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商場,坐落于海寧高新區,但由于和杭州挨得很近——與銀海街一路之隔便是下沙,大家已經習慣于把這個商場叫做“下沙奧特萊斯”。來這里消費的以杭州人居多,這里就是位于杭州下沙和海寧西交界地帶的百聯奧特萊斯(杭州·下沙)。
杭報記者走進下沙奧特萊斯發現,雖然是工作日,在偌大的商場里,來這里逛的人還是顯得比想象中多得多,這里已經成為兩地交界的新商貿中心。
消費群體以杭州為中心
輻射湖嘉紹等其他杭州灣城市
下沙奧特萊斯的張副總告訴我們,十年前在考慮選址的時候,他們可選的地方其實挺多,除了這里,還有蕭山和西溪。至于為什么最終定在海寧和下沙交界處,也是考慮到杭州灣經濟區——以杭州為中心,輻射湖、嘉、紹等周邊城市。
“這里正好是經濟圈的中心,從四個城市開車過來都很近,再遠也不會超過1個小時20分鐘。”張副總表示,“下沙奧特萊斯動工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農田,當時還有人開玩笑說‘我們是站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個時候的奧特萊斯邊上,沒有住宅,更沒有商業配套。現在再看這片地方,周邊樓盤如雨后春筍,當地開發區的房價甚至已經超過嘉興市區。
張副總告訴我們,目前從會員數據來看,來這里逛的杭州顧客占全部顧客的60%-70%。這樣的數據在張副總看來完全是預料之中的,“我們的目標本就是服務杭州都市圈的2000萬人口,現階段來看,杭州的消費水平要高過都市圈里的其他幾座城市,今后我們希望通過引進更多不同檔次的品牌、擴大體量來吸引更多都市圈的市民,從而對二三線城市的商業形態達到補充的作用。”
雖然是在海寧的地上建造起來,這座商場卻越來越“杭州”。
交通方面,奧特萊斯所在的啟潮路與下沙文海北路無縫接駁,沿江的聆濤路也在去年與下沙之江東路打通,杭州市民走德勝高架或之江路均可快捷暢通到達奧特萊斯。公交出行的話,坐地鐵一號線從文澤路出站轉公交385路也能直接到達奧特萊斯;支付方面,不用現金也不怕手機沒電,只需要拿出杭州市民卡,就能完成消費。
自從2009年建成后,這個商場每年的營業額增長率都能保持在20%-30%,在這樣一個高速且穩定的增長速度下,這里的建筑狀態、商業形態逐漸趨于飽和,新的商業體應運而生。
海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徐斌透露,在奧特萊斯的北邊,原先一個農業項目將會在今年9月徹底搬走,騰出260多畝地,其中一部分會出讓給奧特萊斯建二期。據了解,奧特萊斯二期占地100畝,位于目前下沙奧特萊斯的東側。項目竣工后總面積將達到40萬平方米,擁有免費停車位12000個以上,將成為省內最大規模名品折扣購物目的地;二期在延續奧特萊斯名品折扣零售模式的同時,還會引入大量生活服務配套,周邊社區的生活品質也將隨之大大提升。
奧特萊斯形成大商貿中心
海寧高新區打造融杭橋頭堡
下沙奧特萊斯所在的這一帶是海寧高新區,1993年這里還是一片剛開墾出來的農田,現在已經成為海寧融入杭州的橋頭堡,海寧人“猛進如潮”的城市精神在這一片區域的發展歷程中展現無遺。
徐斌回憶了這片區域的轉型以及融杭步伐:“2002年杭州進行整治提升,整個城市東擴,大量企業外遷,嘉興市政府和杭州市政府簽訂了協議,將與下沙交界的3000畝地出讓給下沙開發區,打通了現在的春潮路,這之后大量杭州企業開始搬到這里,這片區域完成了從農業到工業的轉型。”這在當時也是一個被許多專家稱為“突破現有行政區劃”的大膽決策。
“而隨著工業的發展,相應的配套要建起來,在2003年的時候,杭州的房產公司過來了,在跟杭州對接過程中,啟潮路通行,實際就是海寧跟下沙的文海北路打通了,交通一打通,融杭的腳步也就越來越快了。”徐斌說道。
