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的樓市調控政策的密集打壓下,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動蕩期”,如今房價失去了上漲的動力,樓市觀望情緒十分濃厚,“房子還會不會漲”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疑問。如今,中隊地產大佬們紛紛宣布要向輕資產模式轉型,樓市真的要“沒賺頭”了嗎?
事實上,有一個疑問一直存在我們心中。如今全國對房地產業調控一浪高過一浪,價格調控、貸款控制、限購措施等等也讓樓市不斷降溫。但是對于房地產企業,特別是大型房地產企業,日子過得不錯,經營搞得紅火,效益節節攀升。據統計,截至7月7日,A股及港股至少已有25家上市房企公布了今年前6個月的合同銷售額,合計達14530.2億元,同比增幅45.92%。其中,融創中國、新城控股、中國恒大、旭輝控股集團等同比增幅超過70%。
由此看來,樓市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開始“熄火”了嗎?就在大家存疑之時,地產大佬們的舉動或許可以為你“指明道路”。
7月10日,萬達商業與融創中國簽訂轉讓協議,以總額631.7億元的價格將76個酒店和13個文化旅游項目出售給融創中國。具體包括,萬達以295.75億元將13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轉讓給融創,融創承擔項目的全部貸款,此外,融創還將以335.95億元收購萬達的76個酒店項目。這筆交易成為內地房地產史上最大一筆并購案。
戲劇性的是,對于此次交易,萬達還委托銀行貸款296億元給融創中國用以收購其資產。從目前披露的消息看,萬達此次出售的是優質資產,業內稱,萬達出售價格便宜到“跌破成本”,甚至萬達方面不惜借錢給融創也要賣項目背后王健林是咋想的?
王健林出售資產后表示,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的商業負債率將大幅下降,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于還貸。對此,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表示:這意味著萬達逐漸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
無獨有偶,6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將出售北京光華路SOHO2和上海凌空SOHO兩個項目。6月24日,潘石屹剛以35.73億元人民幣出售了上海虹口SOHO。
此外,在7月11日晚間,潘石屹在一場“未來已來——潘石屹對話人工智能新勢力”的對話現場表示,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是反房地產的,這意味著房價會降。他表示,“房地產之所以發達,是因為人有擁有的欲望,要有一個房產證。擁有的欲望促成了房價不斷上漲。而在人工智能、互聯網時代,使用比擁有更重要,分享比使用更重要。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是反房地產的,這意味著房價會降,所以我們要輕資產化,建立一個平臺。”
除了王健林和潘石屹,5月11日,李嘉誠在出席長實地產股東會也時表示,2017年依然會出售價值數百億物業,明年也是如此。
事實上萬科對于樓市的看衰更早。在今年3月的萬科業績發布會上,萬科高管就已經公開表示,他們已經在準備迎接房地產的下跌了。6月5日,萬科董秘朱旭在5月的銷售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對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發展保持謹慎態度,未來形勢可能比想象中更嚴峻。”
而萬科也在悄悄的為自己轉型做著打算。
日前,萬科發布《關于公司與專業投資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商業地產投資基金的公告》,指出為快速提升商業物業管理運營能力,基于商業物業的發展戰略,綜合考慮目前市場融資環境,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擬通過下屬公司珠海夢想家商貿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50.31億元,投資公司或下屬控股子公司所持有的42項商業地產項目(含在建和已完工項目)。明源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劉策認為,此舉體現了萬科商業的輕資產運營路徑,為未來進一步的資產證券化預留通道。
事實上,萬科早已從此前的單純重資產開發,轉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輕資產化運行。在萬科集團“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戰略下,萬科早已從住宅服務延展至教育、醫養、產業和商業等多元服務領域。
由此,從上述地產大佬的種種做法不難看來,他們正在逐漸“抽身”。而房子整成了他們手中的“燙手山芋”。因此,還想要借助炒房賺錢的人們,是不是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