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緊急暫停了大部分類住宅項目的銷售之后,重慶樓市又迎來異動,市國土房管局緊急采取措施嚴控房價!
這兩天,重慶的房地產市場成為調控政策下,稍顯平淡的房地產市場的焦點,有人“打著飛的”去買房,連續兩周新建商品房成交都超過萬套,一大批投資者也在摩拳擦掌,準備入場。不過,業內專家認為,在調控繼續存在,房地產市場逐步穩定的大環境下,投資者應該謹慎。
重慶三大措施嚴控房價
最近,重慶樓市吸引了無數眼球!近期,各類重慶樓市要漲的聲音不絕于耳。1月6日,有媒體報道一些購房者組團“打飛的”前往重慶“炒房”的現象,重慶市國土房管局當天回應稱,近期重慶市商品住房市場總體平穩,同時將加強市場研判,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引導群眾理性購房,做好政策儲備,確保重慶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還進一步表示,在土地供應方面,計劃在今年1月向主城區投放1800畝商品房開發用地,供應量同比增長將達141.1%。
據了解,過去五年,重慶GDP增長了98%,居民人均收入增長了55%,而房價卻只增長了12%。外界普遍將重慶房屋價格的穩定,歸功于市長黃奇帆對城市土地治理有方。
然而2016年12月底,黃奇帆辭任重慶市長一職之后,重慶房地產市場開始蠢蠢欲動,不僅有“紅頭文件”表示要將商品房銷售改為建筑面積計價,甚至還有開發商喊出要讓重慶房價翻番的口號。
為了房價出現的異常情況,1月7日,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再下發《關于加強主城區項目預售方案管理的通知》,將通過四個方面(即嚴格預售方案備案、加強備案價格審查、嚴格預售方案變更和嚴格預售方案執行。)、三大措施嚴控房價。
一是嚴格執行預售價格申報、申報價格審查和價格變更備案規定。開發企業要準確填寫住宅開盤銷售價格、明晰價格構成并對信息真實性作出承諾。各區房地產市場監管機構將對申報備案價格進行嚴格審查,對申報價格明顯與市場不符,超過成本較多的,將要求企業說明定價理由,指導開發企業合理定價。預售價格經備案后,開發企業應按規定執行,若要調整預售價格的,必須提供調價依據,理由不充分、不合理的,不辦理變更備案。
二是嚴格規范銷售行為。嚴禁以認購、預訂、排號、發卡等方式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定金、預訂款等費用。嚴禁以捆綁搭售或者附加條件等限定方式,迫使購房人接受商品或者服務價格。嚴禁以捏造或發布虛假信息哄抬房價等。
三是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對未按照規定公布價格,明碼標價或虛假廣告宣傳對外銷售的,國土房管部門將會同價格主管部門或工商部門依法查處。同時計入房地產信用檔案,并將有關信息通報土地、稅收、金融等相關部門,限制其土地購置、金融信貸等活動,對房地產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
重慶樓市價格無明顯變化
近幾年,在我國房地產市場中,重慶是一股“清流”,量價始終保持平穩上漲。但是2016年年底,情況開始變化。一份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6年12月下旬開始,重慶的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明顯升溫。尤其是12月19號到25號,周成交面積迅速升到了87萬平方米,在隨后包含元旦假期的一周,成交面積更是多達129萬平方米,達到近期成交量的最高值。
不過,到目前為止,重慶房地產市場的成交均價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價格在7600元/平方米上下浮動。但是,成交量大增,還是讓市場的預期發生了變化。不少開發商開始捂盤惜售,進一步推高市場上對重慶房價上漲的預期。有不少人還拋出這樣的說法,說重慶的房地產價格在全國來說是“洼地”,所以房價會暴漲。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按照慣例,年末會出現成交高峰。目前公布的數字是夸張了,存在誤導,重慶房價上漲是可能的,但是暴漲不可能。
上海整頓商住
1月6日晚間,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官網“網上房地產”發生重大變化,上海“辦公”性質的一手房中,有大量項目“暫停銷售”。
這些暫停銷售的項目,全部是辦公性質的公寓——公寓式辦公樓,也就是俗稱的“商住”。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上海共有128個項目被暫停銷售(不含金山區),其中嘉定、松江、青浦和浦東新區分別為30、17、16和15個。
對此,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發聲了!官方明確回應,部分商辦項目被暫停網簽,主要原因就是兩點:一是擅自改變房屋單元空間分割、私自接通燃氣管道等改變房屋使用性質情況,使得房屋結構、消防等存在安全隱患。二是一些項目在銷售中進行虛假宣傳,嚴重誤導購房人。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暫停銷售可以看作是進一步的動作,后續會否再有動作不得而知。停止銷售或是政策出臺執行的前奏。
樓市暴風雨要來了?
2016年北京商住市場過火引起了北京市的重視,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市高層表示“堅決不能再新增商住”、“商辦用地暫停上市”。
2016年5月,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針對通州區的商住限購。在政策高壓以及商住整頓風暴籠罩下,北京商住項目四季度終于掉頭向下,最終走出了高開低走的行情。
而2016年是深圳樓市有史以來商務公寓的最大市場供應量,加之2017年深圳有三成新入市項目是商住公寓。如果深圳跟進商住限購政策的話,對今年樓市的影響可想而知!