2017年1月初,海寧市委在高新區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高新區的發展,對海寧高新區提出了明確的定位:依托杭州都市圈、下沙開發區、大江東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突出產業發展,拔高目標定位,提升發展動力,打造融杭橋頭堡,建設產業新高地,通過3至5年努力,成功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徐斌提到,現在的高新區,創智路以西,也就是在海寧最靠近下沙的這一片區域,包括現有奧特萊斯在內的整個區塊將規劃為商業,包括配套的房產建設。
也就是說,目前圍繞奧特萊斯的商貿區塊已經啟動建設,今后將以奧特萊斯為中心形成一個大商貿中心,包括目前規劃中的奧特萊斯二期、自游港綜合體、一個基本完成建設的大型家居市場以及周邊配套的房產等項目。
這個大商貿中心建成后,將是面向整個杭州灣經濟區的,未來能滿足“杭州灣人”的吃穿游購住的各種需求。
規劃下沙-海寧智能輕軌
通下沙路名也將與杭州一體化
在徐斌的辦公室里,他的身后貼著一張海寧高新區的區劃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目前海寧高新區通下沙一共四條道路:啟潮路、春潮路、安瀾路、聆濤路,現在從杭州到海寧已經完全不需要像幾年前那樣,必須從余杭繞一大圈。
杭報記者從海寧高新區管委會了解到,今后這里還會有更多融杭新動作,包括他們現在正在研究和規劃的兩條道路的更名和智能輕軌的建設。
徐斌表示,為了跟杭州實現更有效的對接,在上星期管委會的班子會議上大家一起討論了關于海寧高新區跟杭州的路名“一體化”——將跟下沙相通的啟潮路改名叫文海北路,而跟杭州之江東路相連的聆濤路,改名為之江北路,“第一次過來,啟潮路不知道在哪里但是說文海路一直走,就很清楚了。”
當然,想要吸引杭州,乃至整個杭州灣的客人,光是改路名肯定不夠。
為了跟杭州做到“無縫對接”,高新區管委會還計劃斥資提升整個開發區的形象,包括區域的綠化、亮化、美化,企業的改造、升級,在設計理念、建設標準上努力跟上杭州的步伐,通過整治提升進一步實現與杭州的一體化。
徐斌還透露,管委會目前正在跟下沙對接一條智能軌道,“針對安瀾路我們設計了幾個方案,目前考慮的是智能輕軌,下沙的地鐵站出來之后接駁上智能輕軌,沿著安瀾路經過開發區,一直北上長安,在長安與從臨平過來的一條輕軌形成交接,這樣一來從杭州過來就更方便了。”
“的確是在研究中,包括線路、站點等都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海寧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地鐵、輕軌、城際鐵路、智軌等這些軌道制式中,最看好智軌,目前的研究方向也基本都是朝著智軌進行的。
只是,目前這條智軌還處于前期規劃,什么時候能建以及什么時候建好……所有項目有關信息還有待最終立項后確定。
家住在海寧的顧老先生經常在海寧和杭州城區兩邊跑,我們碰見他時他正等公交車。剛一上車司機便同老人家打招呼:“又出去玩了!”看得出來,他已經是這條線的老乘客了。顧老先生說:“我耐不住的,經常專門跑去杭州吃碗面,杭州一張乘車卡,嘉興一張乘車卡,半天時間就能往返了,還是很方便的。”
相信海寧四條通下沙道路全線打通后,再加上智軌的通行,無論是杭州人去奧特萊斯購物,還是海寧人到杭州吃面,兩邊的互通會更加便捷,不管是杭州人還是海寧人,都能找到“同城”感覺。
本文出自杭州日報 見習記者:邱丹晨 本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