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家長都得給孩子們找個好地方待著,除了各種興趣班,各大商超也成為很多兒童的游樂場。在這里孩子們不僅可以避暑,還可以在一起玩玩具,做手工,結識新朋友。各大商場也是推出各種寓教于樂的活動,吸引著家庭客群,打出“兒童牌”,增加收入。
上午九點半,位于市北區新都心的這家大型商場剛剛開始新一天的營業,此時商場里的顧客并不是很多,但是在三樓的兒童業態層,已經來了很多孩子和家長。在兒童玩具區,王女士就和三歲的兒子一起玩起了親子游戲。
王女士說,幾個娛樂項目玩下來,花費大概在100元錢左右,然后中午一家人就在商場吃個飯,一天下來的消費在200元左右,還是是可以接受的。其實現在選擇在商場里“遛娃”的家長還不少,洪女士的孩子今年剛剛兩歲,最近迷上了跳蹦床游戲,玩一次六分鐘40元錢,雖然有點貴,但洪女士覺得可以鍛煉孩子的勇氣。
據記者觀察,整個樓層的兒童消費服務,涵蓋了兒童玩具服飾、主題餐飲,親子娛樂,益智游戲,早教培訓等機構,從單純的購物式消費到體驗式消費,兒童業態也不斷向多元化發展。高女士的女兒今年四歲了,每周日上午九點半到十二點半,她都會陪孩子來這里的興趣班學習三個小時的國畫和圍棋。學完之后還可以在附近帶女兒放松一下。
近年來,多個大型商業綜合體相繼進駐島城,都把兒童業態作為一個新熱點來打造。在市區東部的某購物中心,更是引進了以動物為主題的體驗式樂園,吸引了不少家長帶孩子前來體驗。
每個孩子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兒童消費背后往往是整個家庭的參與。據了解,這座商場的兒童業態占比達35%,周末這座動物主題樂園的人流量就達6千人次,樂園的日收入占整個商超日收入的30%。為了把孩子吸引過來,各大商超紛紛增設和加大兒童業態布局和創新力度。
當前,兒童業態已經成為實體商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娛樂方面講,要將家長引入共同參與兒童娛樂中,提升家長的參與度,實現親子互動。從服務方面看,商場要注重服務細節及品質,讓家長與兒童同樂,才會真正提高整體收益,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本文出自青島新聞網 本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