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房地產市場可謂經歷了“冰火兩重天”,房地產調控政策幾多變化,直接影響市場預期。專家認為,下一步應加快住房、土地供應、住房金融、房地產稅收等一系列制度建設,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定預期。
近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推進關鍵領域工作取得突破,其中包括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在今年再次經歷房價大漲之后,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就再次成了非常迫切的任務,它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這意味著,首先,9月底以來各地實施的房地產調控在明年還將持續;其次,房地產調控在一城一策的基礎上,還可能出臺全國性的措施;第三,調控措施要向長效機制轉變。
“在當前的經濟狀況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狀況下,中央再次提出研究建議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更多是著眼遠期,即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降低經濟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科偉表示。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稱,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關鍵要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下一步應加快住房、土地供應、住房金融、房地產稅收等一系列制度建設,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定預期。
楊科偉認為,所謂有恒產者才有恒心,住房問題是讓國民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激發經濟創新活力的源泉。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長期來看是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結構穩定的基礎。
今年前9個月,房地產市場過熱,主要城市房價快速飆升,隨后第三季度后期開始各地出臺來相關調控政策。
北京中房研協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李戰軍表示,重新提出研究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是針對房價過快上漲,中央希望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今年地方政策多采取的是行政性調控手段,而不是經濟型手段。
“加快研究建立長效機制,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因為涉及住房保障體系、土地供應體系以及商業銀行信貸體系等環節,在研究制定一整套長效機制的同時,會涉及現有一些政策,平衡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較長時間。”李戰軍認為。
實際上,今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同時將健全住房供應體系,即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優化住房供需結構,穩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其中包括完善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