企業銷售額的增長并不是靠內生的增長動力,大量靠打折促銷實現。打折促銷最終會導致企業的毛利率下降,有些企業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我們看到一些店的銷售額增幅好像不錯,但沒有獲得毛利率的增長,這就是質量的問題。”
劉冰指出,現在很多零售企業利潤產生的主要動力靠的是降費和降成本,“我們集團利潤還是增長的,但是這個增長80%是靠降低費用產生的。”
“但是成本和費用是剛性的,降到一定程度就沒有余地了。”劉冰表示,如今零售企業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包括物業成本、人工成本、運營成本等,成本的上升正在擠壓著它們的利潤空間。
北京賽特購物中心關閉的原因正是物業成本的增長。“賽特所在的北京長安街上,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物業租金也在增長。今年賽特的租期到了,再續租的租金就要增長,所以就承受不了了。”劉冰談到。
盡管劉冰認為零售企業的內在增長動力不足,但是接下來我國消費市場整體平穩運行的態勢,還是給了劉冰很大的信心。劉冰表示,隨著中央各項政策的到位,政策紅利的釋放,下半年我國消費市場可能會產生正向趨勢性的變化。“我們國家的調控能力非常強,我們也很有信心,在下半年四季度整個趨勢會有比較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