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當地運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運作的重點基礎設施工程。今年10月底,大連市政府正式與上實環境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特許經營投資協議。
而像大連這樣簽約落地的PPP項目在我省正日益增多。據統計,自今年5月省發改委負責全省PPP項目推進工作以來,已有16個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達294億元,另有60個項目取得較大進展,我省的PPP項目正在形成良性發展的新態勢。
運用PPP模式實施項目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工作,省政府成立了PPP工作領導小組,并在省發改委設立了投融資協調處,專門推進全省PPP項目工作。
在今年7月和9月,省發改委分兩批向社會公布了106個PPP項目,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參與項目建設。同時積極與中建二局、五局、七局,中國電子、遠航照明、宜華健康等社會資本方,國家開發銀行、郵儲銀行、民生銀行、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海通證券等金融機構,以及北京工程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進行對接,積極推動我省PPP項目融資合作和簽約落地。
PPP模式是個新事物,需要有熟悉的過程,為此,省發改委將本溪市作為推進PPP工作的試點地區,邀請北京工程咨詢公司統籌規劃本溪PPP項目,指導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確定PPP操作模式及實施思路,讓“本溪模式”在全省形成示范效應。
經過半年多來的運作,PPP項目在全省各地開花結果。沈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鞍山市興業環城大道(東環段)項目、遼陽市北部路網工程、盤錦市體育中心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相繼簽約落地,有效拉動了地方經濟。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前,在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協調下,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已確定共同幫助我省開展PPP創新工作。我省將從全省重點推進項目中篩選出10個項目,作為我省與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四方合作推進的第一批示范項目,全程跟蹤推進,力爭明年完成簽約落地。
本文來源于遼寧日報作者方亮,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