不過現下,很多人認為一線城市房價下跌不大可能,事實上,一線城市房價永遠漲的魔咒已被打破!
近日,深圳市公布了去年12月深圳房地產市場數據。其中,新建住宅成交2161套,成交均價54946元/平方米,環比下跌26%和0.1%,成交均價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環比下跌。
2016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場在京八條影響下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降溫。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四季度北京合計成交商品房住宅只有11565套,環比三季度下調幅度達到了42%。2016年12月,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已回調到3.82萬元/平方米的水平。
上海也不例外。據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12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僅64.9萬平方米,環比增加7.6%,同比下滑65.6%,這一數值也是5年來同期最低。
熱點樓市政策再收緊
回顧2016展望2017,每個人都會關心的顯然是樓市,2016年,即使是在政府嚴格的限購政策之下,樓市依然大漲,那么今年這種火爆行情能否延續呢?
2016年12月以來,部分熱點城市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加碼,既有在限購方面出臺措施,也有在限貸方面繼續收緊。比如,濟南市規定本市戶籍家庭限購2套住房;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1套住房。嘉興(樓盤)市在市區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在限貸上,天津市明確要求,職工家庭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自有住房的,應支付不低于所購住房價款30%的首付款;購買第二套自有住房的,應支付不低于所購住房價款50%的首付款。珠海(樓盤)市強調,有一套住房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但公積金貸款已結清,再次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為40%;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職工家庭,暫停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
政策收緊的影響在二手房市場表現得更明顯。以北京(樓盤)地區為樣本,房天下數據研究中心監控顯示,相較2016年元旦假期網簽量,2017年元旦假期網簽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借助于2016年12月31日較高的成交量,但假期的1月1日、1月2日成交量不敵2016年同期。2017年1月1日、2日二手房共簽約47套,其中住宅28套,而2016年1月1日、2日二手房共簽約50套,其中住宅48套。
另據房產中介透露,自2017年1月1日起,北京地區首套房貸利率優惠也將從此前的8.3、8.5折調整至9折。莫尼塔研究報告顯示,不少受訪銀行表示,對個人住房貸款的投放已放緩,消費貸反而有所增加。銀行對于不同城市的住房貸款政策有區別,以上海(樓盤)為代表的大城市和以合肥(樓盤)為代表漲幅較大的二線城市,房地產調控政策趨緊,銀行放貸審核也更嚴格,降低了個貸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貸利率優惠收緊會使貸款節奏有所節制,從而帶動市場交易下滑。同時,信貸規模下滑對房地產價格穩定有積極作用。另外,從商業銀行角度看,2017年信貸規模和2016年相比要實現同比負增長,因此商業銀行在2017年初就采取了收緊做法。
中原地產研究報告指出,此輪調控收緊主要從需求和供應兩環節同時發力,需求端措施主要是采取限購、限貸,以抑制部分需求入市;供應端措施則是從市場銷售、土地供給角度出發,短期內限制新房入市價格,中長期則通過增加后市潛在供應量的同時配合地價,以平緩市場漲價預期。
2017年房價是漲是跌?
從政策面來看,國家已經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所以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恐怕還會延續,房子的投資成本將會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決定房價漲跌的核心因素還是供需,在不少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依舊緊張。
同時下半年的限購和暫緩預售證,也讓很多前期高價地開發的樓盤并未入市。而在新的一年,這些高價盤必然會逐漸入市,所以我們猜想,2017年樓市的分化會更加明顯,部分供應緊張的城市的房價還會維持較高水平,而更多的供應過剩的三四線城市房價會出現明顯回調。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了《2017年中國房地產行業走勢展望》預測報告。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房地產成交量和成交額增幅比去年會有大幅下滑,但價格方面仍將維持上漲態勢,預計全年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同比增長3.4%。并稱,在各項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預計2017年的商品房價格將延續2016年平穩增長的態勢。
業內人士表示,后續城市的調控會根據城市之間的漲幅來排序,包括重慶(樓盤)、蘭州(樓盤)、昆明(樓盤)、南寧、大連(樓盤)、汕頭(樓盤)等,都有可能因房價漲幅過快受到管控。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太原(樓盤)市房價出現略微抬頭跡象。不過,針對部分城市,可能只會對市中心進行調控。
同時,2017年房地產分化格局將持續。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指出,房價上漲壓力大的熱點城市采取適當的調控手段,需求端差別化信貸政策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限購、稅收手段也將延續,以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第三輪房地產調控風暴雖到目前只在上海市實施,這是第一個城市提及全面恢復2014年“9·30”政策之前的認房又認貸。預計后續包括其他一線城市及漲幅較快的二線城市,都有可能恢復認房又認貸政策。第三輪政策已從前兩輪的主要影響投資,到開始全面約束改善需求,因此預計影響較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強調,樓市調控的目的在于防止房價持續過快上漲,在房價穩住之前,調控可能不會放松。考慮已出政策的后續效力會邊際衰減,預計政策還有深化、加碼可能,且這種緊格局不大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發生改變。當然,調控并不希望達到房價持續下跌的程度,否則不僅不利于去庫存,還可能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下行幅度過大,引發上下游產業及延伸金融領域的負面連鎖反應。這意味著未來調控仍有相機抉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